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74

第74章 五官科疾病(3)

四、梅尼埃病

内耳眩晕症又称梅尼埃病,是由内耳迷路的内淋巴所致。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眩晕”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小动脉痉挛、局部缺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耳内淋巴产生过多或由于内淋巴囊吸收障碍,引起迷路积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脾气虚弱、肾精亏损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引起眩晕。

【诊断要点】

1.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睁及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志清楚。

2.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3.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4.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或有偏倒及错指物位等。

可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椎旁开0.5~1寸。

2.操作用挑治法。医者右手持针平刺入双侧穴位皮肤1~2mm,随即针身倾斜挑起少许表皮,将针身轻轻提起,水平晃动,左手用手术刀片沿针体切断表皮。再在百会穴上做同样操作。嘱患者卧床休息30min,隔日1次,2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天宗。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在天宗穴处按压找出明显压痛点,局部消毒后,用阿托品1mg、维生素B6100mg混合后注入两侧天宗穴,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①大椎、腰奇;②陶道、膈俞、命门;③身柱、肝俞、阳关。

2.操作用割治法。穴位常规消毒,局麻,用手术刀割约长0.5cm的切口,将皮下纤维组织挑净,在穴位上拔罐30min,敷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方四

1.取穴取脊针穴:头穴、督穴。

2.操作用毫针刺法。头穴用毫针直刺90°,用脊针的压拉手法行针。

督穴先以90°直刺1.0~1.4寸,进行一个方向捻或转,得气后左手拇指指腹或示指指腹压在刺入穴位下边皮肤上施行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45°向前下方斜刺1.0~1.4寸,以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与皮肤成15°向下沿皮下刺入1.4寸,平放留针30~40min。在留针期间,可令患者任意活动,到时间将针拔出即可。

【治疗效果】

张洪亮用方三治疗本病26例,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1%,治愈率23.08%[张洪亮.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8]。何锦圣用方二治疗唐某,眩晕呕吐半月,伴耳鸣,用方二治疗4次后痊愈[何锦圣.中医外治杂志,2002,11(2):21]。太原市北城区职工新街医院用方三治疗多例,均痊愈[太原市北城区职工新街医院,四川中医,1985,3(6):46]。

王玉兰用方四治疗32例,基本痊愈10例,明显好转18例,有所好转4例(王玉兰.脊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1)。

【处方荟萃】

取穴大椎,用梅花针叩打,使之微出血,后用悬灸大椎穴10~15min,每周治疗2次,12次为1疗程(刘炳权.背针疗法,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54)。

【按语】

本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内耳血管痉挛,膜迷路微循环障碍,神经上皮缺氧而致感觉功能受损。背针疗法旨在行血祛瘀,促进内耳血行通畅,水液代谢正常,临床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

挑治法具有刺激强,保持疗效持久的优点,可有选择地解除颅内微血管的痉挛,使局部微循环功能障碍得到改善,扩张迷路动脉、内耳动脉、静脉及淋巴管,增加其灌注量,消除迷路水肿,从而改善眩晕的症状和体征。但自施术之日起3日内,患者要静养,不可看电视、报纸等,伤口不能触水。

五、咽喉肿痛

急性咽喉肿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咽喉急性炎性病变。中医将其归属于“急喉瘖”、“喉关痈”、“乳蛾”、“急喉痹”等范围。

【病因病理】

本病属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及周围脓肿等疾病产生的一种症状,多由病毒或感染细菌所引起。中医学认为主要由于外感风热邪毒,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扰而致咽喉肿痛。

【诊断要点】

1.多急性起病,出现咽喉部肿胀疼痛,吞咽时加重。

2.咽喉或扁桃体充血、肿胀。

3.可伴发热、头痛、恶寒、身痛等全身症状。

4.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确定其原发疾病。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椎。配穴:少商、足三里。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向下点刺,然后在其左右上下距0.5寸处各刺1针,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min,穴位出血1~2ml为宜。足三里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min,少商点刺出血。隔日1次,治疗3次为1疗程。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方二

1.取穴大椎、肺俞、肝俞。配穴:少商、商阳。

2.操作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法。背腧穴用三棱针点刺2或3下,用闪火法在前穴拔罐10~15min,拔出毒血2~4ml,然后点刺少商、商阳,挤出毒血3~4滴,使血由紫变为淡红色为止,隔日1次。主治急性咽喉肿痛。

方三

1.取穴双喉穴、督穴。

2.操作用毫针刺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表皮内,先以90°直刺1.0~1.4寸,进行一个方向捻或转,得气后左手拇指指腹或示指指腹压在刺入穴位下边皮肤上施行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45°向前下方斜刺1.0~1.4寸,以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与皮肤成15°向下沿皮下刺入1.4寸,平放留针30~40min。在留针期间,可令患者任意活动,到时间将针拔出即可。

【治疗效果】

陈桂兰用方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20例,痊愈87例,占72.5%;显效25例,占20.8%;好转8例,占6.7%。总有效率100%[陈桂兰.中国针灸,1996,16(7):3]许保生用方一治疗咽喉肿痛156例,多数患者3~4次痊愈。

痊愈118例,占75.62%;显效36例,占23.08%;有效2例,占1.30%;无效0例[许保生.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43]。王玉兰用方三治疗34例,基本痊愈18例,明显好转9例,有所好转4例,无效3例(王玉兰,脊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1)。

【处方荟萃】

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挤出鲜血数滴,再在该穴上下左右1.5cm处各刺一针,挤出血,出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而定。对体质强壮,咽喉肿痛甚者每穴可挤出血3滴以上,反之,出血量可少一些,一般3滴即可。未愈者3d后再用上法治疗1次。主治咽喉肿痛[王敬林.中医外治杂志,2007,16(2):47]。

【按语】

急性咽喉肿痛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初起邪在肺卫时,本法治之较佳,如邪已传里,肺胃炽热时,扁桃体Ⅲ度肿大甚至溃脓效较差。因此把握时机,尽早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如高热不退时加刺大椎,不能吞咽加刺少商穴,头痛加刺太阳或阿是穴。并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在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对症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六、慢性咽炎

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细胞的急慢性炎症。本病与中医学“喉痹”、“喉风”等症相类似。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急性咽炎转化而成;或因长期鼻阻塞及鼻部的炎性分泌物的刺激;或因发音过多、长期吸烟、饮酒及有害气体、粉尘的吸入引起;也可因心肝肾等慢性疾病而继发本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病后余邪未清;或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咽失濡养而成。本病多为阴亏,但可因患者体质不同,亦可表现有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类型。

【诊断要点】

1.可有急性咽炎史或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史。

2.自觉咽内不适,常有干燥、灼热、微痛、刺痒和异物感及吭喀动作等症状。

3.慢性单纯性咽炎黏膜暗红,血管扩张,咽壁有少量黏稠分泌物。

4.慢性肥厚性咽炎,黏膜弥漫性充血深红色,以黏膜肥厚为特征。

5.萎缩性咽炎早期黏膜干燥有薄痂。黏膜萎缩明显时,咽后颈椎清晰可见。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肺俞、脾俞、肾俞。配穴:天突-廉泉、太溪。

2.操作用针挑疗法。采用圆利针或钩状针,依次取穴,挑毕常规处理伤口,在创口上涂上碘酊,外贴止血贴,一次挑两点,隔日挑1次,5次为1疗程。主治慢性咽炎。

方二

1.取穴大椎。配穴:天容。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迅速、准确地呈梅花状点刺大椎穴,深度1~2分,随即退出,点刺5~7点,押手迅速放松,立即用闪火法拔罐,令其出血3~5ml,留罐10min。天容用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留针30min。

隔日1次,3次为1疗程。主治慢性咽炎。

方三

1.取穴定喘。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选用核酪注射液,用一次性注射器刺入定喘穴2~3cm,每穴注入2ml,隔天注射1次。针时针头方向应略偏向脊柱。穴注10次为1疗程。主治因慢性咽炎引起的喉性干咳。

方四

1.取穴大椎。

2.操作用三棱针刺络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然后挤出8~10滴血,同时在耳穴肺、肝、神门、咽喉、交感穴用王留行籽贴压,每次贴一侧穴,每日按压2~3次,每次每穴1min。5d一次,6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张秋菊用方一治疗慢性咽炎35例,对照组32例,结果分别治愈9、5例,显效13、7例,有效12、11例,无效1、9例,有效率97.1%、71.9%[张秋菊.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39]。蒋荣民用方二治疗慢性咽炎20例,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17例,好转3例[蒋荣民.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27]。

王伟用方三治疗喉性干咳40例,对照组46例,分别治愈32、28例,好转8、11例,总有效率100%[王伟.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3]。杨保勇用方三治疗慢性咽炎68例,痊愈34例,好转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杨保勇.中国针灸,2001,2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