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四卷)
13656700000041

第41章 与闲云为友 以风月为家

“原文”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译文”

在满是松树的山涧旁边,拿着手杖一个人很悠闲地散步,这时从山谷中浮起一片云雾,笼罩在自己所穿的破旧长袍上;在简陋的竹窗之下读书,疲倦了就枕着书呼呼大睡,等一觉醒来月光照亮了我冰冷的毛毡。

“解说”

这幅清静无为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出世思想的活写真。闲云野鹤,诗情画意,潇洒舒坦,优哉可羡。不过在现代社会,似乎只可在忙碌之余,到山中避暑,或功成名就、告老休闲时,方可一得,也算是对辛劳操作的一种补偿。有许多年轻人羡慕三毛穿梭五大洲,饱览世界风光,追索自然神秘本性的冒险生活,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而去流浪。三毛正告他们:“我的流浪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的,千万不可仿效。要知道,你的家境收入,恐怕连一张往返机票也支付不起。”话语朴实无华,一杵击碎了不切实际的少年梦幻。

“例解”

雀台听乐声 礁石留“衮雪”

曹操,生活在汉魏之间,他不仅有丰富的军事才能,使他在三国争霸中取得上风,更在文学、书法、音乐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曹操在文学的发展长河中,是占有一席地位的。明学者胡应麟说:“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当首于此。”这话是毫不过份的。据后人考证,曹操流传在世的著作有十九种之多。这著作,内容形式均颇具特色。曹操的诗,更使他名扬四海。他的诗,是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再体现,反映了当时强烈的社会气息。这其中有写汉末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所带来的国家倾颓、社会残破等现象的《薤露行》、《蒿里行》。有抒发曹操自己雄心壮志的作品《观苍海》、《龟虽寿》等,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名句,是多么的脍炙人口。他的诗,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气势磅礴,读来振奋人心。这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后世所说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为文学竖起了一面旗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曹操在书法方面,更是一位有建树的人物。他最擅长于草书,亦工隶篆。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中说:“汉世,安平崔瑗,瑗子萛、弘农张芝、芝弟旭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崔瑗父子、张芝兄弟都是汉代大书法家,这些人的作品被后人誉为“神品”,而这里将曹操的草书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唐·张怀瑾在《书断》中将此前的书法家分神品、妙品、能品三类,曹操被列入妙品中“章草八人”之一,评语为尤工章草,雄逸绝伦”。这更为曹操善书提供了有力证据。曹操的书法,不仅有史记载,更有明迹留存,原陕西勉县东的河内礁石上刻有“衮雪”两字,就是曹操在一次西征中经褒河看到连绵不断的水流而写的。现此礁石存于陕西汉中博物馆。

曹操的音乐才能也是很杰出的。他对音乐有着极浓厚的兴趣。《曹瞒传》中记载:“太祖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曹操当时在邺城建铜雀台,虽有政治军事方面作用,但更主要是用来赏乐。铜雀台设鼓乐声伎,俨然为当时的音乐机构,这对汉魏时期的音乐起了集大成作用,更为以后的音乐奠定了基础。南朝王朝虔在论“清商乐”时就说:“今之清商,实由铜雀,魏氏三祖、风流可怀”。曹操在音乐方面,发展了雅乐,但主要贡献还是来自民间的俗乐。《宋书·乐志》说:“《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魏武帝尤好之。“所谓《但歌》,是当时一种不和乐的徒歌,相当于现在的清唱。曹操喜欢这种“无弦节”的俗乐,他所创作的乐府诗,正是为了配合这些俗乐来演唱的。《魏书》上说:“太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文章。”可见,曹操的音乐爱好和造诣,对激发其诗歌创造的欲望,推动其诗歌创作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典型的疑心病重,气量小的人物。其中讲述道“才华稍有过之,必杀之”。其实不然,曹操很注重才华。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十分注意网罗文人学士,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对这些文人除分别委以重职外,还充分尊重他们的创作才能,鼓励他们从事文学创作,从而促成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后汉书》上记载,曹操由于爱才,竟以高官厚禄待仇人。说当时大书法家梁鹄与曹操有仇,后被曹操抓到时,曹操反而委他以高职位,对他的书法更是喜爱有加,竟挂在堂前和帐中,以便慢慢欣赏。曹操亦注重交际。当时有名人物,如蔡琰、阮蠫,弥衡都曾蒙曹操青睐。他与王九真,郭凯等围棋好手,也甚有交往。曹操对医药,方术之士也十分偏爱,如左慈、华陀、甘始等。这些,都是曹操唯贤是用方面的表现,并非世人所说的“曹操没肚量”。

曹操是多才多艺的。他的知识的领域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知识的全部。他这样的博学,与他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少时机警有权数,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虽然,这时期他不可能什么也不学,但看来他的发愤和成功主要是在成年之后。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耳”。看来,曹操是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曹操所处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任意改写了曹操的形象,我们现在的人,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到一代伟人的真实所在,看到他的才华,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