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23

第23章 老年便秘(7)

经验心得 大黄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其机制:一是主要泻下成分蒽苷以结合状态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细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刺激肠黏膜,抑制钠离子转移,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下;二是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经大肠或胆囊分泌进入肠腔发挥作用,此外其泻下作用还有肠壁神经丛的参与。临床对于便秘处理,通常采用口服缓泻剂或外用开塞露,但前者易给患者带来胃肠不适,后者使用时,对于老年患者甚为不便。大黄粉穴位贴敷则克服了以上不足,并收到满意通便效果。用生大黄粉加白酒神阙穴贴敷,其机制可能是穴位刺激、药物局部吸收的双重性作用。

方剂出处 肖扶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27例.江西中医药,1997;28(2):38手穴疗法治疗方法 ①器具:取牙签5根,用宽5cm胶布捆紧,尖部呈梅花状。②取主穴:大肠穴(示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小肠穴(示指第一指关节横纹中心)。配穴:三焦穴(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中点),肾穴(小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肝穴(无名指第一指关节横纹中点)。③操作方法:点压主穴、配穴,每次5~10min,皮肤表面呈潮红色为度,双手交替治疗,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④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无需服用任何通便药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运动,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紧张。

功效主治 调理气机,畅腑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5例,治愈21例,占46.67%;显效16例,占35.56%;好转7例,占15.56%;无效1例,占2.22%。总有效率为97.78%。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津液不足,致小肠热盛,大肠传导失职,造成排便延迟,超过3~4日未排便者,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粪便干结,排出困难,易诱发痔、肛裂等肛肠疾病。此病中老年人尤为多发,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手穴治疗是运用针刺手法在手穴上进行操作,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全息疗法之一。诸穴相配,可调整机体阴阳,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小肠的泌别清浊及大肠的传导功能,从而使阴阳平衡,气血调畅,津液内生,大便自调,疾病消降。该疗法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且可自疗。

方剂出处 尚明华,等.手穴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45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4):25疏肝清热通便汤

药物组成 柴胡15g,白芍15g,枳实30g,决明子30g,茵陈30g,郁金15g,虎杖30g,槐花30g,甘草6g。

随症加减 腹胀加厚朴10g,木香10g;腹痛加延胡索15g;咽干口燥加玄参15g,麦冬1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内服。7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有效后继续服2~3周以巩固疗效。停药后复发者,可重复用药1~2个疗程。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气,清热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8例,显效28例,其中肠道实热12例,肠道气滞16例;有效36例,其中肠道实热16例,肠道气滞20例;无效4例,其中肠道实热3例,肠道气滞1例;总有效率94.12%。

经验心得 便秘之病因病机为燥热内盛,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脾、肾的关系甚为密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仅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而且还影响胃的降浊功能,在上则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治宜热者清之,郁者解之。故以疏肝理气,清热通便为法组方治疗,使其燥热既清,肝郁得解,肝疏泄功能恢复正常,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大便自通。方中柴胡、枳实、郁金疏肝理气消积;决明子、茵陈、虎杖、槐花清热、凉肝通便;白芍缓急,以防泻下太过;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疏肝理气、清热通便之功。

方剂出处 王路明,等.疏肝理气清热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68例.广西中医药,1998;21(2):13四物汤加味

药物组成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各20g,川芎6g,白芍12g,制大黄10g,枳壳5g,桃仁、杏仁、火麻仁各9g。

随症加减 兼阳虚者加肉苁蓉10g,干姜5g;兼气虚者去枳壳,加生黄芪20g,党参15g;兼食积者加莱菔子9g,焦山楂12g;兼少腹胀急者去枳壳,加厚朴10g,枳实8g;兼阴虚者加麦冬12g,玄参1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15日为1个疗程。另嘱注意饮食结构,忌食肥甘厚腻辛燥之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适当锻炼。

功效主治 补血养阴,活血润肠,行气宽肠。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58~85岁,平均71.5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5年。治愈3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1.7%。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临床属于便秘中“虚秘”范畴,一般病程较长。究其原因,大多由于肌力减退,如肠壁平滑肌、肛提肌、腹肌等收缩力减弱,或进食过少,或结肠张力过低等诸多因素导致,并易导致肠梗阻。西医常给予泻药如大黄苏打片、酚酞、乳果糖冲剂之类。但此类药物应用时间长后往往疗效不佳,有的出现腹泻不止,或停药后便结依然,患者均深以为苦,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其病大多阴虚血少,火盛水亏,津液少生,传导失度,而成斯证。惟当养血滋阴,滑涩润燥。若妄通利,则易耗伤真元。四物汤养血滋阴,其中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桃仁、火麻仁、杏仁、白芍益阴增液、润肠通便;佐以川芎温通血脉、行气开郁,补血不滞血,故全方补血养阴,活血润肠,行气宽肠,使得腑气通,津液行,传导有度。

方剂出处 甘莉,等.四物汤加味治疗老年性便秘48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50缩泉丸加味

药物组成 益智仁、乌药、当归、桑螵蛸、山茱萸各10g,党参、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各15g,山药20g。

随症加减 兼脾阳虚者加白术12g,兼气虚甚者加黄芪2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空腹温服,疗程为30日,停药后观察3个月。

功效主治 温肾助阳,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6例,治愈(大便变软,排便顺利,1~2日1次,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46例,占69.7%;有效(大便变软易解,但停药后3个月内又复发)17例,占25.8%;无效(大便仍干结难解)3例,占4.5%。总有效率为95.5%。

治验:李某,男,68岁。病者患2型糖尿病已8年,近5年来大便干结难解,三五日1行,亦有七八日才临厕一次,每次解便少则半小时,多则1小时,常因努挣而面红汗出,气喘吁吁,痛苦异常,甚则要家人用手指从肛门掏便。排下大便后,虽觉腹中舒服,然全身乏力。经纤维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曾用酚酞、大黄苏打片、火麻仁丸、中药汤剂及开塞露治疗,用药时有一定的效果,不用药则便秘如故。刻诊:形体稍胖,面色(白光)白,腰膝酸软,大便干结难解,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证属肾阳虚衰。治宜温肾助阳,摄津缩尿通便。予上方加白术10g。连用10剂后,夜尿明显减少,大便变软易解。连用1个月后停药,便秘消失,其他伴随症状亦消除。嘱其注意调理饮食,避免过劳过逸,并养成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老年便秘属“中虚便秘”范畴。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其他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从脏腑病机看,主要在肺、脾、肾。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大肠传导正常,则大便通畅;若肺气虚弱,治节失司,津液输布失常,肠道津亏,传送无力,则排便艰涩。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能,糟粕内停,大便秘结。肾主五液,司二便,津液盛则大便调和;若肾精亏耗,肠道干涩,或肾阳虚衰,温煦无权,阴寒凝结,不能化气布津,或肾虚固摄无力,津涸气馁,不能传送于肠道,均可形成便秘。临床上从肺、脾、胃肠论治者众,而从肾辨治,特别是从肾阳虚辨治者较少。临床多表现为小便清长,夜尿频数,伴腰膝酸软、怕冷等肾阳虚衰的老年便秘患者,应用温肾助阳、摄津缩尿法,方选温肾助阳治下元虚寒,小便频数之缩泉丸加味治之,取得很好的效果。方中益智仁温肾助阳,摄津固涩缩泉;乌药温散下元虚冷,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山药健脾补肾而涩精气;桑螵蛸补肾助阳,收缩小便;肉苁蓉性温而柔润,滋阴而润燥,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补血,润肠通便;熟地黄、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滋阴益肾而润肠;山茱萸补肝益肾,收敛固涩;菟丝子、党参补脾益气以助运化。全方能使肾阳推动有力,膀胱开合有度,大肠得以濡润,传导有权,因而便秘可愈。

方剂出处 黄彬.温肾缩尿法治疗老年肾阳虚便秘66例.四川中医,2000;18(9):31通便膏按摩

药物组成 大黄100g,芒硝100g,杏仁50g,火麻仁100g,盐50g,枳实50g,麻油50g。首先将各类药物粉碎成细末(大黄单包,与麻油一起后入),然后把药末浸泡在75%的乙醇中大约24h,再加入适量凡士林,微火加热,至色变微黄,不要出现焦糊,然后过滤,冷却后备用。

治疗方法 ①按揉穴位:用手指蘸少许通便膏,按揉中脘、天枢(两侧)、大横、胃俞、大肠俞,每穴约2min。②摩脐、摩腹:涂通便膏于患者的脐部、腹部,用掌在脐、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摩动约8min,缓慢柔和,力量由轻到重。③推腹:用手自中脘开始向下推动,推至小腹,约2min,力量稍大。④滚膀胱经:涂摩膏于背部,用滚法滚患者背部脊柱两旁的膀胱经,约5min。⑤推脊柱:涂通便膏于背部脊柱,用掌根从患者颈椎开始,沿脊柱,向下推至尾椎(长强),速度稍慢,约推50次。⑥涂摩膏于患者的手足心,用指摩法在手足心操作,按摩的方向是左手、左足为顺时针,右手、右足为逆时针,时间约5min。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约30min,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日,继续第2个疗程的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45例,痊愈102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经验心得 膏摩是推拿学中极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膏是指特制的膏剂,摩是指推拿手法。即在患者的体表穴位上涂上膏药,然后再施用各种按摩手法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又可以防止损伤患者皮肤。老年人在用膏摩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治疗,持之以恒。除此以外还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方剂出处 张孝亭,等.通便膏按摩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45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6):453通便汤1

药物组成 制何首乌、炒白术、火麻仁、郁李仁各25g,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麦冬、玄参、枳实、槟榔、白芍、肉苁蓉、杏仁各15g,生甘草、川牛膝各6g。

随症加减 粪便干结如羊屎者,加酒大黄10g;腹胀痛甚者,加木香1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4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其他泻药,忌辛辣温燥食物。

功效主治 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痊愈(排便通畅,质色正常,每日1次)24例,好转(排便欠通畅,每2日1次)4例,无效(症状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3.3%。随访8例,6例1年未复发,2例半年未复发,远期疗效较好。30例中,服药最多者30剂,最少者4剂。

治验:张某某,女,68岁。自诉反复排便困难10年,质干如羊屎,每3~4日1次,伴头晕、口干、食欲缺乏、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沉细。需常服三黄片甚至手抠粪便缓解症状,经肛门指检及纤维结肠镜检排除肠道器质性改变。诊断为老年习惯性便秘。中医辨证:脾肾亏虚,阴血不足,大肠传导失司。治宜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方用自拟通便汤加减:制何首乌、炒白术、火麻仁、郁李仁各25g,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麦冬、玄参、白芍、枳实、槟榔、肉苁蓉、杏仁各15g,酒大黄10g,生甘草、川牛膝各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大便转软即去酒大黄。连服2周,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