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3743200000056

第56章 精液异常(4)

2.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育,精子密度过高,尿频、尿急、尿涩痛、尿黄而混,少腹和会阴部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正精助育。

方药 清利正精汤(自拟)。萹蓄、瞿麦、败酱草、萆薢、栀子、滑石、车前子、牡丹皮、大黄、生黄芪。

3.痰湿内阻

主症 婚久不育,精子密度过高,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胃纳不佳,口中黏腻,大便溏薄,性交射精不畅,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治法 化痰泻浊,理精助育。

方药 导痰理精汤(自拟)。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壳、昆布、车前子、黄芪、白术。

4.瘀血内阻

主症 婚久不育,精子数目过多,面色暗紫,少腹或会阴胀闷不适,甚则刺痛,肌肤粗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调精促育。

方药 逐瘀定精汤(自拟)。桃仁、红花、赤芍、女贞子、当归、川芎、路路通、柴胡、枳壳、牛膝、续断。

脓精症

正常情况下,精液中没有脓细胞,白细胞计数≤1×106/ml。如果精液中发现脓细胞,而且白细胞计数>1×106/ml,且伴不育者,称为脓精症或精液白细胞过多症。脓精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约占男性不育总数的17%,脓精症的出现主要与生殖系统感染,如附睾或前列腺、精囊炎症等有关。中医学虽无“脓精症”之名,但相当于“精浊”、“淋证”、“精热”等证。

一、病因病机

1.湿热下注 嗜食辛辣厚味、过量饮酒,生湿蕴热,湿热之邪循经下注精窍;或包皮过长,积垢久蕴,感染湿毒,或性事不节,感受疫邪,治疗不彻底,邪伏精室,蕴积日久,化毒成腐,导致脓精。

2.阴虚火旺 房劳太过,或过食温燥之品,或热病伤阴,致肾阴亏损,阴虚火旺,灼精炼液,化腐成脓。

脓精症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湿、热、毒三者互结,内蕴精室,化腐成脓。

二、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浓稠,味腥臭,精液中有脓细胞,白细胞计数>1×106/ml,伴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少腹或会阴部不适,阴囊湿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方药 龙五赞精汤(自拟)。龙胆草、黄柏、栀子、车前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制何首乌、淫羊藿。

2.阴虚火旺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量少黄稠,精液中有脓细胞,白细胞计数>1×106/ml,伴见形体羸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性欲亢进,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泻火,解毒生精。

方药 地知衍精汤(自拟)。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车前子、泽泻、牡丹皮、土茯苓、败酱草、红藤。

血精

精液中夹有血液,或精液镜检有红细胞,即称血精。其中有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之分,肉眼就能见到精中有血,称为肉眼血精;精液外观一般无异常,仅显微镜下可发现有少量红细胞,称为镜下血精。传统中医学所指血精主要是指肉眼血精,现代中医学所指的血精也包括镜下血精。血精之名,最早见于隋·巢元方《诸病原候论》,称为“精血”。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精血”、“精血杂出”、“半精半血”、“赤浊”等病。

一、病因病机

正常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浆主要来源于精囊腺和前列腺,其中60%来自精囊腺,30%来自前列腺,其余10%由附睾、尿道球腺、输精管壶腹部等组织所分泌,当这些附属性腺及输精管道发生病变而出血时皆可造成血精。虽然引起血精的原因较多,但有炎症特别是精囊炎引起者最多见。常见病因有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其他如外伤、手术造成精囊或前列腺等处血管破裂、精索静脉曲张、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吸虫病等。血精的病理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破损、出血,血液进入精液而成。

中医认为,血精的病变部位在下焦精室,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精室血络受损或气不摄血,均可致血溢脉外,出现血精。

1.湿热下注 外感湿热、或寒湿,郁久化热,湿热火毒之邪循经下注,扰及精室,精室血络受损,热迫血行;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湿热热毒内生,热扰精室,均可造成血精。

2.阴虚火旺 房劳过度,肾精亏虚,阴虚火旺,虚火扰及精室,造成血精。

3.瘀血阻滞 阴部手术或外伤,精室血络受损,血不归经,溢于精室,精血夹杂而出;或生殖器官疾病,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血行不畅,阻滞精道,精液与瘀血互结而成本病。

4.脾肾气虚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恣情纵欲,房劳过度,损伤肾气,封藏固摄失职;或患病日久,脾肾气虚,气不摄血,血溢精室,则见血精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二、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主症 血精量多,色红或暗红,射精疼痛,伴会阴潮湿,小便短赤,或淋漓不尽,或兼尿频、尿急、尿痛,口干苦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方药 清化定血汤(自拟)。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马齿苋、小蓟、牡丹皮、龙胆草。

2.阴虚火旺

主症 血精鲜红量少,或兼射精疼痛,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泻火,凉血安络。

方药 壮水固血汤(自拟)。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知母、黄柏、小蓟、女贞子、旱莲草、龟甲、鳖甲。

3.瘀血阻滞

主症 血精,日久不愈,精色暗红,或夹血块及血丝,射精疼痛,会阴或阴茎疼痛,或有外伤手术史,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涩。

治法 活血止血,化瘀通络。

方药 三七归经汤(自拟)。三七、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马齿苋、蒲黄、阿胶。

4.脾肾气虚

主症 血精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精色淡红,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便溏,头晕腰酸,阴部坠酸不适,小便不利或清长。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 补肾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济气摄血汤(自拟)。熟地黄、山药、当归、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阿胶、蒲黄。

畸形精子症

精液检查畸形精子数超过30%,即为畸形精子症,又称畸形精子过多症、特发性畸形精子症。中医古籍无“畸形精子症”的名称,因其结果会引起不育,故也属于“无子”或“不育”范畴。

一、病因病机

1.肾阳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久病、素体肾气虚弱,命门火衰,致肾阳不足,而精子的生长、发育、正常运行全赖肾阳的温煦,如肾阳亏虚,阴寒内生,温煦失职,精子因生长发育不全而畸形。

2.阴虚火旺 过食辛辣酒醇厚味,或温热病后,或肝郁日久,暗耗阴血,或房劳过度等致肾阴耗损,肾阴濡润滋养五脏百骸,且对精液、精子的生成发育起物质保证作用,若肾阴不足,不能滋养生殖之精,精子失其所养,不但生精障碍,而且易使精虫生长发育不全而畸形,且虚火妄动,或扰生精子静宁,或伤及已生之精,致精液受损而畸形。

3.湿热下注 平素过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下注精窍;或交媾不洁等外感湿热毒邪,从外内侵,蕴结精室,湿热熏灼精窍;或阻闭经络,精气失养,精虫生化不利而发生畸形。

二、辨证论治

1.肾阳不足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清冷,精子畸形率高,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胖,苔薄而滑,脉沉细或沉微。

治法 温补肾阳,赞精助育。

方药 济阳赞育丹(自拟)。巴戟天、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肉苁蓉、川续断、韭菜子、蛇床子、鹿茸、熟地黄、山茱萸、当归。

2.阴虚火旺

主症 婚久不育,畸形精子过多,精液量少,遗精滑精,形体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补肾,降火益精。

方药 济阴赞精丹(自拟)。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车前子、淫羊藿、知母、黄柏。

3.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育,畸形精子过多,精液黏稠或不液化,或白细胞增多,有脓细胞,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或尿道灼热疼痛,腰酸,下肢沉重,神疲乏力,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振精。

方药 清解振精丹(自拟)。萆薢、薏苡仁、土茯苓、黄柏、栀子、滑石、车前子、山药、白术、淫羊藿。

精液不凝固

正常情况下,精液排出体外与空气接触即成凝胶状态。如果精液排出体外不呈凝胶状,而直接呈液化状,甚至稀薄如水者,称精液不凝固。该病发生率较高,多伴有精子状态的异常,因而常导致男性不育。本病属中医学“精清”、“精冷”、“精寒”、“精薄”、“精液稀薄”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1.命门火衰 先天禀赋不足,或阴虚及阳,或手淫过度,或早婚早育,或房事不节,色欲过度等伤及肾阳肾气,肾气不足,则固摄无权,命门火衰,则温煦失职,精失温化,致精液不凝固。

2.心脾两虚 劳倦或思虑太过等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后天之精化源不足,难以充养生殖之精,且脾失统摄、心阳外泄,加之脾胃虚弱,精微难运,水湿潴留,蕴于精室,故精液不凝固。

3.寒凝血瘀 起居不慎,感受寒邪,寒滞肝脉,寒凝则血瘀,阴寒痼冷与瘀血内结,阳气不能布达阴器,精之化生和温煦失常,致精液不凝固。

4.湿热下注 外感湿热或寒湿,郁久化热,湿热火毒之邪循经下注,扰及精室;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湿热热毒内生,热扰精室,气化不利,均可造成精液不凝固。

二、辨证论治

1.命门火衰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稀薄清冷如水,不凝固,精神委靡,面色白,腰膝酸软,外阴及两股寒冷,四末不温,阳痿早泄,溲清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温补命火,调精助育。

方药 调精赞育丹(自拟)。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肉苁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桂枝。

2.心脾两虚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稀薄而不凝固,精液量或多或少,心悸头晕,纳少乏力,面色无华,失眠多梦,健忘,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养心,理精赞育。

方药 理精胤嗣丹(自拟)。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龙眼肉、当归、山药、酸枣仁、菟丝子、巴戟天。

3.寒凝血瘀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清冷而不凝固,会阴部与少腹部发冷、刺痛,胸胁胀闷,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 橘棱衍精丹(自拟)。橘核、荔枝核、乌药、小茴香、胡延索、制没药、当归、川芎、三棱、莪术、淫羊藿、巴戟天。

4.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不凝固,且血精量多,色红或暗红,射精疼痛,伴会阴潮湿,小便短赤,或淋漓不尽,或兼尿频、尿急、尿痛,口干苦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调精助育。

方药 清化固精汤(自拟)。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牡丹皮、龙胆草、淫羊藿。

精液不液化

离体精液在室温下超过60分钟仍不液化者,称为精液不液化。由于精液凝固不化,使精子发生凝集或制动,减缓或抑制精子的正常运动,使其不能通过宫颈而致不育。本病属中医“淋浊”、“精寒”、“精热”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1.肾阴亏损 素体阴虚,或房事过度,肾精过耗,或劳心太甚,或五志化火,耗损精液,或过服温燥助阳之品,而致热盛伤阴,阴虚火旺,精液受灼而黏稠难化。

2.肾阳不足 先天肾阳不足,或大病久病及肾,损耗肾阳,致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或后天失养,脾运失健,湿浊不化,或居处潮湿,寒湿、水湿之邪内侵,损伤阳气,精宫虚寒,致阳不化气行水而精液不液化。

3.湿热下注 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或外感湿浊之邪,蕴久化热,熏蒸精室,清浊不分,导致气化失常而精液难化。

4.痰瘀阻滞 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或素有痰湿,排精时强忍不泄,败精离位,浊瘀阻窍,气机阻滞,精液不液化。

二、辨证论治

1.肾阴亏损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黏稠不液化。精子数、精子成活率、精子活动力正常或异常。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盗汗,失眠健忘,性欲不减。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壮水化育丹(自拟)。知母、黄柏、乌梅、生地黄、白芍、麦冬、玄参、甘草、牡丹皮、车前草、枸杞子、淫羊藿。

2.肾阳不足

主症 精冷不育,精液黏稠而不液化。精子数、精子成活率、精子活动力正常或异常。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畏寒阴冷,夜间多尿,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填精益气,温肾散寒。

方药 阳和化精丹(自拟)。白芥子、麻黄、炮姜、熟地黄、鹿角胶、肉桂、甘草、淫羊藿、巴戟天、川续断、当归、黄芪。

3.湿热下注

主症 婚久不育,精液黏稠不液化,精液腥臭黄浊,精子数、精子成活率、精子活动力正常或异常。精液内有脓、白细胞。小便灼热刺痛,频数淋漓,黄赤浑浊,甚则尿血,或小腹拘急,身倦嗜睡,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滋阴降火。

方药 清滋赞育丹(自拟)。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车前子、栀子、萆薢、滑石、淫羊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