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20

第20章 鸠摩罗什与白马塔

白马塔耸立在沙州古城的东南端。在市区西郊一公里处,游人步行便可到达。塔分9层,高12米。下面以八角相轮为座,中间以仰莲花瓣环绕,上面用六角坡刹盘盖顶。每角挂一只铁铃。晚风吹来,铁马叮咚,清脆悦耳,十分迷人。在绿树丛中,莹洁如玉的塔身与远处金黄色的鸣沙山相映辉,更显得绚丽庄重。相传,这座宝塔是著名高僧鸠摩罗什为他的白马而修的。

前秦建元年间(公元380年),苻坚大将吕光平定西域取得重大胜利,他班师回京时,从西域带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佛经翻译家——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西域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七岁就出家学习佛经。因聪明过人,到二十岁时就名扬西域诸国。他精通梵文和汉文,先后翻译了74部经论。他的译文极富有文学价值,为开创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古代三大翻译家之一。

当鸠摩罗什跟着吕光部将,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时,他所骑乘的相依为命的一匹白马突然一病不起。这匹白马在他西域传经布道时越沙漠,过沼泽,涉戈壁,多次救过他的性命,这一病,急得鸠摩罗什心如火焚,愁肠欲断,就住到马厩里亲自去侍奉。当天半夜他急得难以入梦,突然白马开口说话了:“法师呀,我本是西海白龙,因为进阳关之前,沙海茫茫,道路艰难,我特侍奉你东去传经。如今已经入关,前面再无坎坷之路,我已完成使命再不陪你前进了,咱们从此分手吧!”说罢,白马迈步要出厩门,鸠摩罗什那里肯舍?上前一把抓住马的尾巴,泪流满面地哽咽说:“你为我受尽了困苦,你若一走,传经大业岂不半途而废?”

白马见他依依不舍,又说:“此去不远有个渥洼池,是出天马的地方,那里另有一匹白马,正等着同你结伴东行呢。”虽然话都说明了,但鸠摩罗什还是难分难舍,抓住马尾,死不放手。这时,猛听白马嘶叫了三声,天空顿时电闪雷鸣。鸠摩罗什一惊,方才松手。只见一道白光飞出马厩,如闪电一般升向天空,留下了一串萧萧马嘶的余音。鸠摩罗什定神一看,眼前的白马倒在地上,已断气了。

鸠摩罗什为失去心爱的白马而痛哭流涕,百感,交集。为报答白马辛劳无怨的护送,他在沙州城讲经说法,筹集资金,建造了这座白马塔。星转斗移,白马塔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代整修,今天依然气势轩峻,光彩如初。据当地老百姓说,每逢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白马下葬的这一天,人们在晚上还常常能隐约听到白马的萧萧长嘶声。

后来,鸠摩罗什到渥洼池寻见了另一匹白马相依为伴,驮经东行,在凉州(今武威市)住了十来年译经传经,那儿建起了罗什寺塔。后来又用白马驮经到了洛阳定居下来潜心译经,在洛阳修造了著名的白马寺。

白马塔现为敦煌一景。落日的余辉映红了波涛起伏的鸣沙山,映红了断断续续的沙州古城墙,映红了白马塔。风铎声声,如同一支凄清委婉的古曲,仿佛述说着白马塔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