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09

第9章 习惯性便秘(8)

方剂出处 翁工清.生地黄白术桃花汤治疗习惯性便秘11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2;29(2):88生地黄汤

药物组成 生地黄20~30g。

随症加减 热重者酌加大黄6g,黄柏15g,蒲公英30g,金银花10g。气虚者加黄芪20g,棉根皮10g,陈皮10g。

治疗方法 加水4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10min,取药汁200ml,二煎加水300ml,取汁200ml,两煎混合似饮茶一样频服。可三煎,也可直接加开水300~400ml浸泡10~20min取药汁服。根据病情可1~2日1剂。

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6例,痊愈(大便松软,排便顺利,便秘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服4~10剂痊愈者)84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12例。

治验:王某,女,46岁,便秘10年。主诉已有10多日未大便。咽部如着火样疼痛,昼夜不能入眠两日,头晕,说话时咽部疼痛更甚。咽部红肿,有较多肿大的淋巴滤泡。双侧扁桃体肿大,舌黄燥,脉象洪大,证属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内热熏蒸于上。取生地黄30g,大黄6g,黄柏15g,金银花10g,鲜蒲公英30g,如法服用。患者服药3h后排大便,便后咽部疼痛显著减轻,能安然入睡。服5剂后诸症状完全消失,每日大便1次,质软。随访2个月未复发。

经验心得 便秘是大便秘结,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经常解而不畅的一种病症,多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引起,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伴见于其他疾病。《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结”等名称。因其病因病理不同,在内科杂病中又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冷秘”等分类。古今虽对便秘分类颇多,但终归“阴阳”。阳盛者“热秘”,阴盛者“寒秘”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认为生地黄对热秘疗效较好。对于体虚或年老体弱,脾肾虚寒,腹中冷气,阴寒内结,阴盛寒秘者不宜采用。

方剂出处 李徐群,等.生地黄为主妙用治疗便秘96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9):97疏肝健脾润肠汤

药物组成 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0g,炙甘草10g,白术45g,厚朴12g,肉苁蓉30g,当归15g。

随症加减 气滞者加用槟榔、乌药;气郁化火者加龙胆草、栀子;肠胃积热者加大黄;肺脾气虚者加黄芪;阴血虚明显者加何首乌、生地黄。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0例,大部分患者服药治疗3日即可见效,结果痊愈6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

秦某,女,38岁,习惯性便秘1年余,症状时轻时重,大便干燥坚硬,排便间隔4~7日不等,排便困难,每次排便需30min左右,痛苦不堪,且伴腹部痞、满、胀、不适。常自服番泻叶、酚酞等药物,但症状反复。查体见口臭,苔燥黄腻,脉弦细。

给予疏肝健脾润肠汤加大黄6g,乌药12g。2剂水煎服后便通,腹部痞、满、胀消失,后予疏肝健脾润肠汤加乌药12g,治疗2周,大便每日1次,成形,排便爽快,并嘱多吃蔬菜,定时登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肝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若忧愁思虑太过,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气机郁滞,不能宣达,则肝的疏泄功能失职,肝气不升,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结;脾胃气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影响津液的生成,水津运化失调,津液分泌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肠中糟粕干枯乏水行舟,传导困难而成便秘。便秘的治疗不能单纯攻下,结合当今社会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与便秘机制,辨证属于肝脾气滞,脾胃不和居多。自拟的疏肝健脾润肠汤,具有疏肝解郁,调和脾胃,促进肠道传导之功。方中柴胡疏肝理气,枳实行气化滞,降肠中之气。白芍养阴,白术补气健脾,大剂量更可促进肠道蠕动,厚朴散滞调中,当归滋阴养血,肉苁蓉辛咸而温,补肾益精,养血通便。炙甘草辛温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调和脾胃,润肠通便之功。

方剂出处 吴和柏.疏肝健脾润肠汤治疗习惯性便秘90例的体会.右江医学,2005;33(1):71疏肝解郁方

药物组成 柴胡12g,白术12g,茵陈20g,郁金10g,虎杖15g,枳实10g,甘草10g,槐花12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大便转入正常,继续服用3剂,隔日1剂巩固疗效。

功效主治 疏肝解郁,泻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显效21例,占65.62%;有效7例,占21.87%;无效4例,占12.50%,总有效率87.50%。

治验:李某,男,21岁,便秘近1个月,排便间隔时间3~5日,蹲厕时间1~2h,无法排出,要用手挖。已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面色正常,舌苔、舌质、脉象未见异常。曾多次使用缓泻剂,但效果不佳。试投疏肝解郁剂2个疗程,排便痛苦缓解,每日排便1次,性状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功能性便秘临床较为常见,应用常规的缓泻剂疗效难以巩固,远期疗效较差。根据中医“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的原理,认为二便之通畅与肝的气机密切相关。中医“便秘”的分型中有“肝气郁结”型,在中医临床中常见,可见疏肝解郁法治疗便秘,在中医临床中已有悠久历史,但常被人们忽视。

临床总是用大黄泻下,事实上,其对功能性便秘效果是欠佳的,尤其是对于气虚的患者可能导致相反效果。根据现代医学的理论,疏肝解郁有利胆的作用,胆汁来源于肝,储藏于胆,排泄到肠道,参与肠道消化的全过程,包括排便在内,所以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就不难理解。

方剂出处 丘显球.疏肝解郁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7):44疏肝润肠方

药物组成 川楝子10g,柴胡10g,白芍20g,槟榔15g,郁李仁(打)30g,枳壳20g,杏仁(打)15g,炙甘草3g。

随症加减 大便夹黏液,加败酱草15g,黄连3g;干结甚加火麻仁15g;腹痛甚或少腹部可触及条索状物,白芍改为30g,甘草改为10g;腹胀甚加厚朴15g,食滞加鸡内金10g,莱菔子15g;兼脾虚加党参10g,白术6g;夜寐不安加合欢花10g,酸枣仁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4周。

功效主治 疏肝解郁,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痊愈32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 大便排泄的正常与否,既与大肠的传导密不可分,又与肝的条达疏泄息息相关。情志不畅则肝气郁滞,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则传导失司,糟粕蓄而不去,引起便秘。

《丹溪心法》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采用疏肝润肠通便法,以四逆散为主方加味。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血之弊。改枳实为枳壳,行气宽中除胀,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调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佐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川楝子入肝经,增强行气降浊之效;郁李仁、杏仁打碎能润肠通便,槟榔行气消积,为治疗腹胀之要药。

上述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润肠通便之功。

方剂出处 张 涛,等.疏肝润肠法治疗便秘所致肠易激综合征42例.中医药学刊,2003;21(4):565舒通汤

药物组成 玄参30g,麦冬、生地黄各24g,杏仁、枳壳各6g,大黄3g,火麻仁、郁李仁各12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30例,治愈125例,治愈率54.3%,显效9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1%。此法见效较慢,但远期疗效可靠,内服后腹部无不适感。

治验:王某,女,53岁。大便干结10余年,努挣难解,伴肛门疼痛,出鲜血。10年来,一直大便干燥,3~4日解1次,每次排便痛苦不堪,伴有心烦口干、腹胀腹痛、坐卧不宁,曾服番泻叶只图一时之快,又服火麻仁丸、三黄片等药,疗效不显。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之便秘。予以舒通汤水煎频服,每日1剂,并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服药7剂后复诊,症状减轻,大便变软易解,但仍3~4日解1次。又服药10剂,并嘱其每日按时蹲厕,排便1次,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10剂药服完后,大便正常,易解出,每日1次,半年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效果显著,大便正常。

经验心得 慢性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其病位在大肠,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脏腑、津液、气血不足所致,但与肺、脾、胃及肾的关系甚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肃,腑气壅滞,津液不布,肺气虚推动无力,则大肠传送无力;脾失健运,糟粕内停,郁久化火,耗伤津液;肾亏温煦无权,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血虚肠道失滋失润;津液不足,无水行舟诸多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失职,而致便秘;通下肠道积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为便秘总的治则。舒通汤重用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肠为主药;辅以麦冬、生地黄滋阴润燥、养阴清热,以增加肠道阴液,润泽大肠,具有养阴清热,润肠通便之功;杏仁具有通宣肺气,润肠通便,提壶揭盖之效;枳壳行气除满,消痞通腑;大黄泄热润肠;火麻仁、郁李仁富含油脂,质地油润,而具滑利下行之性,能润燥滑肠,缓下秘结。本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做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适用于“无水舟停”之证。诸药合用,共奏滋阴生津、润肠通便之效。

方剂出处 李清,等.舒通汤治疗慢性便秘230例.陕西中医,2006;27(3):305搜风顺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 白术60g,生地黄20g,大黄2g,决明子12g,郁李仁10g,火麻仁12g,怀牛膝、山茱萸各15g,菟丝子、枳壳各20g,防风、独活各10g,槟榔、莱菔子各20g,威灵仙4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通便药物。

功效主治 健脾转输,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8例,表现为脾虚便秘,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欲缺乏,食后腹胀,大便难下。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细。治愈56例(占82.4%),显效8例(占11.8%),有效2例(占2.9%),无效2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治验:刘某,男,62岁。便秘4年,大便干结难下,3~5日排便一次,平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胃脘痞满,食欲缺乏;食后腹胀,便前腹胀加重,时有嗳气,舌淡略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弦细。两年前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虚气弱,肠燥失调,治宜健脾益气,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用上方3剂大便通,腹胀除,连服2周大便1~2日1行,随访半年大便正常。

经验心得 脾虚便秘,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同时伴有慢性胃病者,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津亏肠燥,气弱无力推动肠管蠕动则大便难下。此类便秘治以健脾增液,以补为通,以润治本。方中重用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滋润脾阴,气旺则转输有力,阴充则肠腑得润。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的作用,故可达通便之功效;生地黄、决明子滋阴润肠通便,取搜风顺气汤搜风顺气、滋润下行之用,其中大黄只用2g,取其通而不泻之功;火麻仁、郁李仁甘润滑利,是润燥通便的要药。独活、防风入下焦搜散风邪以除胀,且防风为理脾之引经药,可升举中阳;枳壳、槟榔破结滞顺气宽肠,药理证实两者均可使胃肠肌兴奋性增强,并可使胃肠蠕动规律化,从而产生排便反射;山茱萸、菟丝子温补肝肾,益阴壮阳;怀牛膝引诸药下行入肝肾,使药力更加入下焦。莱菔子功能下气除胀、利大小便,其含有的脂肪油能滑利大肠,促进肠蠕动,消除积滞,恢复大肠传送功能,且性平无寒热之弊,通利而不伤正气,具有大黄通肠、火麻仁润肠的两重功能,是治虚性便秘的理想药物。

威灵仙性猛善走,不仅能通行十二经络,还能宣通肠腑涤宿垢。

现代药理证实有兴奋肠管平滑肌、促进肠蠕动作用。全方熔健脾转输、润肠通便诸药于一炉,使脾得健运,肠得通润,故便秘自愈。

方剂出处 张丽娟,等.搜风顺气汤加减治疗脾虚便秘68例.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13(1):17四逆散加味

药物组成 柴胡10g,白芍15g,枳实15g,炙甘草6g,杏仁12g,白术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