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39

第39章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第七章 心为刑役时,淡定者会守之以放下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欲望的存在很多时候并非是一件好事。人生在世,属于自己的应该好好去珍惜,而不属于自己的就要学会放弃。人的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人只有一双手,无论你怎样努力去拿,而握住的总是有限的,不属于自己的有太多太多。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与诱惑,很多时候你必须舍弃一个而得到另一个,人生任何时候都不会两全。放弃不是一种无奈,也不是一种无为,适时适度的放弃,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放弃不是一种失落,适时适度的放弃是一种收获。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即舍得。如果舍得微笑,就将得到友谊;如果舍得宽容,就将得到大气……

舍得不仅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如同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等,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一个人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体悟。王昭君舍弃了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踏上了黄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却得到了天下的一时太平与后世的无限赞美;祝英台舍弃了世间的一切繁华,化作一只蝴蝶,却得到了海枯石烂和天长地久的爱情;李白舍弃了人间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舍弃了君王一时的尊严,忍辱苟活,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的反思、十年的历练,他又重新夺回了天下;东晋的陶渊明,毅然放弃了当时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回到了山间,过上了“晨起理兴秽,戴月荷锄归”的隐士生活,才获得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司马迁舍弃了尊严,没有选择体面地去死,在牢中怀着更为强烈的忧愤之情写成了《史记》,完成了一部任何历史书籍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恢弘史诗;钱学森舍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挡,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得到了国人的赞颂;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捷克和波兰时,面对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他放弃了总理的身份,双膝跪下,虔诚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最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舍得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愿意舍得的人往往会有大收获。人在一生中最舍不得的就是一个“我”字,这是最大的障碍,谁要是敢舍,舍掉自我,那么他就真的能大得。这就是大舍才能大得,敢死才敢活,敢大死才敢大活的道理。因为在你“松手”舍弃自我的一瞬间,在你做到了一般人都不敢大舍的举动之后,你就会悟到生命的本质,悟到幻相与真相,从而获得心灵的大自由、精神的大解放、生活的大乐趣。

“舍”与“得”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舍是因,得是果。舍不得“舍”,就不可能有所“得”;要想有所“得”,就得付出,得奉献,得舍得“舍”。不付出、不奉献、不愿意“舍”,而企求“得”,那是投机取巧,是不劳而获。而任何方式的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最终是要受到道德、良心甚至法律的惩罚的。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些人总是喜欢活在美好的过去中,却不知前面的风景更加美好。向前看,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类贪欲自私的弱点,告诫世人千万要注意,不要因争名逐利而丧身,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顺应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道理,物极必反,过分的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过多的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盛极而衰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所以,在名与利、得与失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的生命、名声、利益才可以长久。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有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人生的乐趣在于奋斗和创造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如果你的心境因为一时的苦恼而变得支离破碎,请别消极,尝试着站在新的角度,以一颗积极健全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威尔·罗吉士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幽默大师,他整天都是快快乐乐的,即使在他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与失。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

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有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

此时,正值寒流而至,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一样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他只是伸出了手。

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

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儿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罗吉士失去了一头牛却得到了难得的人情味,这对他来说是得大于失。的确,舍得,舍得,你只有先舍才会后得。其实,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但我们却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对这个世界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用以分辨事物,这是自然的造化。每个人还有一双眼睛,它不是长在脸上,而是长在心中,这就是心智的眼睛。这双眼睛比另一双更重要,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看待身外的世界,如何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