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70

第70章 皮肤科疾病(3)

方四

1.取穴灵台透至阳。

2.操作用埋针法。用圆利针由灵台透至阳,沿皮横刺入皮内,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埋针期间,每隔4h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1~2min,每治疗1次埋针时间为3d,间隔2d再行第二次治疗,18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杜德娥用方一治疗本病50例,治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杜德娥.中医外治杂志,1998,7(12):9]。李树香用方二治疗66例,治愈29例,好转33例,无效4例,有效率93.9%[李树香.中国针灸,2001,21(7):436]。张永刚用方三治疗48例,治愈26例,占54.17%;显效21例,占43.75%;有效1例,占2.08%[张永刚.中国针灸,1996,16(9):50]。肖平用方四治疗24例,对照组24例,基本痊愈分别为11、3例,显效8、6例,好转3、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91.67%、62.50%[肖平.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21]。

【处方荟萃】

1.用梅花针叩刺夹脊穴,以皮肤潮红为度,再从大椎叩刺至命门,然后在叩刺部位走拔1~2次,最后于肺俞与膈俞穴处分别叩刺拔罐,留罐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李远实.中国针灸,1998,18(2):110]。

2.用1.5寸毫针沿斑的边沿针尖与表皮成15°沿皮下进行透刺,以斑的边沿透至中点,一般针4~6针,再在斑的中点直刺1针,每次留针30min。针后用中号火罐以闪火法拔罐五处脏俞加膈俞10~15min,治疗时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张敏.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4]。

3.选取双侧肝俞、肾俞、足三里、肺俞、脾俞。先消毒埋线穴位皮肤,穴位处做局部浸润麻醉。再将装有羊肠线的导管针刺入穴位约1.5cm,肾俞、足三里穴采用直刺,其余穴位采用斜刺或者向脊柱侧斜刺。然后推针芯,羊肠线便埋入穴位,拔出导管针,针孔用创可贴敷盖。每月埋线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病例治疗3~6个疗程[蒋晓丽.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3):213]。

【按语】

黄褐斑病程较缓慢,治疗也必须循序渐进,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坚持治疗成为疗效的关键,故患者应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生活作息有规律,多食水果蔬菜,外出时要避免阳光的照射,不要使用劣质化妆品。

第四节其他疾病

一、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风疹,皮肤或黏膜上出现剧痒的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退的局限性水肿性发疹。中医学称之为“瘾疹”。

【病因病理】

荨麻疹的病因可有食物源性、吸入物源性、药物源性以及各种感染、遗传、精神情绪、环境因素等,导致出现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而成本病。中医学认为,多由营卫不和,风邪乘袭客于肌肤而发病。若外邪久留不去,伤及气血,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又可加重营卫不和,致反复发作不已,即成慢性。

【诊断要点】

1.突然发作,皮损为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2.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神道透至阳。

2.操作用粗针刺法。选用牙科用直径10mm的不锈合金钢丝加工做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的粗针。让患者端坐,头部尽量下低,以便背部皮肤拉紧以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右手持针以30°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进,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歪斜,一般留针2~8h,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3d。对皮肤瘙痒甚至有灼热感者,可配曲池、血海穴,留针不超过60min,用平补平泻法。

方二

1.取穴督脉和膀胱经穴。

2.操作用拔罐法。让病人俯卧,将其背部用纱布蘸温水擦,选2号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穴处,然后手握罐身,沿督脉及膀胱经在背部的走向上下往返移动,至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为止。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治疗不超过5次。

方三

1.取穴肺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取肺俞穴,用5ml注射器6号医用针头,抽吸维生素C500mg,地塞米松5mg,两药混合,分别注入双侧肺俞穴。据患者瘦胖采用不同进针深度,一般为0.5~0.8寸,进针后进行缓慢的提插,使病人感到有酸麻胀重感,回吸无回血,然后缓慢注入药液,每穴1.5m1,3次为1疗程。

方四

1.取穴大椎、肺俞、大肠俞。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先在1督脉和膀胱经用玻璃火罐走罐数次,然后在上三穴处闪罐及揉罐数次用三棱针点刺数下,再迅速拔罐5min,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张和平用方一治疗52例中治愈46例,好转6例,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8次,以1疗程者居多[张和平.上海针灸杂志,1994,13(2):69]。柳典花用方二治疗急性荨麻疹24例,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柳典花.中医外治杂志,2003,12(1):33]。李复明用方二治疗40例,经1~3次治疗后,痊愈33例,占82.5%;显效5例,占12.5%;无效2例,占5.0%。总有效率95.0%[李复明.中国针灸,2000,20(12):759]。师丽岩用方四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经3次治疗,痊愈37例,占82.2%;有效8例,占17.8%,总有效率100%[师丽岩.中国针灸,2000,20(12):760]。

【处方荟萃】

1.肺俞、膈俞。配穴:风池、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合谷任取3~4穴,用轻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再在膀胱经及督脉循行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用闪火法在肺俞上拔罐并走罐至大肠俞,往返反复3~4次,至皮肤出现紫色为止,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d[袁金兰.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18]。

2.大椎、命门、至阳。配肺俞、足三里。大椎、至阳行捻转强刺激,大椎以针感向上肢或头部放射为好。命门行捻转弱刺激。配穴用捻转补法,每穴行针3min后出针,对三穴从上至下行艾炷灸,每穴7壮,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d[刘向东,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0):21]。

3.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的大椎、肺俞、大肠俞用三棱针点刺,再迅速拔罐1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孙伟.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33]。

4.取大椎、膈俞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约10min。配刺曲池,留针30min[王彪.黑龙江中医药,1987,(3):67]。

5.取双侧肺俞、膈俞、脾俞等穴,局部麻醉,每穴取0号医学羊肠线2cm,用9号腰穿针将线装入针头内,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再将针缓慢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轻提插,得气后将线埋入。10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许春霞.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11卷(8):732]。

【按语】

用背针治疗荨麻疹可激发机体本身所固有的调节、防御和适应能力,使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化学介质及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减少,缓解皮肤、黏膜微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腺体分泌,从而改善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故可取得良好效果。

进行方一治疗时,疗效与留针时间有关。据观察,留针时间愈长疗效愈好,笔者曾留针最长达48h(中间不行针),一般均1次治愈。留针期间应尽量少活动,并注意睡觉姿势[张和平.上海针灸杂志,1994,13(2):69]。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指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疱疹,是一种疼痛剧烈的皮肤病。隶属于中医学的“蛇丹”、“缠腰火丹”、“串腰疮”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病毒有亲神经性,人体感染后可持久地以一种潜伏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以后在某种诱因作用下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和疱疹。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或脾经湿热内蕴,兼感毒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