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11

第11章 俭朴为德,聚滴成河

常言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一份俭朴,少一分索取,多一分奉献吧!

大家都知道刘永行是福布斯中国百富之一,可以说他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了,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俭朴这种美德,俭朴是他做人的一个准则。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足和事业的通达而纵容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而是为孩子选择了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方式。他始终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首先要求孩子成为一个节俭、不畏艰难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

早在刘永行创业之前,他的儿子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1979年,刘永行三十一岁,是四川彭州师专的一名学生,每月只有几十元的生活补助,妻子在四川新津县的幼儿园里当老师,每个月也就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就这点钱,还得养一个嗷嗷待哺的四岁的儿子。那年的春节,他们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两块,儿子吵着闹着要吃肉,当妈的心疼儿子,就让刘永行拿钱去买肉。刘永行攥着那两块钱在市场转了半天,看见一个农民在卖自家养的鹅,一块多钱能买一只,就咬咬牙买了一只。

见有一只大活鹅进了家,刘永行四岁的儿子高兴极了,围着鹅又是喊又是叫的,后来干脆把鹅从水池里赶出来,放在院子里,听它叫,看它跑。孩子毕竟还小,玩着玩着注意力就转移了,丢下鹅玩别的去了。等刘永行想宰鹅的时候,鹅早就不见了。刘永行和妻子跑到街上去找,找了两个小时也没找到。

买来的鹅虽然丢了,刘永行没有责骂儿子,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吃肉也是孩子正常的要求,况且,作为父亲,过年没能让儿子吃上肉,他觉得十分歉疚和心酸。虽然他没批评儿子一句,但儿子从此变得懂事起来,后来的很多个春节,他都没再闹过要吃肉。

孩子在慢慢地长大,刘永行的企业也在慢慢地成长起来。虽然他们的家庭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了,但刘永行对儿子仍然很“苛刻”,他从不主张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坚持让孩子过普通孩子一样的简单生活。

向刘永行这样富有的人,都能够始终如一地节俭,我们其他人又何尝不能够如此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并很好地去维持这种习惯,即便我们的生活再怎么富裕了,我们还是会量入为出,绝不会铺张浪费的。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家家存款过百万,别墅家家至少一套,车至少一部。华西的村民年收入10万的大有人在,一些企业管理者年收入甚至过百万。有着“金领”收入的华西人,并不过分追求名牌。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在正式场合穿的也几乎都是“仁宝”牌服装。很多村民虽然开着车,也很少到高档饭店吃饭,最爱吃的依然是自己家的粗茶淡饭。有些华西老年人,生活安逸,吃穿不愁,但仍利用余热为华西增加收入,女的接纱头,男的收废品,他们舍不得浪费任何一点资源。外面有些人奢侈浪费图安逸,而华西人依然在“勤俭节约增资本”。

或许在我们外人看来,华西人有些抠门,但华西人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永远发扬的传统美德。其实,这种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华西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风格”,因为在他们眼里,勤俭节约只是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或许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勤俭节约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华西村吧?俭朴虽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的,但只要长久地坚持,依然可以聚滴成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