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42

第42章 儿科疾病(3)

灸法:用针后加灸法,先用毫针在所选穴位做轻刺激,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起针后用艾条温和灸,各灸5~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10日,再进行下1个疗程。

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附记:笔者经验。治疗本病,病为慢性,需耐心缓图,坚持治疗,同时需要配合药物熏洗(具体方药可详见《熏洗疗法治百病》一书)和功能锻炼,其效始著或可望治愈。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俗名猪头肥。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5~9岁小儿发病居多,且多具传染性。

【病因】

多因外感风温兼夹时疫之邪,壅阻少阳经脉,蕴结腮部所致。

【症状】

发热、腮腺肿胀、疼痛,咀嚼时则痛剧。常见于一侧发病,1~2日内波及对侧,或两侧同时发病。

【疗法】

配穴方一①角孙(取患侧);②角孙、耳根穴。

灸法:用灯火灼灸,任取一组穴,以灯心草一根,长2寸,蘸菜油少许,点燃,对准穴位,迅速灼灸一下,然后再快速离开穴位。此时可听到一声清脆的爆破声,即表示灸治成功。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有轻微感染,可涂些龙胆紫即可,若未愈者,隔3日后再如法灼灸1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方①治疗18例,全部获愈。用方②治疗122例,治愈率达95%。并对183名幼儿中95名未发病的以此法作预防,结果92名幼儿免除发病。

配穴方二主穴角孙。配穴大迎、外扁桃穴。以预防并发症。灸法:用火柴灸,定准角孙穴(穴旁头发剪去,约1.5cm×1cm),选用一支粗而坚硬的火柴棒,划燃,以火柴棒之火,对准穴位,呈垂直方向,迅速按于穴位之中央(火即自然熄灭),灸后,局部皮肤发红,或呈白色,别无不适和异常。再用毫针刺入已消毒的大迎穴,外扁桃穴,进针1cm,强刺激,不留针,无并发症及颌下淋巴结不肿者不针此二穴。每日治疗1次,3~5日为1个疗程。一般1~3次痊愈,多者3~5次(包括并发症)。

主治:痄腮。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504例,痊愈464例,显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9%。

配穴方三耳尖穴(位于耳郭上方耳轮的顶端)。

灸法:用灯火灼灸,先取准穴位,将耳郭向前折叠,在耳轮最高处之尖端点以甲紫药水做标志,以左侧患病取左,右侧病取右,两侧同病取治双侧耳尖穴。再右手持灯心草一根,一端蘸以菜油(油渍长度约0.5cm,拇指与示指距蘸油的一端约1cm,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并略带按压,一触即离。灯心火随即熄灭,与此同时可发出清脆的“喳”一声爆响,可作为操作成功的标志,如无爆响则应按原法重做。若灸局部起一小水疱,无需处理,数日后结痂自愈。

主治:痄腮。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78例,每日治疗1次,2日内治愈者19例,3日治愈者21例,4日治愈者32例,5日治愈者6例。治愈率达100%。

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属中医五迟五软、龟胸龟背范畴。尤以缺乏户外活动的小儿为多见。

【病因】

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损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系缺乏维生素D而致钙磷失调所致。

【症状】

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软化、畸形),肌肉松弛,易惊,多汗,齿迟或龟胸龟背或伴夜惊,多哭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心俞、脾俞、肝俞、肾俞。配穴:痰郁忧心者,加丰隆、神门、百会;心脾两虚者,加神门、百会、足三里;肝肾亏虚者,加命门、关元、太溪、昆仑。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附片灸,取附子一大枚,切成0.3cm厚片,置于穴位上,上放如黄豆大艾炷,点燃,各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佝偻病。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坚持施灸,其效始著。

配穴方二脊柱(尾椎至大椎)、肾俞、脾俞、足三里。

灸法:用艾条回旋(或温和、雀啄)灸,先在患者,脊柱由上而下轻轻按摩3~5遍,使肌肉松弛,气血畅通,再用艾条回旋灸脊柱(由上而下往复灸之)10~15分钟,再用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佝偻病。

附记:笔者经验。本病为慢性虚弱之症,必须坚持,耐心施灸,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药物内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具体方药可详见《秘方求真》一书。

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指小儿睾丸或脐部偏坠胀痛的疾病。有脐疝、腹股沟斜疝等。本病好发于小儿出生后头6个月或1~2岁。

【病因】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胎毒内蕴;或感受寒邪所致。

【症状】

患儿脐部或腹股沟处出现肿物,时隐时现,哭闹或用力腹压增强时容易出现,安静则消失。或小腹胀痛,严重者伴有腹胀、呕吐、不能进食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取阿是穴(患部)。

灸法:用艾炷隔姜灸,将小儿固定,下肢外展。取老生姜一片放于患侧腹股沟内上方(相当于腹股沟管的腹环处),取蚕豆大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使热量通过姜片慢慢透入皮肤,这时小儿必有乱动和哭闹,更须注意小儿体位,同时术者要防止姜片移动和艾炷脱落,直至艾炷尽灰火熄灭即可。灸后皮肤上如出现潮红或水疱,只要保护局部得法,一般不做其他处理。

主治:小儿腹股沟疝。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2例,均获痊愈。

配穴方二气海三角灸。

灸法:用艾炷瘢痕(化脓)灸,取气海三角(左病灸右,右病灸左)各9壮。

主治:久治不愈或屡发之弧疝、气疝、寒疝,适用于大龄儿童或成人疝气。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屡用效佳。或改用无瘢痕灸,隔日灸1次,效果亦佳。

又灸囊底穴治男子小肠疝气,效佳。艾炷要细,一般灸3~5壮即效。

配穴方三主穴:三角灸(疝气、脐旁、脐环)。配穴:关元、气海、曲骨、气冲、冲门等。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取穴用无伸缩性绳,量患者两口角长度,延长3倍,折成等边三角形,以上角置脐中心,下边在脐下呈水平,下边有两角,尽处是穴。穴名为疝气、脐旁、脐环等。主穴每次必用,配穴轮流配用。每穴灸5壮,每日或2~3日施灸1次。

主治:小儿疝气(腹股沟斜疝)。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50例,大多为10岁以下小儿不能手术者,一般施灸1~7次,均获痊愈。此外,艾灸足趾罗纹中间,治阴囊积液有效。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口腔疾病,是小儿常见的病症,好发于体弱多病的婴幼儿。

【病因】

多因胎毒积于肠胃,胃热炽盛,火性上炎;或邪气热毒,侵袭口腔;或口腔不洁所致。

【症状】

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

【疗法】

配穴方一地仓、合谷、劳宫、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灸法: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2或3穴,各灸5~10分钟,每日灸1或2次,中病即止。

主治:鹅口疮。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

配穴方二下关(双)、颊车(双)、合谷(双)、涌泉(双)。

灸法: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3~4穴,灸前先揉按3分钟,然后各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

主治:鹅口疮。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屡用效佳。

小儿脱肛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此病多见于小儿,但年老体弱者亦有发生。

【病因】

因小儿气血未充,骶曲未长成,加之肾气不固,或脾虚气陷;或便秘努挣;或久泻久痢,脾虚气陷所致。

【症状】

脱肛如治疗不及时,常反复发作,病情日重。严重者脱出的直肠可发生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坏死,不可不慎。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神阙。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取百会穴,抱患儿正坐位,术者站在其后面,先按摩百会穴,有热感后,用生姜一片贴在百会穴上,再置艾炷,点燃灸2壮。每日灸2次,连灸3~5日。②用艾炷隔盐灸,取神阙穴,每次隔盐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脱肛。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配穴方二主穴:长强、承山、大肠俞、百会、气海。配穴:脾气虚者,加脾俞;肾阳不足者,加肾俞、神阙;实证者,加曲池、阴陵泉。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②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4壮(或15~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日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蓖麻仁灸,将蓖麻仁饼敷于百会穴上,上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施灸,每次灸5~7壮,隔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脱肛。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长强、承山、大肠俞、次髎、百会。

灸法:用温针灸,每次取2或3穴,留针20~30分钟,温和灸20分钟,或灸百会、次髎穴。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3~5日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脱肛。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62例,痊愈27例,显效30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为100%。

配穴方四主穴:百会、大肠俞、气海、足三里、承山。配穴:脾虚为主者,加脾俞;兼肾虚者,加命门、关元。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在气海、足三里穴各灸7~9壮,每日灸1次。②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灸1次。③用艾炷隔酱灸,将百会穴上的头发剪去指甲大一块,敷上干面酱5g,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5壮,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④用艾炷隔蓖麻仁灸,先将百会穴处的头发剪去,再取蓖麻仁适量,捣烂如膏状敷于百会穴上,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5~7壮,隔日灸1次。或用蓖麻仁适量,捣烂敷灸百会穴,包扎固定,2日后去掉,3日1次。⑤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日再行下1个疗程。⑥用太乙神针灸,在百会、命门穴,各灸10~15分钟,每灸5~7次为度,每日灸1次。

主治:脱肛。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灸法治疗脱肛疗效满意,尤以早期更佳。此外,经常在百会、长强穴施以艾炷灸或艾条熏灸有预防脱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