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1374100000023

第23章 侦查与反侦查的结晶(10)

他还在南唐小朝廷里紧一下慢一下地当他的文官呢……

就好比说,一个是全球500强企业里的销售总管了,一个还在有限责任公司里当部门经理,就这路子。

起点差不太多,但是后来发展的平台不同,相同的时间后,在高平台的人发展得就快,反过来,您的平台低,顶了天儿了,您就算一“鸡头”,到底是“鸡头”好,还是“凤尾”好,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公元961年,李璟驾崩,本来指定好的太子弘冀也死了,死了不能没人啊,从兄弟里面找了一个叫李从嘉的顶上,继位成为南唐第三代国主,也就是南唐最后一代君主了。

登基以后,李从嘉更名为李煜,取光芒普照之意,意思是在李煜的统治下,南唐一定能够重见光明,欣欣向荣。

愿望是好的,但是理想跟现实有差距。

李煜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熟悉,就像我们熟悉宋徽宗一样。艺术造诣极高,这一点肯定是遗传他父亲的,治国才能极低,这一点是发展了他父亲的。

综合以上两点,韩熙载得出结论,李璟已经够让他失望的了,今天他儿子登基坐殿,从他平素里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如果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人身上,那将来他都没地方哭去。

韩熙载已经看出了南唐的颓势,而且是无可挽回的颓势,这时候别说你叫“煜”了,你就算叫“曌”“曌”,音同“照”。从字形看出,日月双悬于空中,则光明万丈,普照大地。该字由武则天首创,她为了形容自己的功绩超群,犹如日月般光辉,则用“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登基“诏行作造新字,以曌为名”,故武则天又为“武曌”。诗曰: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都白瞎!

更何况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正在虎视眈眈环顾四周。

赵匡胤可是一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主儿,他吃掉周边的各个国家,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在韩熙载可以选择的两条大路,一条是继续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些梦想,坚持不懈。一条是就着南唐的衰颓而自我沉沦。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那么他又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继续在南唐发展,跟着李煜混。一条是投奔赵匡胤。

赵匡胤这个人虽然是个枭雄,但是对于有才能的人,尤其是文人,他是极看重的,反过来,你要是个武将,他没准儿对你有戒心。

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试图体会韩熙载在中晚年的时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

一方面他不可能就这么承认岁月把他当年的豪情全给磨灭了;同时他确实也看透了南唐的环境对他的发展没什么益处,或者换句话说自打他来到南唐以来,仕途就一直疙疙瘩瘩的,好像胳膊腿都没伸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