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起关键时刻的“撂挑子”,秦国也只有换副将王龁继续指挥战斗。
秦国兵临城下这件事不仅仅在赵国,在周边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各国看得目瞪口呆,感觉秦国已经开始究极的行动了,赵国是第一个,接下来就是你、我、他……我们一个个都得跟赵国一个下场。
离赵国最近的魏国打算派大将晋鄙率军队支援一下赵国。
兵都派出去了,秦国马上给魏国一个警告:我打赵国你们谁都别帮他的忙,如果谁这时候帮助赵国,等我灭了赵国之后第一个就去灭他。
晋鄙就不敢动了。
赵国此时此刻对于任何一国的援助都是企盼的态度,他巴不得关键时候有人伸出援手。
看到魏国出兵本来很高兴,但是一看晋鄙被秦国唬住了,不敢前进了,赵孝成王一个拳头重重地砸在地上。
眼下要让晋鄙的兵马重新动起来。
魏国的信陵君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不得不援救一下赵国,如果不救赵,秦国只能更强大,这样以后就更不好对付,现在救下赵国,秦国蒙受损失,将来赵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联合,还能牵制秦国的力量。
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信陵君决定,偷了魏王的兵符,带上一个随从去找晋鄙把军队接管过来,跟秦国拼了。
最关键的,信陵君带着的这个随从人员叫朱亥。
这哥们原来是个杀猪的,没别的,有劲儿,信陵君带着他的目的是,一旦到时候晋鄙不相信我,不交出兵权的话,我打不过他,得带上一个打得过他的。
文的不行来武的,信陵君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
朱亥就是相当于“打手”这个角色。
朱亥将一把铁锤藏在身后,如果到时候晋鄙真的不肯交出军队的话,二话不说,抡起锤子直接往丫脑袋上“招呼”。
果不其然,晋鄙根本不相信信陵君,说魏王亲自让我指挥千军万马,今天就单单派你们两个来就要接管我的军队,怎么也讲不通,不行,我得亲自问问魏王去,看看有没有这回事!
信陵君见事不妙,这种事儿怎么能问魏王呢,一问没这么档子事儿,那不露馅儿了嘛,本来兵符就是偷来的。
信陵君给朱亥一个眼神,朱亥按计划行事,抡起铁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就给晋鄙“开”(脑袋开瓢儿)了。
死尸倒地,脑浆迸裂。当场的所有人自打那一天起,以后都再也不吃豆腐脑了。
信陵君接管了晋鄙的军队,马上从十万人精简到八万人。星夜兼程,奔向邯郸援救。
与此同时,在赵国本土,发生了“毛遂自荐”赴楚求援的事,等于说是由信陵君加上楚国的援兵,对付远道而来的秦国军队。
秦军长途奔袭,打到城下,加之内外反击,很难再攻破赵国的都城了。一般在攻城战中,进攻方和防守方的军事力量比是一比一的前提下,那么实际情况相当于一比三,守城的还是有优势的,加上毕竟是赵国的首都,不那么容易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