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02

第2章 习惯性便秘(1)

习惯性便秘是指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便意频但排出困难,且伴便后残留感或不适感,腹满坠胀,里急后重,头晕乏力等。排除器质性因素,一般为两日以上,大便坚硬干燥,或呈颗粒状似羊粪,常伴有左下腹胀闷不适、上腹饱胀、嗳气、恶心、腹痛、肠鸣、排气增多等症状。

长期便秘者,还可出现食欲缺乏、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腹部法

治疗方法 ①患者平卧,术者站其右侧,右手平放在患者腹部,绕脐周做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一般按摩10min。②按摩时,实证采用泻法,操作按顺时针方向自右下腹到右上腹到左上腹到左下腹,再返回至右下腹,再行顺时针方向旋转;虚证则采用平补平泻法,即按泻法先在腹部做5min顺时针按摩,然后再用相同的时间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功效主治 通腑降浊,健脾益气。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3例,痊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经验心得 便秘分为虚实两类,病变主要部位在大肠。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生理特点以通降为顺。根据便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实证有燥热内结、气机郁滞型;虚证有气虚、血虚和阳虚型。遵循中医理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法则,实证采用泻法按摩腹部,即通腑泻实而又不伤阴。虚证面色(白光)白,自汗,舌质淡,脉细,大肠传导无力,以致大便秘结,故采用平补平泻法补其中气。中气得复,传导有力,则大便通畅。运用中医传统的补泻手法按摩腹部,不仅能调畅气机,通腑降浊,而且能健脾益气,达到泻实补虚、治疗便秘的目的。

方剂出处 李茜,等.按摩腹部治疗便秘33例护理小结.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1):73按摩指压法

治疗方法 ①按摩法:患者仰卧,两腿屈曲,护士站于患者左侧,将一手或两手伸展放于右下腹部,顺结肠方向左右推揉,使腹肌放松,再用双手掌按上述部位交替压迫,促使大肠蠕动。每日1次,最好在晨间起床前进行,也可根据自己的排便习惯在排便前20min进行,每次治疗时间约15min,10日为1个疗程。②指压法:患者排便时,用拇指和示指按压两侧迎香穴,当局部有酸胀感时,便感到肠蠕动亢进,产生便意。在教患者用此法前,护士应先嘱患者养成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按时排便的习惯;并交待进行此疗法应停止其他排便措施。

功效主治 畅腑通便。

临床运用 显效:按摩指压1次后5~20min排便者。

有效:按摩指压1次后5~20min未排便,增加次数后12h内排便者。无效:按摩指压每日超过3次,而12h内仍不排便者。

临床治疗36例。显效28例,占77.8%;有效5例,占13.9%;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经验心得 便秘是因正气不足所致,气血两亏则使大肠传运无力,肠失濡润而致排便不畅。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终止穴,并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在十二经中,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所以,指压迎香穴可使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从而恢复肠腑排便功能。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缓和、轻微、连续的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

根据这一生理特性,以柔和手法按摩腹部,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骶(2~4)副交感神经兴奋,这样降结肠、直肠的交感神经相对抑制,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使肠蠕动增加,****内括约肌松弛,有助于排便。

方剂出处 罗晖.按摩指压法治疗便秘36例.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3(4):30白术天花粉汤

药物组成 生白术15~120g,天花粉15g,火麻仁、郁李仁、桃仁、当归各10g,瓜蒌子、何首乌、陈皮、莱菔子、肉苁蓉各15g。

随症加减 反酸去陈皮,纳差加焦三仙各10g,腹胀加枳实15g,槟榔10g;腹痛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5g;失眠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5g;痔、肛裂,加槐米2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健脾行气,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58例,治愈12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4%。

治验:孙某,女,57岁。主诉便秘12年。患者12年前出现便秘,曾四处求医,一直未愈,曾服用火麻仁丸、何首乌膏、芦荟胶囊、番泻叶、蜂蜜、酚酞片,服时有效,停服如旧或更甚。来诊时患者身体消瘦,脘腹隐痛,腹胀纳差,不反酸。患者害怕吃饭,无论什么食物,吃后大便都干结如羊粪,害怕入厕,每次入厕需用手协助方可便下。舌淡苔微黄,脉沉细。诊断:脾虚便秘。治法:健脾消积,润肠通便。用白术天花粉汤,加焦三仙各10g,枳实、川楝子各15g,嘱患者忌食辛辣。7月7日复诊:服药后大便改善,纳食增加,无腹痛,稍有腹胀,病情好转,改生白术30g,守原方续服3剂。7月11日再诊:患者大便正常,饮食正常,无腹痛腹胀,继服6剂,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方中白术、天花粉健脾润肠为主药,尤其生白术得心应手,最为神妙。生白术根据病情用15~120g不等,灵活应用,配伍得当,疗效独特。单味生白术研末,每次服10g,每日2次,疗效亦佳。天花粉能增加肠蠕动,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方中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桃仁润肠通便;当归、何首乌生津润肠;陈皮、莱菔子理气健脾;肉苁蓉温阳润肠,尤适用于老年患者。

方剂出处 曹振爱,等.白术天花粉汤治疗习惯性便秘158例.陕西中医,2005;26(1):57白术通便汤

药物组成 生白术60~120g,当归20~40g,生地黄20~40g,枳实20~30g,升麻6~12g,甘草10~20g。

随症加减 气虚,加黄芪、人参、太子参;血虚,加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阴虚,加玄参、麦冬、火麻仁;阳虚,加干姜、附片、肉苁蓉;气滞,加厚朴、木香、莱菔子;实热,加大黄、芒硝、番泻叶。

治疗方法 水煎服,煮沸20min。煎熬3次,每日1剂,将药液混合后,分3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气生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6例,服药1~2个疗程,治愈4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全部患者服药后均无不良反应。

治验:蒋某,男,78岁。反复大便干燥,排便困难11年,加重6个月。素嗜烟酒,喜食辛辣。11年前因流感高热,病愈后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曾用酚酞、开塞露等,可暂时缓解。6个月前行直肠癌手术化疗后,便秘加重,大便7~10日1次,粪质干结坚硬如羊屎。服用前药无效,乃来就诊。见其形体消瘦,神倦疲乏,语声低微,表情痛苦,诉大便已5日未解,左下腹可扪及硬结包块,舌红苔少乏津,脉沉细无力。便秘屡下,耗伤肠液;手术化疗,耗伤气血,导致大肠干涩,传导无力,糟粕内停不行,大便燥结难解。治宜补气养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方用:白术通便汤加人参、生何首乌、火麻仁,7剂。药物:白术100g,当归30g,生地黄30g,枳实30g,升麻10g,人参15g,生何首乌30g,火麻仁30g,甘草10g。20日后复诊,诉服药2剂后解大便1次。今日大便变软,排便困难减轻。效不更方,续进7剂。27日后再诊,诉用药后大便柔润软和,易于排出,2~3日1次。病将痊愈,嘱再服原方7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儒门事亲》曰:“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素问》:“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便秘的形成主要在于大肠传导失常,大肠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大肠气机郁滞,通降传导失职;气虚大肠传导无力;阴血亏虚,肠失濡润;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

这些均可导致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内停不行,形成便秘。方中白术性温,味甘苦,益气补脾,生津润肠,大剂量重用,以通大便。传统习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谓多用可致便秘,然而临床重用白术反能通便。白术通便,《伤寒论》179条有“大便坚硬加白术四两”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术有“促进肠胃分泌的作用”,“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临床实践证实大剂量白术治疗便秘,能使大便变润、变软,容易排出。当归性温,味辛甘苦,养血和血,润燥滑肠;生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白术伍归、地,温通配凉润,通调大便,其效更佳,且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共为主药;枳实宽肠下气,通腑荡浊;升麻轻宣清气,升清降浊。升麻、枳实,一升一降,两药同用,意在调理脾胃升降,通调胃肠,以协同主药通调大便;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功。临床运用并不引起腹泻,且无复发之虞。

方剂出处 杨国荣.自拟白术通便汤治疗便秘66例.河南中医,2004;24(9):43必清煎剂

药物组成 白术45g,黄芪30g,肉苁蓉20g,乌药20g,何首乌30g,郁李仁15g,紫菀10g,枳实1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健脾补肺,温肾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痊愈17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

经验心得 慢通过型便秘属功能性便秘,属祖国医学“虚秘”范畴,常见于中老年人,经久难治。人到中老年脏腑之气渐衰,尤以肺脾肾虚突出。从脏腑病机的角度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肃降,肺气虚,升降机枢失于旋转,大肠传导失职;脾主运化,脾虚不运,湿浊壅滞,在肠表现为传导无力,传导速度减慢;肾主五液,司二便,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肾阳不足,气化失常,皆引起大肠传导失常而成便秘。因此,其病机关键在于肺脾肾不足,湿浊壅滞,生降机枢失于旋转。治当健脾补肺温肾,旋转生降机枢,从虚论治,验之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肉苁蓉健脾升阳,温肾润肠;配以何首乌、郁李仁增强养血润肠通便之功;紫菀辛散苦降,温和柔润,既可宣开肿闭,调节升降机枢,又可润肠通便;白术配枳实,除健脾益气,尚可行气除胀;肉苁蓉配乌药既能加强温肾润肠通便之功,又可行气止痛。诸药相伍,共奏健脾补肺温肾通便、旋转升降机枢之功。

方剂出处 赵云燕,等.从虚论治慢通过型便秘38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2):123“便秘点”埋针法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在“便秘点”(三角窝内,坐骨与交感连线作底边,画一等边三角形,顶点处即是)局部寻找反应点,若反应点不明显,则取原点。常规消毒,把揿钉式皮内针埋入。冬天留针4~7日,夏天留针2~3日,注意观察,防止感染。留针期间每日5次,每次压按针体1min,以增强刺激。依辨证分型,酌配体针:胃肠实热型配上巨虚、足三里、支沟、合谷、曲池、承山;肝脾气滞型配太冲、支沟、足三里、承山;气血两亏型配足三里、太溪、照海、气海、关元。每日针刺1次,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5例,痊愈(排便自如,无困难感)31例。无效(排便困难,与治前无异)4例。治愈率88.6%。

治验:王某,男,22岁。主诉:排便困难2年。大便干结如羊粪状,口苦,纳差。曾多次服用麻子仁丸等,服时有效,停药再发,故来求诊。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诊为便秘,证属胃肠实热型。在“便秘点”上埋针,嘱其经常按压;针刺合谷、曲池、上巨虚、足三里,针用泻法。患者于第2日诉大便排出轻松。2年便秘,1次治愈,随访8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针灸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疗效。“便秘点”

具有疏导胃肠气机,通导大便的作用;配合体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以治病求其本。二者相互结合,疗效更佳。治疗时患者要遵医嘱,经常按压刺激“便秘点”;同时要注意改变偏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方剂出处 王德伟.“便秘点”埋针为主治疗便秘35例.中国针灸,2001;21(7):408便必通汤

药物组成 黄芪50g,党参50g,白术20g,何首乌30g,肉苁蓉30g,火麻仁30g,杏仁20g,枳实20g,甘草10g。

治疗方法 每剂加水10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日1剂,每次服100ml,每日2次。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