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24

第24章 内科疾病(7)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或附子饼)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上穴各灸5~10分钟,每日灸1次;③用温针灸,每次取2~4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④用灯火灼灸,每次取心俞、内关一侧穴,各灼灸一下,隔日灼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心律失常。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局血压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男女均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病因】

多因忧思过度,精神紧张,或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或嗜食肥甘厚味食物;或过度饮酒、吸烟,以致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终形成肝阳偏亢;或素体阳盛,阳盛则阴虚,加之精神因素影响而致肝阳上亢,甚至出现痰火上扰;或老年人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而引起阴虚阳亢的病理表现。临床所见,尤以阴虚阳亢型为多见。

【症状】

血压升高呈波动状,与精神紧张和劳累过度有关。初期情绪易怒,面赤、头痛、头胀或眩晕等阳亢症状。如血压继续升高,常伴有四肢发麻,头晕耳鸣和心烦失眠等阴虚阳亢症状;到后期还可出现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头晕、神疲懒言和腰膝酸软等阴虚或阴阳两虚之证。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感觉烫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同样患者感觉烫为1壮,如此反复10次为10壮。2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疱。隔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虚性二、三期高血压病。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若配合穴位贴敷,效果更佳,具体方药可详见《穴位贴敷治百病》一书。证属肝火上炎型者禁用。

配穴方二血压点(位于第6、7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处)、涌泉。

灸法:每取一侧穴,两侧交替用。①用艾条雀啄灸或温和灸,先上后下,各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灯火灼灸,上穴各灼灸一下,3日1次。

上法灸毕,即外贴涌泉穴。

主治:高血压病。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应用,两法并治,效果颇佳。外贴方用五味降压膏:药用吴茱萸(猪胆汁拌制)100g,龙胆草60g,土硫黄20g,朱砂15g,明矾30g。共研细末,加入适量小蓟根汁调和成糊状,备用。每取药糊10~15g,分别贴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或外敷神阙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用于高血压。效佳。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肱动脉血压<;90/60mmHg,属中医虚损、眩晕、晕厥范畴。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体质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病因】

多因素体虚弱,气阴两虚所致。

【症状】

症见头晕眼花,头痛,健忘,心慌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脾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涌泉。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2~4穴,将麦粒大的艾炷置于所取的穴位上,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此法具有温补脾肾、振奋阳气、提升血压之功,故用之多效。

此外,预防低血压可经常在内关、素髎施灸,效果很好。

配穴方二①百会、心俞、脾俞、肾俞、关元、厥阴俞;②脚踝正后面(内、外踝正后各1穴)、涌泉。

灸法:①用艾炷隔附子饼灸,每次取①组穴中的3~5穴,各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①组穴中的3~5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配用指压法,在②组穴位上,一手以拇指和示指按住脚踝两穴,另一手固定脚并以拇指按住涌泉穴,从左到右,一面缓慢吐气,一面强力按压6秒钟,一压一松,反复做20回。每日1次。

主治:低血压。

附记:笔者经验。临床屡用,二法并用,效果甚佳。若能配合辨证内治,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三头维、厥阴俞、脾俞、肾俞、关元、三阴交、郄门。

灸法:①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附子饼灸,每次取3~5穴,各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以上每疗程间休3~5日,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低血压。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坚持施灸,每获良效。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限度时,谓之高脂血症。中医无此病名,类属于中医学的痰证、湿阻、肥胖等范畴。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病因】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因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所致;而继发者主要继发于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痛风、肝病、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病中。中医认为多因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化生痰湿,痰湿中阻,输布失司;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内生痰湿;或素体肥胖;或素体阴虚;或久病体虚等因互为因果,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症状】

高脂血症因致因不同,兼症亦异。根据辨证分型,其临床表现是:如①痰浊中阻型,症见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腹胀纳呆,乏力倦怠,恶心吐涎,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边有出痕,苔腻,脉儒;②胃热滞脾型,症见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心烦头晕,嘈杂,则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③肝肾亏虚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④肝郁脾虚型,症见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健忘失眠,口干,不思饮食或纳谷不香,四肢无力,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⑤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憋闷不适,性情急躁,胁下痞胀,刺痛拒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滑涩。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阳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灸法: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主配穴各1穴,以中号艾炷,各灸5~7壮。每日灸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高脂血症。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坚持施灸,每获良效。

配穴方二足三里、悬钟。

灸法:用艾炷瘢痕灸,每次取1侧穴,交替使用。用米粒大艾炷,各灸3壮,致使…度烧伤起疱化脓。每周灸1次。若皮破者,隔日换药1次,直至结痂,形成瘢痕。10次为1个疗程,均只治1个疗程。

主治:高脂血症。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主穴:脾俞、肝俞、丰隆、内关。配穴:三焦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各型高脂血症。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应用,坚持耐心施灸,均可收到较好疗效,若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可缩短疗程,且疗效更佳。

眩晕

眩晕,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谓头晕眼花是也。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中,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肝风内动所致,或湿痰壅遏或气虚夹痰上扰,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或命门火衰,虚阳上越所致。由此观之,凡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和脏腑功能失调皆能致病。

【症状】

眼花头转,起则晕倒。或伴随兼症,致因不同兼证亦异,治当详察。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百会、风池、头维。配穴:少寐易怒者,加神门、三阴交、太冲、行间;腹胀纳呆者,加足三里、天枢;大便秘结者,加支沟、上巨虚;痰多吐涎者,加丰隆、阴陵泉;胸脘胀满者,加中脘、内关;气短自汗者,加膻中、复溜;五心烦热者,加内关、三阴交等。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2~4穴,各灸10~2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1或2穴艾炷如麦粒大,各灸4或5壮,隔日灸1次,3次为1个疗程;③用温灸器灸,每次取2~5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

主治:眩晕。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验之临床,久治效佳。

配穴方二①风池、肝俞、肾俞、侠溪、行间、太冲;②百会、肾俞、命门、太溪、三阴交、涌泉;③百会、膈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④中脘、内关、太渊、足三里、阴陵泉、丰隆。

灸法:随证选方,按法施灸。①用艾炷隔芹菜根灸,每次取3~5穴,用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的薄片,置穴上,再放艾炷,各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心脾两虚和痰浊中阻型眩晕。③用温针灸,每次取2~4穴,各灸3壮(或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④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10次为1个疗程。此法适用于肾精不足、心脾两虚和痰浊中阻型眩晕。

主治:眩晕(肝阳上亢型用方①,肾精不足型用方②,心脾两虚型用方③,痰浊中阻型用方④)。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灸效佳。

配穴方三百会、中渚、液门、解溪、风池、中脘。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温针灸,每次取2~4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上法每疗程间休3日后,再行下1个疗程。

主治:眩晕。

附记:笔者经验。屡用效佳。

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清·张景岳说:“不寐证,虽因有不一。然惟知正邪二字则尽知矣……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为病;也可继发其他疾病中,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思虑忧郁,劳倦过度;或心脾血虚;或病后、产后气血虚弱等因所致。病多内因,证有虚实。血虚为病之本,痰火、饮食、阳亢为病之标。盖血虚多责之于心、肝、脾三脏,而血虚则心火偏亢,或肝阳偏亢,或心肾不交。

【症状】

失眠,即当睡不睡,难入睡意;或整夜转侧难眠。多伴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或烦躁多汗,口干舌燥;或胸闷,或夜梦纷纭,二便不畅等。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心俞、内关、神门、安眠。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俞、太冲;头痛、头晕者,加风池;脘痞痰多者,加丰隆、内庭;耳鸣者,加听宫;多梦者,加魄户;神疲体倦者,加足三里、百会。

灸法:①用温针灸,每次取2~4穴,各灸3壮(或5~15分钟),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5~6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用黄豆大艾炷,各灸5~10壮,每日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失眠。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若睡前施灸则疗效更佳。

配穴方二主穴:以神门为主,佐以完骨、足三里。配穴:心脾亏损者,加大陵、三阴交;心胆气虚者,加丘墟、百会;肾虚者,加照海、太溪;胃中不和者,加中脘、内关;情志抑郁,肝阳上扰者,加行间、肝俞、百会;久病体虚者,加神门或百会。

灸法:①针法,进针后,以提插、结合捻转,通调经气,依法施行补虚泻实,一般留针20~40分钟。每日施针1次,12~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部分久病体虚患者,取神门或百会,以艾条温和灸20分钟。对入睡难者,睡前温灸,获效尤佳。

对本组病例中部分长期依赖药物的患者,当接受本疗法10日内,逐渐减去药物。

主治:失眠症。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2485例,经治后1个月以上,结果:痊愈1096例,进步为1362例,无效27例。

配穴方三①心俞、脾俞、膈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多梦者加魄户;健忘者加百会、志室。②心俞、肾俞、志室、大陵、神门、三阴交、太溪、然谷、涌泉。③百会、神阙、气海、神门、足三里、隐白。④心俞、肝俞、神门、阳陵泉、三阴交、太冲。⑤心俞、间使、神门、丰隆、筑宾。⑥胃俞、中脘、神门、足三里、丰隆、公孙、厉兑。恶心加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