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90

第90章 最早走进藏经洞的外国人一奥勃鲁切夫

藏经洞发现的古文物,如同香气扑鼻、飘溢弥散的美味佳肴,使流涎不已的饕餮之徒闻香飞奔而来。第一个闻香来敦煌进入藏经洞的洋人并不是英国人斯坦因,而是鲜为人知的俄国人奥勃鲁切夫。

年,沙皇俄国政府的一支地质考古队,怀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在奥勃鲁切夫的率领下,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考查,不几天,又突然向东直奔甘肃境内而来。

原来,俄国著名探险家奥勃鲁切夫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时,秘密探听到靠近新疆地界的敦煌古城,五年前发现了一个石室,里面珍藏着大批的经卷和稀世珍宝。经他多次申请和周密的策划,便以“帕米尔地质考古队”为幌子,前来打探虚实。

他们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海中长途跋涉,忍饥耐渴,几费周折才平安到达敦煌,在城外一块空地上驻扎下来。好多天了,由于人生地不熟,尽管藏经洞近在咫尺,他们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深秋时节的一天,来自四乡各地的善男信女进香不绝。他们或祈子求福,或酬报还愿,拜佛叩头,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涌向莫高窟。

这天下午,奥勃鲁切夫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敦煌城乡的绅士、达官贵人和老百姓,有的骑马坐车,有的骑驴步行,带着贡品和香火向城东南方走去,说是到千佛洞去进香。奥勃鲁切夫喜出望外,心想藏经洞可能就在千佛洞,千沸洞就是莫高窟,应该去看看!他当机立断,带上翻译骑上马向东南方向出发了。

来到莫高窟一打听,不错,藏经洞确实就在这里。虽然发现五年之久,里面的东西基本保持原样,未曾动过,只是管家王圆篆拿去了极少部分卷子送给了本地的官老爷。

这是王圆篆见到的来莫高窟的第一批洋人。他心里忐忑不安,暗自揣摩:洋人又不信佛,到这里来干什么?奥勃鲁切夫通过翻译,很快与王圆篆交上了朋友,并拿出几条俄国的肥皂当珍贵礼品送给了他,说这是洗衣服用的。当地人从来没见过肥皂。洗衣服用榆树皮或硝碱。肥皂竟能洗净衣服?王圆篆双手接过这个稀罕玩艺儿,喜不自尽,感激之情顿生。在怀着对外国人的屈服和炫耀自己的心理驱使下,当奥勃鲁切夫花言巧语提出要考查研究藏经洞的古文物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同时也明白了藏经洞的古物不仅中国当官的喜欢,连外国人也非常喜爱。为了显示他这个总管的权力,将藏经洞第一次对外国人开放了。

没费吹灰之力,就用了几条肥皂,藏经洞的门就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奥勃鲁切夫欣喜若狂!心想,与中国人打交道太容易了。

他故作镇静地带着同伴走进了臧经洞,在堆积如山的经卷和写本中随意挑选。他虽然不懂这些文物的种类、内容,但是他知道文物的宝贵价值。挑选好经卷写本后,奥勃鲁切夫又看准了盛唐洞窟中一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想把它剥下来带走。为此,他又送给了王圆篆一只精巧的俄式取暖小手炉。王圆篆高兴地点了点头,这幅壁画从此消失了。洞窟墙壁上留下了一片空白。

奥勃鲁切夫对这次中国西北考察非常满意。没有花费任何代价,只用了几条肥皂和一只手炉就得到了几千件敦煌文物写本、经卷和壁画,装上木箱,驮在骆驼上得意地回俄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