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1374100000017

第17章 侦查与反侦查的结晶(4)

接着就说人才有多么重要,同时自己又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才,一通夸耀,说“我打小跟一般孩子就不一样,人家玩电脑我看书,人家睡觉我锻炼身体,搞得自己现在是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论文章,可以称得上是鹤立鸡群,争雄笔阵,能决胜词锋。论武功,两军阵前,我不出手就能让敌人投降……”

他还说自己是“横行四海,高步出群”,傲视天下,踌躇满志。

中途还提到了很多古人,韩信,彭越,卫青,霍去病,曹刿……他以这些人自况,最后还提到项羽离开了范增不行,周朝离开姜子牙不行,他就差说吴国现在离开我韩熙载不行了,估计最后一句话没好意思说出来。

都说诸葛亮当年心高气傲,自比管仲、乐毅,你看看韩熙载,凡是活在他前边的有能耐的他都给比了。

这封信还老长老长的,但是内容基本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都是自吹自擂的语言,一会儿就能给人看烦了。

《行止状》呈到了当时吴国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徐知诰的办公桌前,他看了几段,愣给他看得脑仁儿直疼,心说这孙子知道“自恋”俩字儿怎么写吗?

这哪像个求职的呀,一点姿态都没有。

冲这也不能用他呀!

很多年过去了,有不少也是从北方流动到南方的人,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擢升与重用,就是韩熙载还跟以前一样,吊儿郎当,我行我素,工作上进展得也不怎么顺利。

韩熙载不愧是具有古代文人之风,别看他自视甚高,但是在别人不承认的情况下,他也不死气白咧地求别人,大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境界!

我有时琢磨,人的命运各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本身各有不同。

对同一件事,彼此可能各有各的理解,而理解不同指导着他们的行为不同,不同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后果,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命运。

韩熙载同志本质上还是很好的,但是他的性格呀……文人有一股牛气冲天的傲气,不愿意低头,不愿意走弯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的。

所以领导担心他在工作岗位上那种个性的东西一上来耽误事,就不敢委他以重任。

韩熙载自己分析是因为父亲的“前科”问题导致现在的不得志。

其实他想错了,你爸爸在后唐干什么了跟吴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不了解领导的心态,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性格的问题!但是他本人就死活意识不到。

可他的命运总是要有转机的,我们等着这个转机到来。

刚才提到徐知诰。这个人很重要,他是吴国的太师、大丞相、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政权兵权在握,后又晋升为齐王,自己可以立宗庙、社稷,为吴的主要掌权人,皇帝实际意义倒不大,这种人将来很有可能发展为篡位者,所以最后果然应验,他建立了“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