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13

第13章 沙漠中的古城一寿昌城

敦煌南湖东面,有一座被滚滚黄沙掩埋的城郭废墟,这就是寿昌城遗址。当年的通衢街道、繁华闹市已无影无踪,只有几段残垣断壁在沙丘中顽强地挣扎着,任凭风剥雨蚀,傲然耸立了千余年。

西汉时,此城是敦煌郡所领六县之一龙勒县治所。北魏改立为寿昌郡,属瓜州辖龙勒、东乡两县。北周并入敦煌县。唐武德年间又置寿昌县,属沙州郡。

现故城遗址内外皆是沙丘,东、西、北三面仅存断续城垣,南面只存墙基。城墙全为红胶土版筑,夯土中夹有灰、红陶片及汉代遗物。残墙有高有低,最高为4米。城外东南70米处有窑址一处。北面和东面有大片村舍及农田痕迹,均被沙丘掩盖。风吹沙动,沙丘间便有古砖、陶片、钱币和箭镞等暴露,均为汉代、宋代的遗物。

寿昌城内外常可见到黑白两色的圆形小石子,有光滑细腻的成品,也有半成品,还有未经加工的黑色和白色的碎石堆。经考证,这就是古代围棋子。据敦煌遗书《地志》记载:唐时,沙州每年要向朝廷进贡20具围棋子,寿昌县便是加工围棋子的产地。

汉代的龙勒县为什么要改名寿昌县呢?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人在南湖捉到了一匹宝马,献给了当朝皇帝。这天,正好皇帝过大寿,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便封宝马为“寿昌宝骥”。又命工匠制作了一副镶金嵌玉的笼头带上,更显得宝骥威风无比。谁知,“寿昌宝骥”自从受封之后,不吃不喝,坐卧不宁,每天太阳落山时向着故地西方嘶鸣。鸣声凄凉,听了使人伤感。侍马官怕宝骥有个一差二错,吃罪不起,便禀告皇帝说,此马患了怀念故土之症,如不放回本土,难保性命。皇帝无奈,只好忍痛割爱将宝骥放了。“寿昌宝骥”清晨从长安出发,一路飞驰,归心似箭,傍晚便回到了阳关。它站在墩墩山上一看,自己还带着皇帝赐予的“龙勒”,生气地用力一甩,就把龙勒向西南甩出一百八十里,落到一座高山上,这就是现在的龙勒山。当地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便将龙勒县改名为“寿昌县”,县城西面的巴音郭勒海改名为“寿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