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气功点穴按摩术
13637900000027

第27章 伤科疾病的气功点穴按摩治疗(2)

4病例

(1)张某某,男,33岁,北京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86年3月不慎腰扭伤。腰不能伸直,疼痛,走路靠拄棍子,不能上班,在家休息。3月8日其母请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当时腰就能直起,疼痛明显减轻,走路自如,再不用拄棍子了,患者高兴异常。数日后痊愈。当年11月相遇追访,一直未复发。

(2)郭某某,女,59岁,某机关离休干部,1987年4月30日在家擦地板时,不慎扭伤腰,当时疼痛不很厉害。5月1日疼痛加剧,当晚卧床不起,直至5月2日上午不能翻身,小便解不下来,疼痛难忍。2日上午其女来请我到家为其治疗。我用气功点穴按摩术进行辨证施治:先点按有关穴位,让其排便,再治疗腰扭伤。前后治疗时间近一个小时,治疗中患者就能小便了。治疗后,腰腿轻松,疼痛减轻,能扶着东西站起来,并不用人扶能走路了,患者及其丈夫、女儿都感到很惊奇。后又连续治疗两次,痊愈,至今未复发。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因

本病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化变性,或遭受外力而引起间盘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引的腰腿痛和腰部功能障碍。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加20—40的人。

腰椎间盘是位于两个脊椎骨之间的纤维软骨组织,它的功能和作用如同机器上的弹性垫圈一样,具有缓冲震蔼、协助脊柱运动以及连接椎体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体的椎问盘在30岁时就出现退化变性,其纤维组织失去弹性,髓核的水分减少,这种退化变性,是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内因。

另外,在生产劳动和参加体育运动中,负担过重,扛抬重物姿势不良,以及腰部遭受扭闪、撞击,都可以引起本病,造成腰椎问盘纤维环的撕裂,髓核突出。这是发生本病的外因。

2症状

由于腰部活动多,负重大,因此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特别是第4、5腰椎之间。多数患者最初有腰痛史,一些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也有的患者在一次受伤后立即发病。由于椎间盘髓核的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腰腿痛。有时腰、腿同时痛。有时先腰痛,腰痛缓解后,才开始腿痛。有的患者从臀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外侧以及足背,并有麻胀、过电般的感觉,咳嗽、打喷嚏或大便用力,以及走路、弯腰时均可使疼痛加重。但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患者腰部常常弯向患侧,以缓解疼痛。病程久者,还会出现脊柱侧弯、后突、畸形,以及下肢麻木、发凉、感觉迟钝和肌肉萎缩等。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腰带解开,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命门、阳关、腰俞、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悬钟、昆仑等穴以及各痛点。

(3)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揉法、振颤法、拍法等。

4病例

(1)刘某某。男,31岁,北京某公司司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几年,常腰痛。影响工作。1988年3月27日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弯腰检查,两手指不能触地,距地面40厘米。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感觉灵活一些。弯腰检查,两手****地35厘米。以后隔一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4次后,弯腰检查,两手指能触地了,腰基本上不痛了。后又治疗4次(共计治疗18次),痊愈。

(2)某某,女,26岁,日本某公司驻京职员,患腰痛好几年,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87年5月6日来求治,我按以上方法连续为其治疗7次,基本痊愈。

八、风湿性膝关节炎

1病因

本病是由于风湿侵袭膝关节而引起该关节发炎酸痛的一种疾患,多发于青少年。常因久居潮湿、寒冷地带或汗出当风、冒雨、涉水,以及膝关节受外伤或产后受风、寒等引起。

2症状

膝关节内或外周筋腱酸痛,有的人膝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发凉,行走困难。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俯卧式,下放肢松。

(2)取穴:委中、承筋、承山等穴。

(3)手法:点按法、推法、揉法、振颤法等。

(4)患者改为仰卧式,闭目,下肢放松。

(5)取穴:血海、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6)手法:点按法、揉法、振颤法、拍法等。

4病例

(1)李某某,男,24岁,北京某工厂工人。患风湿性膝关节炎3年,左膝关节较重,时常酸痛,阴天下雨时加重。1989年8月25日慕名来我处求治,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处发热,膝关节活动灵活,也不感觉关节疼痛。后又连续治疗3次,治疗期间,教其活动膝关节的方法,嘱其坚持白练,痊愈。

(2)赵某某,女,29岁,北京某公司干部,患风湿性膝关节炎五六年,两膝都痛,走路多了、站久了和变天时疼痛加重1987年6月21日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患者感到双膝关节热乎乎的很舒服,走路很轻松,疼痛基本消除。后又连续治疗数次,痊愈。

九、类风湿性关节炎

1病因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多发性关节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绝大多数起病缓慢。本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湿,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所引起。如果风气盛,则疼痛游走不定;如果寒气盛,则痛有定处,遇冷疼痛加重;如果湿气盛,则肿胀麻木。患此病长久不治,则气血瘀滞,筋凝液聚,关节肿大,僵硬不灵,活动不便。

2症状

发病前,患者时常有感冒、扁桃体炎、低热、疲倦无力、全身不适、心跳、妇女月经不调等前期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具体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

(1)周围型:病变主要发生在四肢。首先从手指、脚趾等小关节开始,关节疼痛、红肿,以后累及其它关节。并且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呈游走性,彼起此伏,呈对称性。由于关节疼痛,活动日益受限,关节周围组织也变得僵硬和萎缩。如果不抓紧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一些部位将变形,最常见的是掌指关节畸形。

(2)中枢型:本型的产生主要是从骶髂关节开始,腰骶部酸痛,骶髂关节有僵硬感,继而病变向上发展到腰椎、胸椎,有的甚至到颈椎,逐渐僵硬、强直,关节活动有障碍,左右转动和前后屈伸均受限。晚期患者常见有腰背畸形、驼背等症状。

(3)混合型:这是周围型与中枢型同时并发或相继发生的一种类型。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摘掉手表、手镯、戒指之类的东西,闭目,全身放松。

(2)取穴:天宗、肩贞、肩髑、曲池、手三里、阳溪、阳池、合谷、神门、大陵、太渊等穴。

(3)手法:点按法、揉法,拿法、拍法、振颤法等,另外,用中指弹指关节数次。

(4)患者改为俯卧式,腰带解开,闭目,全身放松。

(5)取穴:大椎、身柱、至阳、阳关、肾俞、腰俞、八髂、环跳、承扶、委中、承筋、承仑、昆合等穴。

(6)手法:点按法、掌按法、揉法、振颤法、拍法等。

(7)患者改为仰卧式,闭日,全身放松。

(8)取穴:华盖、膻中、气海、关元、膝眼、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照海、解溪、侠溪等穴。

(9)手法:点按法、拿法、揉法、振颤法、拍法等。

4注意事项

(1)如果是中枢型患者,也可不做上肢关节的治疗。但对周围型或混合型的患者,最好全身治疗,效果好一些。

(2)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和饮食营养。

(3)患者若进行适当的气功锻炼,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治病效果会更好。

(4)年老的患者,因有骨质疏松等变化,治疗中应用轻柔和缓的手法,切忌用蛮力,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5病例

(1)吴某,女,59岁,某某局副研究员,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2年之久,周身酸痛,关节发僵,活动不灵活,经多方治疗,没有明显好转。1988年2月28日来我处治疗。我按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吴某浑身发热、轻松,关节灵活,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治疗数次后,症状已不明显。

(2)王某某,女,35岁,文艺工作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五六年,自述最近几个月疼痛加重,尤其手指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疼痛较重。腰部疼痛,时重时轻。1989年9月2日经人介绍来我处求治。接以上方法为其治疗一次后,各关节热乎乎的很舒服,只是手指关节还有一点痛。后又连续治疗4次,症状全部消失。

十、踝关节扭伤

1病因

踝关节扭伤多因在生产劳动、爬山或行走、以及打球、跳高、跳远、练武术、跳舞、杂技排练过程中,由于场地、道路不平或负担过重等原因不慎扭伤踝关节。上下楼梯时,从高处跳下站立不稳而跌倒、穿高跟鞋行走不稳也都可以扭伤踝关节。另外,体育训练或比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在临床上,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比内侧韧带扭伤更多见,多数为中、青年,少年儿童也时有发生,男多于女。

2症状

一般情况下,踝关节扭伤后,踝关节周围都会出现肿胀、疼痛,走路不便。扭伤轻者,可使韧带过度牵张,重者可使韧带部分撕裂,甚至撕断,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出现局部皮下瘀血。一般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的踝关节扭伤者,还损伤了踝关节囊,因而出现关节肿胀或关节积血。由于肿胀和疼痛,患者不能持重或站立。如不抓紧时间治疗,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损伤。

3治疗

(1)准备:患者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尽量使下肢和患处放松。

(2)取穴:阳陵泉、悬钟、解溪,昆仑、照海等穴以及痛点。

(3)手法:点按法,摩法、推法、揉法、振颤法等。

4病例

(1)高某某,男,26岁,北京某研究所工人。1986年916日打篮球时不慎扭伤右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不便,我按以上方法连续为其治疗两次,疼痛明显减轻,治疗期间教他活动脚腕的方法,嘱其自练,几天后痊愈。

(2)陈某某,男,45岁,北京某公司经理,1988年10月7日因晚上出门路不平,不慎扭伤左踝关节,伤处红肿,疼痛较重,站、走不便。按以上方法连续为其治疗4次,治疗期间教其活动脚腕的方法,嘱其每天上下午各练一遍。十几天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