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1374100000029

第29章 侦查与反侦查的结晶(16)

这里面原因有哪些?他自己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有这么一种人,他自己心里有一个被塑造好了的世界,每一个细节恨不得在他的脑子里都很具体,这就是一个人的主观世界。但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反倒是一个客观世界,那么这两个世界一旦有不一样的地方可怎么办?

您是坚持主观世界不改变呢,还是随着客观世界调整你的思路呢?两种人两种做法,就能引导两种命运和两种心态。

第一种,就是我主观性强,自尊心强,很在乎自己的想法,不能轻易做改变。

第二种,就是我有我的主心骨,但是我也不怎么拿自己当回事儿,考虑问题很现实,很实际,能不断根据周边的形式调整自我。

您说,这两种人,哪种更好一点?

这个可不好说,看用什么标准了,如果用世俗的那种成功的标准来讲,第二种人更容易接近成功,第一种人总被第二种人教育,说你要现实一点,说你一定要学会圆滑处事,一定要韬光养晦……

世界是属于第二种人的,第一种人个性太强了,主观性太强了,一般艺术家居多,文人居多。

因为他们的才华致使他们的主观思想固若金汤,很难被打动。

现在的社会让这两种人的界限分得不那么明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时候这两种人分得可清楚了,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精神至上的,还是现实至上的。

比如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的精神层面之高,一定为社会所不容。但是他们又不肯降低自己的精神高度,那只能与世俗划清界限。

反观,清中叶首席军机大臣曹振庸,事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不衰,官运亨通而且十分稳定,人家的秘诀归纳起来就一句话:“多磕头,少说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唯有明哲保身,才能持续发展。在一个身不由己的社会里,你老守着你自己的那一套思维方式可以吗?

不可以!

像曹振庸那样放弃一切精神上的标准,只为目的而生存,不在乎个人的风格,才能最终融入到那些成功者之列。

韩熙载后期的消极避世其实由两方面促成,一面是主观的,一面是客观的,咱们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一下韩熙载的心理。

主观方面,确实是他的性格导致了仕途大起大落。

素来直率的性格,放荡不羁的行为,落实在表现上谓之“愣头青”,今谓之“愤青儿”。

上级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至多是觉得你这人确有才能不假,但是性格实在太尖锐,跟你说话你老顶嘴,动不动就跟人抬杠,没法跟你有效沟通。

另外他能不能在党争之中跟上队伍也值得商榷。比如中主一朝,韩熙载与冯延巳的关系向来不好,而冯延巳足可以代表中主李璟,这样的人你怎么能跟他闹矛盾呢,跟他过不去就是跟李璟过不去,这是很明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