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1374000000013

第13章 不遇之珍(12)

最终的后果可想而知了,《史记》记载:“秦齐共击楚,斩首八万,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楚国以损失了丹阳、汉中地区和割让两座城池为代价,换取了与秦国的议和。

张仪仰天大笑出门去,终于报了楚国的仇。

他并没有食言,楚国确实损失了城池,而且是因为张仪的原因,这正应了当初他那句“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尔城”!的话。

捡漏儿,然后交公

时间过去了很久,也许人们忘记了和氏璧。若不是赵国的缪贤在集市上有一搭无一搭地闲逛,发现了那块玉璧,买了来,那么,距离和氏璧的再次现身,就不知还要等多久了。

大隐隐于市,和氏璧这块宝玉或许未必所有人都能认得,就像我们一般人鉴定玉器必须依靠专家才行,自己就剩瞎猜的份儿了。

猜对了,还则罢了,猜错了,无论怎么个错法儿,事儿都挺麻烦。

缪贤相当于赵国的太监总管,缪总管,搁到清朝,像什么李莲英啊、安德海、崔玉贵之类的,都得管他叫声祖师爷。

就这么个辈分儿。

缪贤花了五百金购得一块宝玉,但是缪贤也很可能不知道这块玉是什么,可能就觉得是一块好玉,就买下来了。

买完了之后上有关检验部门验一验玉的“成色”,结果一验,报告一出来,上面写着:貌似是和氏璧,鉴定完毕。

也许是这样,反正缪贤本人是不可能认出和氏璧来的,他一定是当作一般的上等璧玉买的。

原因很简单,昭阳失璧是在楚国,丢了以后再次出现是在赵国,赵国的缪贤以前不可能见过。

不过说句题外话,璧玉从丢失到再现的路线跟张仪的行动路线一致,都是从楚国到赵国。如果硬要怀疑当初是张仪偷玉的话,这保不齐还真能算一个证据。张仪假若偷了玉,一起带到了赵国,张仪当时没钱,拿宝玉换路费,去找苏秦,理论上是讲得通的。

但是这是孤证,孤证很容易冤枉人的,所以咱们这里不能瞎猜。

也许是巧合吧,反正和氏璧出现在赵国是确实的。

缪贤在民间花了五百金购得了和氏璧,这算抄上一个大便宜吧。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让缪贤捡漏儿了。就好像早年间在地摊儿上买碎瓷烂瓦,无意中掏到几片钧瓷。当后来听说有句话叫“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儿”的时候,高兴得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大耳贴子。

可是,五百金,算是一个便宜的价格吗?

如果花了很昂贵的价格买到了宝贝,还算是捡漏吗?

什么叫捡漏?它是指买到了一个价值远高于购买价格的物品,不是指用仨瓜俩枣钱买到了一个大宝贝。这俩不是一概念。

很可能我买这件商品用了一个很贵的价格,比如五万,或者十万,但是这东西升值,它值五十万,五百万,五千万……这就叫捡漏,不是非得说买得便宜才叫捡漏,便宜和贵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