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13743300000032

第32章 先留人再治病(2)

2月16日:病情加重,小便量仅700ml,管床医师在使用硝酸甘油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100ml+速尿20mg静脉滴注。抗感染继续使用派佳舒。

2月17日: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笔者查房。患者端坐呼吸,提气不上,语声低微,倦怠乏力,不欲饮食,腹胀,卧则咳嗽不止,咳痰色白黏稠,难以咳出,水肿又明显加重,便溏,舌质淡,少苔,脉细弱而疾。听诊双肺干湿性啰音较前加重,心率112次/分,律齐,未闻及瓣膜杂音。

细问病史,患者家属代诉,患者自2004年病后,用西药效果一直不理想,后到中医药研究院治疗,腹水有明显消退,巨脾也有显著缩小,所以此次病情加重后,在西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转我院治疗。患者曾有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在研究院治疗时,教授们也认为水肿须温阳化饮,但每一次在方中加桂枝,即诱发缠腰火丹灼痛难忍。

这儿的交流患者为我们提供了2个信息:一是对于某些急重病例,在西医无效的情况下,中医通过辨证仍旧可以取得明显效果,有了效果,患者就会对中医有信心。所以啊,学中医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临床疗效,不要认为中医目前境况不好,就怨天尤人!二是中药和西药一样,存在着个体差异,存在某些药物不能服用的情况,临床问诊不可忽视。患者入院后病情一直好转,在继续使用西药停用中药的情况下,病情再次加重,说明中药在前期的治疗过程中是起到很重要作用的。

治疗在予硝酸甘油扩血管、派佳舒抗感染基础上,予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必嗽平口服,以促进排痰。中西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医应如何辨证。端坐呼吸,提气不上,语声低微,倦怠乏力,不欲饮食,当为肺脾气虚之证;脾虚痰浊内生,上贮于肺,故咳嗽咳痰。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健,运化失司,水停而肿加重。四诊合参,患者为中气下陷,脾虚水停,痰浊阻肺。故治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佐以宣肺止咳。

中药用方:

生黄芪60g,砂仁6g,白参10g,藿梗10g,茯苓30g,大腹皮15g,薏苡仁30g,冬瓜皮10g,白扁豆10g,陈皮6g,桔梗10g,前胡10g,杏仁6g,升麻3g,柴胡5g,知母6g。

大家结合前面的用方很好理解本方。与第一方相比,有痰浊阻肺,故在健脾渗湿的方中加上了宣肺化痰之品。端坐呼吸,提气不上,大气有下陷之势,所以加用了升提之升麻、柴胡,所谓证变药亦变,用药当丝丝入扣,全方虽为参苓白术散加减,但这二味一加,实含有升陷汤之方意。为什么这么加?那是因为“心血之循环,皆大气主之”,喻嘉言《医门法律》曰:“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张锡纯说大气“为后天生命之宗主”,“关于人身之紧要矣。”在治疗心衰时我的体会是固守大气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结果在当天未使用速尿的情况下,服方后24小时尿量为1690ml。我为什么老是说尿量,从事心内科的学友一定会明白,尿之多少,对于心衰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方面,有尿量,心脏的前负荷就能明显减轻;心衰无尿,抢救成功的几率就小。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呼吸气促,咳嗽咳痰明显减轻,食欲大增,大便正常,说话中气明显上来了。但肺部啰音仍无明显改善,改用头孢匹胺(加扶宁)抗炎。

2月18日:复查电解质:K+4.02mmol/L,Na+136.2mmol/L,Cl-109mmol/L,Ca2+1.86mmol/L。这儿请大家注意,患者入院是低钠血症,在使用中药的情况下,尽管未补钠,还间断地使用了速尿,但电解质恢复基本正常。

2月19日:患者病后首次上床,可侧卧入睡,其前一直是每天24小时只能坐靠在靠背椅上。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纳食如同常人,可以说病情较前大为好转。

复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1.31×1012/L,血红蛋白32g/L,血小板计数176.4×109/L,白细胞计数13.9×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6,患者仍旧是重度贫血,依旧采用边扩血管边输血再用速尿的方法,输注浓缩红细胞1.5U。

治疗仍守固中焦,加仙茅、淫羊藿温阳补肾,以促气化,此不能用桂的变法尔。《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之舍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温热经纬》说“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古人有“心气根于肾”之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根本,对于心衰有阳虚者,温补元阳尤关重要。因此加用仙茅、淫羊藿2味。用方如下:

生黄芪60g,砂仁6g,白参10g,藿梗10g,茯苓30g,前胡10g,知母6g,大腹15g,薏苡仁60g,冬瓜皮20g,白扁豆10g,陈皮6g,桔梗10g,仙茅6g,淫羊藿10g。

其后病情日渐好转,水肿渐减,患者上肢水肿消尽,下肢皮肤出现皱折,可在病房行走,虽腹大,但自不觉腹胀,饮食正常,常与查房医师们开玩笑说:“你们把我的胃口弄上来了,又不给我吃多点,简直是虐待嘛!”情绪极为乐观。患者为什么开这玩笑?是因为我们要求她少食多餐,心衰的患者不宜一次进食过多。

2月28日:双肺啰音基本消失,停用抗生素、硝酸甘油,其后停止全部静脉用药10余日。至3月15日病情稳定。其间只是于3月2日输血时临时用硝普纳,结合使用速尿利尿以保护心功能外,未使用任何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一直守上方服用,服用中药期间,每日尿量都维持在1500ml以上,3月2日输血使用速尿时尿量近3000ml,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好转。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阶段的治疗,该阶段仍旧是把“先留人再治病”放在第一位,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时,迅速地出现了脾气衰败的征象,不食,便溏,声低息微,提气不上。脾胃为后天之源,生存之本。对于上下交损的患者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要固其中气。蒲辅周老先生说:“胃气的存亡是病者生死的关键,而在治疗中能否保住胃气,是衡量一个医生优劣的标准。”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保护胃气很重要,如果胃气衰败,则无法进一步施药,更不用谈力挽狂澜、拯救患者生命了。

实际疗效显示,采用牢牢守护中焦的方法是极其正确的,患者逐渐摆脱危险,说明先哲们的经验应当很好地效法。

三、心衰再次加重随证施治力挽危机,再度难关自2月19日以后,尽管患者病情稳定,胸闷气促未再发作,不咳,饮食二便正常,可略高枕而卧,患者腹水、肢肿虽有明显减轻但消退速度不令人满意。3月15日我们请来一位省内著名的西医心血管专家会诊,希望中西合璧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该专家在仔细地检查患者和阅览病历后,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已取得的疗效非常理想,关于水肿消退不满意,认为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所致,建议在输注人血白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的基础上,予以速尿利尿。对于心衰的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是比较禁忌的,当时就有医师提出,专家的答复是一边输蛋白,一边使用硝酸甘油扩血管,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除此办法,对于这种血浆蛋白低的患者别无良策,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试试吧。

当天下午,按西医专家提供的指导意见给患者输注20%人血白蛋白50ml,当晚12时以后患者病情再次加重,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听诊两肺大量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很显然,患者在使用蛋白后,心衰加重了。当班医师就予以西地兰、速尿、硝普钠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