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06

第6章 恃才傲物,自设埋伏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要懂得与别人分享,懂得感谢他人,为人谦卑。否则会自设埋伏,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认为才高八斗,经常目中无人。时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不一会雨停了,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此人来路,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见到王尚书,此时他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依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倨傲怠慢,仅仅能中个进士吧。”

因为恃才傲物,萧颖士最后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才华可以帮助一个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可是如果你恃才傲物,它有时会变成你人生的拖累,能毁掉你的前途。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依仗着自己的才华不可一世,最终以失败收场。这些年轻人失败的原因通常是性格过于张扬跋扈,恃才傲物,不具亲和力,所以成功对他们来说永远只是一个传说。

“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就是这类人。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优势凌驾于他人之上,从而破坏了整体的和谐,造成“鹤立鸡群”的尴尬局面。这样做,被人孤立是在所难免的,更糟糕的是,甚至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天资聪颖,才学过人,曹操很是赏识他。他官拜相府主簿,替曹操捉刀代笔,掌管相府往来文印。他以体察曹操心计为荣,最终被曹操一声令下,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其实,杨修惨就惨在他的恃才傲物上面。在同僚面前夸耀自己的同时,却不知天下强主必多疑,最终给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一个人太突出太优秀,让多数人显得平庸,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即使你不想得罪人,也会有人出于嫉妒而对你暗放冷箭的。如果你再不谨言慎行,而是恃才傲物,张扬行事,你不倒霉谁倒霉。

所以,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人来说要想避免职场或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命运,放下身段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喜欢摆架子的人只会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因为你讲究“架子”,计较“得失”,就人为地给自己画了一个圆,限制了自己的手脚,而别人用起你来也会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最后别人会将目光投向他处。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就是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适应不了工作环境的时候,他们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牢骚满腹,要么埋怨领导平庸,要么指责环境太差,动辄就把自己的工作失误归咎于“无能”的同事没法给予自己应有的配合,总是会寻找客观上的原因,从不去考虑自身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后领导认为你不过是绣花枕头一个,既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又没有团队意识;同事们觉得你就像害了狂犬症一般,到处乱咬,害人匪浅,于是大家就像躲避瘟疫似的躲着你。试想一下,这样一来,你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发展机会还有多少?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锋芒毕露,适当表现一下,稍微露一下锋芒,可以给身边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为人处事不可做得太绝。在工作中不要急于向上司提意见,千万不可越位。让上司、同事消除对你的戒心,要懂得先保护自己,收敛锐气等待时机,切忌以自我为中心。

虽说表现自己的才华也没什么错。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尽量不要让你的表现看上去矫揉造作,好像是专门做给别人看似的。特别是在众多同事面前,只有你一个人表现得特殊、积极,往往会被人认为是故意推销自己,这样做常常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