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59

第59章 唐代窟檐建筑

莫高窟现存窟檐建筑近30座,大多是清末民初时重新修建的。唐宋时期的窟檐仅存五座。其中晚唐第196窟,位于九层楼南边最上层,距地面30余米,是莫高窟位置最高、面积最大的洞窟,也是窟檐建筑最早的洞窟。

根据甬道北壁所绘归义军节度使索勋父子的供养人画像榜题推断,此窟建于晚唐景福二年至乾宁元年(公元893~894年),窟檐为单层,面阔三间,为横长方形。其结构是在洞窟通道前凿出平台为窟檐地面,平台前沿用木悬梁四道,挑出以承窟檐前的栏杆和栈道。四根窟檐柱竖在四根栈道梁的后尾上。柱高丈余,柱顶双层阑额。现栏杆、栈道、飞檐都已不存,仅存粗大的横梁、八角形的柱枋、直棂等构件。此窟由于建在悬崖最高处,后来栈道塌毁,后世人无法重修,也无法攀登,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前后室保存得都比较完好。

此窟主室为殿堂式窟形。洞窟长、宽、高均10余米,中央设佛坛,有高大的背屏直撑窟顶。坛上塑佛、弟子、菩萨、天王。现存五身未经后人重修重绘,是莫高窟最完美的晚唐彩塑原作。窟顶覆斗形,饰以华盖藻井,四披画千佛、赴会菩萨和佛说法图。四壁上部绘经变画,下部画供养菩萨和供养人像。佛坛后西壁通壁绘有巨幅《牢度叉斗圣变》,是同类经变画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