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57

第57章 外科疾病(13)

【按语】

针灸治疗疮有一定疗效。疔疮初起红肿发硬时,切忌挤压(尤其是头面部“危险三角区”)。疔疮走黄证候凶险,须及时抢救。如疔疮己成脓,应转外科处理,易患疔疮之人,平时应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力戒烟酒。患疔疮的手部忌持重物。手掌部疔疮宜手背向上,使脓毒易于流出;足部疔疮宜抬高患肢,避免多走路。愈后屈伸不利,宜早期活动锻炼。

使用方三的实践证明,患此类疾病之病例在其主穴多有压痛,进针时较其他穴位阻力大,皮下有条索状结节,因疔疮初期大多见实证,故作者采用了刺血之法,在出针时挤出数滴血,使热从血解,针刺进针不要太浅,过浅时效果不好,同时疼痛剧烈;亦不宜过深,过深则影响疗效。取穴准确与否对疗效的影响颇大,在同一部位如用毫针针刺虽亦有效,但远不如粗针的疗效高。

十二、丹毒

丹毒系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的一种急性皮肤病。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

【病因病理】

丹毒的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足癣、小腿溃疡、外伤等常成为小腿丹毒的诱因;鼻腔、外耳道内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细皲裂,常为面部丹毒的诱因。细菌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引起真皮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学认为,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诊断要点】

1.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

2.局部红赤灼热,如涂母之状,肿胀疼痛,红斑边缘微翘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红斑上有时可出现水疱、紫斑,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病变附近有臖核肿痛。

3.开始即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4.可有皮肤、黏膜破损或脚癣等病史。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神道透至阳。

2.操作用粗针法。选用牙科用直径1.0mm的不锈钢合金钢丝加工做成长125mm(针体100mm、针柄25mm)粗针。让患者端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干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尽量下低,以背部皮肤拉紧使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持针以30°角快速刺进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进,针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向侧歪斜,一般留针2~8h。每日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d。

方二

1.取穴大椎、厥阴俞。上部配曲池、肩外俞;下部配委中、血海。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5~10min。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脊柱两侧,异常表现的部位,阿是穴(患部)。头面、上肢者配大椎、曲池、尺泽、合谷;下肢者配委中、阴陵泉、血海、解溪、太冲;高热配十宣穴。

2.操作用刮痧法配合叩刺、拔罐、放痧法。先在脊柱两侧(颈椎1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泛红为止,再刮异常发现的部位,叩刺(梅花针)阿是穴至微出血;然后重点刮随证配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甚者,刮后再以三棱针点刺大椎、曲池或委中、太冲穴,各放血1~2滴,或再以闪火法拔罐吸拔。高热以针点刺十宣穴各放血1~2滴(或挤出血少许)。每日1次。

【治疗效果】

张和平用方一治疗47例患者经3~7次治疗后均治愈[张和平.中国针灸,1996,16(11):50]。程爵棠用方二临床多年,效果甚佳。一般1~2疗程即见效或痊愈[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37]。

程爵棠用方三,多年使用,效果较佳,多3~5次即愈(程爵棠.刮痧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56)。

【处方荟萃】

1.膈俞、大椎、委中。用刺络拔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min。隔日治疗1次[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37]。

2.大椎、身柱。配健康皮肤处。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20min,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l疗程[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37]。

【按语】

临床观察表明,粗针治疗因其留针时间较长,必须注意针体的消毒及进针时的无菌操作。应按患者肌肉丰满程度的差异灵活掌握进针深度。疗效与留针时间有关。留针时间可延长8~24h(用胶布固定针柄使患者在睡觉时继续留针)。本治法获效迅速,提示除经穴作用外,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第三节泌尿外科疾病

一、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分为特异性(结核性、淋病性)和非特异性2种。中医将其归属于“淋证”、“浊证”范畴。

【病因病理】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侵入途径以血液(逆行或顺行)蔓延为主,常由尿道炎、精囊炎或附睾炎引起,也有通过血管或淋巴感染造成,如龋齿扁桃体炎。无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认为与前列腺经常连续不断的充血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一般多由于房劳不节,忍精不泄或有手淫恶习,劳伤精气,日久肾阳亏损,命门火衰,衰则不能蒸化,或嗜酒和过食肥甘,至脾虚湿热内蕴,败精壅滞,凝阻溺窍,终必久瘀化腐而发病。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反复尿路感染及急性前列腺炎病史,常见尿频、尿痛、余沥不尽,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及会阴、睾丸、腰骶区。

2.辅助检查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减少50%以上,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涂片检查有脓球和细菌,多普勒超声提示前列腺形态不同程度改变。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肾俞、秩边。

2.操作用挑刺法。用特制挑针,针尖横贴皮肤平刺,挑起肌纤维前后及左右摇摆约1min,并将纤维丝挑断,在原针口下针再挑,每穴挑治时间约15min,盖无菌敷料。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秩边。

2.操作用温针灸法。用3寸毫针刺入穴位,针尖稍向内侧,进针2.5寸左右,病人感觉小腹重胀并向会阴放射为宜。不施手法。置艾炷于针柄上,点燃,5~7壮后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以第5腰椎棘突为中心,上下左右各1寸处。

2.操作用放血法。医者右手持宽约1.2mm,厚约0.5mm的剑形特制钢针,左手捏起皮肤,按先督脉、后夹脊穴的顺序快速刺入约1cm后出针,然后加拔罐20min。5d治疗1次。

方四

1.取穴会阳。尿痛加太冲、至阴,腰骶区酸痛加肾俞、次髎;尿不尽伴全身沉重、苔厚腻加三阴交。

2.操作用毫针刺法。用3寸毫针略向内斜刺2~3寸深,会阴部有酸胀感后,提插3~4次,留针20min,摇大针孔出针。至阴穴放血,余穴针刺泻法。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刘志良用方一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0例,对照组40例,治愈20、10例,显效12、13例,有效8、15例,无效0、2例[刘志良.针灸临床杂志,2002,18(4):36]。刘锦丽用方二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24例,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1.7%[刘锦丽.中国针灸,2006,26(6):450]。廖辉用方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针刺组30例,中药组30例,治愈25、10、5例,好转15、14、13例,无效0、6、12例。有效率100%、79.9%、60.0%[廖辉.中国针灸,1998,18(3):147]。钟卫军用方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痊愈13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钟卫军.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45]。

【处方荟萃】

1.取膀胱俞、肾俞,配中极。先针中极,得气后使然感传至前阴,留针15min,起针后针背腧穴深刺2~2.5寸,得气后小幅度捻转,得气后使然感传至会阴。留针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d[吴仁定.针灸界,2001(40):13]。

2.患者取膝胸位,用穿心莲注射液5ml,在会阴穴直刺0.5cm左右,得气后注入3ml,余药注入命门穴,隔日1次,3次为1疗程[胡兴立.江西中医药,1995,26(3):18]。

【按语】

背针治疗后可激发督脉之经气,使气至病所,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效,从而改善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局部组织的代谢率和免疫力,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促使炎症尽快吸收。临床上大部分在2个疗程内可见明显效果,因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故病人应有坚定的信心,必须坚持治疗,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如能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患者必须注意整体调节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个人卫生,应避风寒,节房事,禁烟酒,宜食清淡饮食,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二、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老年男性无法预防的前列腺疾病。

中医称本病为“淋证”、“癃闭”。

【病因病理】

前列腺增生与体内雄激素及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关系密切。睾酮是男性主要雄激素,在酶的作用下,变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是雄激素刺激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激素。雌激素对前列腺增生亦有一定影响。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症多因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脾失转输,不能升清降浊,或肾的气化失常,开阖不利,以及肝郁气滞,血瘀阻塞,均可影响三焦的气化,而导致本病。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均有排尿不尽感,尿频,排尿中断,尿急,尿线细,排尿费力,夜尿次数增多,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

2.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Ⅰ度增生:前列腺较正常大1.5~2倍,中央沟变浅,突入直肠1~2cm。Ⅱ度增生:前列腺较正常大2~3倍,中央沟消失或略突出,突入直肠2~3cm。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次髎、会阳。

2.操作用电针法。针前先排空小便,用1.5寸毫针快速刺入,得气后接脉冲电针机,下极接次髎,负极接会阳,用疏波,电流量由小到大,针感传至外阴部为佳,每日1次,每次30min,6次后休息1d。

方二

1.取穴三焦俞、膀胱俞、次髎、会阳。

2.操作用电针法。上穴均取双侧。后两穴要求针感传向阴部,再接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80~100/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可配合神阙、关元药物贴敷。针灸以15次为1疗程。可连续或隔日治疗1次。

【治疗效果】

高维滨用方一治疗本病41例,显效2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7%[高维滨.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46]。朱宇丹用方二治疗2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朱宇丹.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17]。

【处方荟萃】

取中膂俞、会阳,配三阴交穴,中膂俞进针后针尖向内侧斜刺3.5~4寸,得气感向前下方传导为佳。针会阳垂直进针,针感向会阴传导;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陈蓓琳.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26]。

【按语】

从针灸有效病例情况看,少数前列腺体有收缩,多数患者症状改善并不缩小腺体,这可能是个别患者伴有前列腺炎症,针灸的作用改善了局部血流,使前列腺的炎症得以消除,腺体缩小,尿道通畅,而大多数患者的改善则是由于针刺阴部神经、盆神经丛所产生的对下尿路的调节,因此,一般认为,在前列腺附近取穴应适当深刺,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尿潴留是前列腺增生常见的并发症。可针刺中髎穴和次髎穴取效,针刺0.5~1cm,得气后,接上电疗仪,正极接次髎穴,负极接中髎穴,用疏波,刺激量逐渐加强,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感以传至外阴为佳,通电30min,每日1次,6d后休息1d,一般3~6d基本能消除症状[于向华.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