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气功点穴按摩术
13637900000008

第8章 气功点穴按摩术常用穴位(2)

气海俞: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腰背痛、痔疮、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下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腰腿痛、腰扭伤、肠炎、痢疾、便秘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白环俞: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骶痛、子宫内膜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上器: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第一骶后孔中。

次器: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第二骶后孔中。

中露: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第三骶后孔中。

下悟: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第四骶后孔中。

习惯上将上、次、中、下髂四穴(左右共八穴),合称八髂。

八僻主治:腰骶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白带过多、盆腔炎、月经不调、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擦法等。

大椎:督脉

部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感冒、发烧、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瘫痪、肩背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身柱:督脉

部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

主治: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胸背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神道:督脉

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

主治:热病、身热头痛、心脏病、癫痫、肋问神经痛等。

常用于法:点按、揉法等

至阳:督脉

部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

主治:肝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胃痛、腰背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命门:督脉

部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痛、腰扭伤、遗尿、遗精、阳痿、白带、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坐骨神经痛、肾炎、下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振颤法等。

阳关:督脉

部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部疼痛、下肢瘫痪、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慢性肠炎、坐骨神经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腰俞:督脉

部位:当骶骨裂孔中。

主治:月经不调、痔疮、下肢麻痹。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长强:督脉

部位:在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主治:痔疮、脱肛、腹玛、阳痿、遗精等。

常用手法:搓揉、按压法等。

四、上肢常用穴位(共22穴)

肩禺: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三角肌上部中点,肩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平举时,呈现凹陷处。

主治:偏瘫、高血压、肩关节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拍法等。

肩器: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肩峰突起后端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劳损、中风、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拍法等。

肩贞:手太阳小肠经

部位:在肩后,腋后皱襞上1寸处。

主治:肩胛痛、上肢瘫痪、耳鸣、耳聋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拍法等。

极泉:手少阴心经

部位:腋窝正中,腋动脉内侧。

主治:心痛、胸胁痛、肘臂冷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揉法等。

臂腰: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垂臂,在肘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后缘。

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捏、拍法等。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屈肘时,在桡侧肘横纹头至脓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主治:上肢关节痛、偏瘫、高血压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小海:手太阳小肠经

部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脏骨内上髁之间,正当尺神经淘处。

主治:尺神经痛、肩背痛、精神分裂症等。

常用手法:点按法等。

手三里:手阳阴大肠经

部位:曲池下2寸处。

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腹痛、腹谔、消化不良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外关: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腕背横纹直上2寸,两骨之间。

主治:上肢关节痛、腮腺炎、落枕等。

常用手法:点按、压、推法等。

阳溪: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拇指向上翘时,在伸拇指长、短肌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头痛、耳鸣、耳聋、牙痛、小儿消化不良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阳池:手少阳三焦经

部位:在手背第三、四掌骨直上,腕横纹凹陷处,即指总伸肌腱与小指固有肌腱之间。

主治: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感冒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部位:拇指、食指伸张时,第一、二掌骨之中间,稍微偏向食指处。

主治:感冒、五官科疾病、面神经麻痹、偏瘫、神经衰弱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落枕:经外奇穴

部位: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偏头痛、胃痛、咽喉痛、肩臂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尺泽: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肘部微屈,在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咽喉肿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

主治: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支气管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部门: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腕横纹直上5寸,两筋之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绞痛、胸膜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颠法等。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呕吐、胃痛、腹痛、脾胃不和、哮喘、咽喉肿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按法等。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仰掌,腕关节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治:心肌炎、胃炎、扁桃体炎、失眠、肋间神经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

部位:掌中央,第二、三掌骨之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口腔炎、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擦法等。

太渊: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主治:支气管炎、百日咳、感冒、哮喘、头痛、牙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鱼酥:手太阴肺经

部位:仰掌,当第一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咽喉痛、扁桃体炎、哮喘、咳嗽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神门:手少阴心经

部位: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主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心脏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五、下肢常用穴位(共23穴)

环髋:足少阳胆经

部位:当股骨大转子最高处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擦、振颤、拍法等。

承扶: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大腿后侧正中线,臀横纹的中央。

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腿痛、便秘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法等。

殷门: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承扶下6寸处。

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下肢麻痹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拍法等。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胭窝横纹中央。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急性胃肠炎、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擦法等。

台阳: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委中直下2寸,腓肠二肌头之间。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麻痹。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擦、拍法等。

承山: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在腓肠肌肌腹下方,当用力伸直足尖。使足跟上提时出现“人”字形凹陷处。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瘫常用手法:点按、揉、拿、拍法等。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跟骨上,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颈强、甲状腺肿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躁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捏法等。

诵泉:足少阴肾经

部位: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

主治:中风、休克、中暑、失眠、高血压、癔病、头顶痛、下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擦法等。

髀关:足阳明胃经

部位:屈髋,髂前上棘直下,平会阴处。

主治:下肢麻痹、瘫痪、膝关节炎、腰痛膝寒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膝眼:经外奇穴

部位:髌骨下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膝关节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振颤法等。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部位: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主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便秘、腹泻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上巨虚:足阳明胃经

部位:足三里下3寸处。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肠炎、菌痢、胃炎、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下巨虚:足阳明胃经

部位:上巨虚下3寸。膝下9寸处。

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胃热、腹痛、下肢瘫痪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解溪:足阳明胃经

部位: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

主治:头痛、肾炎、肠炎、眩晕,眼病、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推、振颤法等。

侠溪:足少阳胆经

部位:在第四、五趾缝间后0.5寸,趾跖关节前。

主治:偏头痛、高血压、耳鸣、耳聋、肋闻神经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箕门:足太阴脾经

部位:血海上6寸处。

主治:尿道炎、尿失禁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血海:足太阴脾经

部位:在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内侧肌上。

主治: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官出血、贫血、神经性皮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法等。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

部位:在胫骨内髁下缘,当胫骨和腓腑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水、尿路感染、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肾炎、肠炎、痢痰、膝痛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点拨、擦法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部位: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腹泻、偏瘫、神经衰弱、月经不调、闭经、不孕、遗精、遣屎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照海:足少阴肾经

部位:足内踝直下凹陷处。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神经衰弱、癔病、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偏瘫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风市:足少阳胆经

部位:在大腿外侧中线。

主治:下肢瘫痪、腰腿痛、头痛。

常用手法:点按、揉、振颤、拍法等。

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部位:屈膝,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肝炎、胆囊炎、高血压、肋问神经痛、肩周炎、膝关节痛、下肢瘫痪、习惯性便秘、脚气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点拨法等。

基钟(又名绝骨):足少阳胆经

部位:外躁上3寸。

主治:落枕、偏头痛、偏瘫、坐骨神经痛、膝、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等。

常用手法:点按、揉法等。

六、怎样取定

取穴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读者要细心领会以上穴位所讲的具体位置。取穴时可以运用人体体表标志、骨度分寸、指寸法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特殊体表和肢体活动时所出现肌肉皱纹、箭腱、关节凹陷等标志取穴。这就要求读者平时多观察、揣摩,以掌握骨骼、关节、肌肉、筋腱的隆突、凹陷等特点。

周身寸

另外,以上讲的“寸”不是指人们日常量衣服的尺寸,而是“同身寸”。“同身寸”就是被治疗者本人的中指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折为一寸,或拇指指关节横度折为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