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36

第36章 快乐之花,简单开放

人生的快乐往往来源于简单的生活。物质财富只是外在的荣光,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宁静,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够快快乐乐的,但是真能做到吗?这可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被物质财富——好房、名车、高收入、高开销等的欲望折靡得筋疲力尽。其实,物质财富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并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样重要。事实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在令人难以察觉的绝望状态下生活。这在高度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情况尤为严重。

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社会中,一对夫妻一天当中有12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周之内父母只有40分钟与子女相处;约有一半的人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间的危机实际上是感情的危机。大家好像每天都在为一些大事疯狂的忙碌,然后疲惫不堪,没有时间顾及其他。大家都在劳动,都在创造,但是,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和埃德·迪纳的研究表明,物质财富是一种很差的衡量快乐的标准。人们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地快乐。在大多数国家,收入和快乐的相关性是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只有在最贫穷的国家里,收入才是适宜的标准。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些抽象而空洞的理论,物质财富的进步有时候确实使人们作茧自缚。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与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不过,如果一项工作每天都面对源源不绝的电子信息,就很可能产生“信息疲乏并发症”。许多企业界的经理人和信息业的工作者抱怨,每天必须接听的电话和处理电子邮件造成精神上极大的压力,“信息疲乏并发症”甚至会造成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健康。至于伴随文明发展而来的噪音,污染等问题则更是尽人皆知的。

在习惯的支配下,我们对这个嘈杂的世界、混乱的时空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也许只有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是这么的不快乐。那么快乐是什么?快乐来源于简单的。物质财富只是外在的光环,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发现真实独特的自我,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或许会有人问:简单的生活是否是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辞去薪水优渥的工作;靠微薄存款过活,并清心寡欲?针对人们这样的疑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鲁克斯说:“这是对‘简单生活’的误解。‘简单生活’意味着‘悠闲’,仅此而已。丰富的存款,如果你喜欢,那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要让金钱给你带来焦虑。”

不管你是中产阶级,还是收入微薄的退休工人,你都可以生活得尽量悠闲、舒适,在过“简单生活”这一点上人人平等。

简单可以平息外部纠缠不休的喧嚣,回归内在的自我,当我们为拥有一幢豪华别墅、一部漂亮的小轿车而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不堪地倒下;或者是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责,并一年到头陪尽笑脸;为了无休无止的约会,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到头来回家面对的只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真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简单生活的益处在于:或许你没有海滨前华丽的别墅,而只是租了一套干净漂亮的公寓,这样你就能节省一大笔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比如旅行或者是买上早就梦寐以求的摄影机。你也再用不着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你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提升并不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从事半日制工作或者是自由职业,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时间去自由地支配。而且如果你不是那么忙,能推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你将可以和家人、朋友交谈,分享一个妙不可言的晚上。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他人眼中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地枯萎。

我们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实,只有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能让人真正地神采奕奕,当你只为快乐的自己而活,而不在乎外在的虚荣,快乐幸福感才会如一股甘泉润泽你干涸的心田,就如同雨露滋润干裂的土地。我们需求的越少,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