书城自然草原猛士的旅程
13743800000001

第1章 走进大草原(1)

(章导语)广袤无垠的草原,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在如此辽阔的草原上还生活着许多可爱的野生动物。但是由于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危机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环境。如何保护草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人类面对的课题。

一、什么是草原?

草原作为植被类型有别于草地和草场。

草地指主要用于牧业生产的地区,或者是自然界各类草原、草甸、稀树干草原等。草地大部分由多年生草本尤其是禾草组成,有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种,包括草原、草甸、人工饲草地及草坪等。按照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可把草地分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三种。能够为家畜提供饲草的地段就是草场。按人类干预程度,可把草场分为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三种。

地理学认为,草原是由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植被是指取决于当地的气候和地质历史,并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自然地带的植被。草原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种植被类型。

草原分为由多年生旱生草本组成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两种,由于要适应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草原的分布区和区系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人们通常称温带草原为草原,它主要由寒温和中温旱生草本植物组成,多位于温带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热带草原又称“稀树草原”,它主要由耐高温和干旱的草本植物组成,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

二、草原有哪些类型?

草原是由多年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地带性植被,根据草原分布的不同地带,草原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型。

(一)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多生长着稀疏的旱生乔木,因此又叫稀树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为干旱、炎热,年降雨量约为900~1500毫米,但分配并不均匀。热带草原主要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和半荒漠之间分布,有时会扩展到亚热带。其中,分布在非洲东部和撒哈拉大沙漠南部的非洲热带草原面积最大,当地人称这里的草原为“萨王纳”。在南美洲,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东部、委内瑞拉和奎亚那以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在亚洲,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印度地区的北纬22°以南、斯里兰卡北半部、中南半岛和东南亚,面积较小。中国的热带草原多为次生类型草原,零散分布在云南、广东等地。

(二)温带草原

一般所说的草原是指温带草原,而把热带草原叫稀树草原或萨王纳。草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发育的夏绿旱生草本植被。草原植被的优势是植物耐旱,耐冬季低温,夏绿冬枯,较典型的是多年生丛生禾草。

按照地域特点,温带草原主要划分为欧亚草原、北美草原和南美草原三大草原类型。

1、欧亚草原

欧亚草原西自欧洲多瑙河下游,经罗马尼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直达我国东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区。北边是寒温针叶林带,南临欧亚大陆荒漠,约在北纬45°~55°之间,东西绵延110个经度。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至中国东北,由于中国东南临海而转向西南至青藏高原南部。

2、北美草原

北美草原又叫普列利,位于北美大陆中部,横跨约30个纬度,沿山地走向纵贯南北。东西方向20个经度,呈狭长状。随着干燥度的增加,草原类型依次为高草普列利、混合普列利、矮草普列利,大致相当于欧亚草原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3、南美草原

南美草原又叫潘帕斯,包括阿根廷中东部、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面积较小,现在大部分都已被开发。

三、草原的生长环境是什么?

草原出现与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质环境有关,也与许多不同的土壤类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本身影响着土壤形成,这又导致草原土壤不同于其他土壤。

草原气候各不相同,但所有大型草原区通常是炎热(至少在夏季)而干燥的,但也不像沙漠那么干热。一般情况下,热带草原每年降雨很少,每季气温约15℃~35℃。干旱季节可持续8个月,只有湿季期间才会出现降雨多于蒸发的情况,导致河川流动比较短暂。

通常情况下温带草原比热带草原干燥一些,也比较冷,至少在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里是这样的。热带草原季节性温度变化可能很小,但温带草原的温度变化很大。

四、草原的气候及特征

草原气候属于沙漠气候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它的特征以夏季不间断降雨为主,降水量偏少,气候干燥,高大的树木不能生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气温不高,但全年日照时间较长,热量条件较好,适宜牧草生长。

草原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匀,在冬季和春季常常干旱,不利于春天播种和牧草的萌芽、生长。在夏季,雨量集中,日照充分,可同时满足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因此,草原的黄金季节是盛夏七八月份,水丰草美,牛羊遍地,庄稼茂盛,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广阔的大草原犹如大海的波涛,景色十分迷人。

在冬季,低温、大风席卷草原,常常导致风雪灾害,严重影响牲畜安全过冬。

五、草原资源有哪些?

草原资源是草原、草山及其他一切草类资源的总称,分为野生草类和人工种植的草类,是一种生物资源,它的实体是草本植物。草原资源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一)资源分布广泛。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分布非常广泛。

(二)资源结构具有整体特点。草原植物是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与环境因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资源类型的地域性。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草地生态环境,每个地区的草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地的草原资源也不同。

(四)资源演变具有不可逆性。环境因素影响草原资源的演变,但草原资源的演变也改变着环境因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草原资源演变过程的不可逆性。

(五)资源量的有限性和生产能力的无限性。草原的数量是一定的,因此草原资源及草原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草原资源的质与量可不断地提高,具有无限性。

对人类来说,草原资源具有生产功能、防护功能和环境功能,它是动物饲养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

草原植被类型

一、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分布在温带,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是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时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温带草原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降雨量较少,而且,冬季非常寒冷,很少下雪,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丛生禾本科如针茅属、羊茅属等为这里的主要植物。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莎草科、豆科、菊科、藜科植物等。

温带草原在世界上分布有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两大区域。中国草原属欧亚草原的一部分,水热条件大体保持着温带半干旱到温带半湿润的指标,积温为1600℃~3200℃,年均气温-3℃~9℃,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下,雨水多集中在夏季,雨量少,冬季严寒而时间长,季相更替明显,土壤为黑钙土或栗钙土。我国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面积很大。

二、泛滥草原

泛滥草原又称河漫滩草地,指湖泊四周、河道两岸滩地、山麓河道谷地,由于长期洪水泛滥,洪水携带的泥沙淤积下来,或河水溢出河床,河水中的泥沙沉积下来,而形成大面积的或狭长的平坦草地。沿海由于海水经常回流泛滥,海水中的泥沙不断淤积,也会形成大面积滩涂草地。

泛滥草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低地、湖泊周围以及沿海滩地。河湖滩地的土壤为淤积草甸土、湖土,海滩地为盐碱土,土层深厚,比较肥沃。植被主要是水生、湿生植物,有芦苇、莎草科植物、茭草、水蓼、长芒稗、双穗雀稗、鸭跖草、獐茅、碱蓬、大穗结缕草、盐蒿、大米草等,产草量高的草地是禾草地,草质优良,适口性好,适合放牧或割草。以杂类草盐蒿占优势的草地,通常草质差,饲用价值较小。

三、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是草原植被中最干旱的一类草原。

在干旱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真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旱生小半灌木起明显作用的植被性草地称为荒漠草原或漠境草原,它的生长环境及植物类型具有从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

内蒙古的京二线以西地区,如西苏旗等地是中国主要的荒漠草原,年降水量一般只有200毫米左右,生产力低,平均每亩约455千克。不过,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很有价值的植物,比如发菜。发菜的形状与头发很相似,故而得名,它是一种低等植物。发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另外发菜与“发财”谐音,因而受到希望发财的人们的喜爱。收取发菜常常对草场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中国,政府明令禁止搂取发莱,并在2000年颁发了取缔发菜市场的有关规定。

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非常严酷,植物高23~30厘米,覆盖率仅仅30%~40%,每平方千米产干草只有200~300千克,产草量低,适合放牧羊、马等。

四、高山草原(高寒草原)

高山草原四周的山上都是草,基本上没有高大的树木。由于气温的影响,在海拔低的地方,树木都比较高大,海拔高的地方,树木都比较矮小。

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寒、干燥、强风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寒旱生的多年丛生禾草为主的植被型草地称为高山草原(高寒草原)。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地区、四川西北部以及昆仑山、天山、祁连山上部为主要分布区,生长有混生垫状植物、匍匐状植物和高寒灌丛。例如,地梅、蚤缀、虎耳草、矮桧等。植物分布较均匀,层次不明显。草层高15~20厘米,覆盖率30%~50%,产草量低。适宜做夏季牧场,放牧牛、羊、马等家畜。

五、干草原(典型草原)

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植物的草原称为干草原。干草原属于典型的草原类型,主要分布在草甸草原的干燥地区,草层堵塞隔绝程度较差,物种成分单一,常常混生有旱生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