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国音乐文论集
13637000000009

第9章 20世纪音乐的先行者——纪念艾夫斯诞生110周年、逝世30周年

赵晓生

生前,他主要以一位成功的实业家而不是以重要的作曲家而闻名。

而今,他被认为是第一位真正的20世纪美国作曲家,代表着他那时代的最基本精神。

他就是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54)。

查尔斯·艾夫斯生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康涅狄格州,其父乔治在美国内战期间当军乐队长,对各类奇特音响兴趣极浓。查理后来回忆父亲对他音乐上的影响时写道:“他常让我们全家在b

E调上唱支歌,而他用C调在钢琴上伴奏,以扩展和强化我们的音乐感。”

13岁那年,查理成为一座教堂的管风琴师,20岁进耶鲁大学随霍拉提渥·巴克尔学作曲。在耶鲁的四年中,他表现出高度的音乐天才,在当大学生时写的《第一交响曲》已显示了厚实的古典作曲技法的功力。然而,随后不久他不得不决定为了生活而放弃以音乐为生。他风趣地写道:“一位傲慢而无家庭牵累的作曲家或许会去写那些既无人演奏又无人欣赏的音乐。可是,可是倘若他有个好老婆,生了几个娇女宠儿,他怎能让孩子们在一堆不协和音中忍受饥饿?为了获得钞票,他只好削弱他的音乐,使之成为平庸的嘀嗒声而已。这对他本人,对他的音乐都太坏了!”

于是,他开始一面作曲,一面作生意。20年后,艾夫斯以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经纪人之一而驰名。也在这段时间内,他毫不停顿地写作音乐,晚上写,周末写,假日也写,与世隔绝地写作。由于他有充足的财力支持,不需依靠卖曲度日,所以他只按照自己的想象,写下头脑中“听”到的音乐。然而当他把这些作品交给少数几位指挥家、演奏家,希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得到的回答却总是:“根本不能演奏!”遭受多次挫折之后,艾夫斯再也不把手稿出示于人。他有时雇几位音乐家草草奏一遍他的作品,以听听自己的“产儿”是什么模样,除此而外,他写作的结果便是仓库里堆放的总谱越来越厚。所以,当代著名美国作曲家阿伦·科普兰称他是一位“处在荒原中的天才。”

“白昼生意人”和“夜晚作曲家”的双重生活给查理的健康带来严重损害。他在1918年44岁时患了心脏病,身体完全垮了。其后,他尽管又活了将近40年,却不曾增添任何重要作品。

当查理恢复健康时,世界上的专业作曲家最终发现他们的许多20世纪作曲新技术,原来早在数十年前查理就付诸实践了。那时,查理感到应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不墨守成规的作曲家们。他自己出钱印刷了第二钢琴奏鸣曲《麻省康科德,1840—1860》一曲,并附有一篇题为《奏鸣曲前的论文》的序言,表明自己的生活观和艺术观。他把爱默生视为“比伟大诗人和先知更伟大的无名探险者”,去登攀无人问津的顶峰,探求人生的奥秘,揭示新的色彩。无疑,查理是在自喻。

随后,他又印刷出版了《114首歌曲集》。这些乐谱的出版,并未使他在美国获得公众赞赏,却赢得一批所谓“实验作曲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首先得到重视。斯洛尼姆斯基(Slonimsky)在巴黎、布达佩斯和柏林指挥了他的《假日交响曲》中三个乐章。安东·韦伯恩在维也纳表演了他的作品。著名钢琴家约翰·柯克帕特里克于1939年1月两次演奏了《第二奏鸣曲,麻省康科德》,获得辉煌成功。翌日清晨,该曲被捧为“一位美国人所写的最伟大的音乐”。是年艾夫斯已65岁!

1947年,查理74岁高龄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公开演奏并获普利策奖。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名噪全国。四年之后,他的《第二交响曲》又在沉睡半个世纪后由纽约爱乐乐队公演。指挥是伦纳德·伯恩斯坦。他说:“我们突然发现了音乐上聚马克·吐温、爱默生和林肯于一身的人物。”可借,查理已久卧病榻,既未指导排练亦未出席公演。他是千百万无线电广播的听众之一。

无论作为个人或艺术家,查理·艾夫斯都扎根于新英格兰(美国东北部诸州)“生活平凡,思想高尚”的传统之上。他的音调来源于童年时代的日常音乐、赞美诗和流行歌曲、节日游行时的小镇管乐队、周末舞蹈时的提琴手、田园歌曲和多愁善感的叙事曲、斯丹芬森林中的旅律,以及乡村集市或小剧场中听到的各类音调,等等。

除艾夫斯之外,其他音乐家也被丰富的美国音乐所吸引。然而,他们多半用西欧传统“规则”修正了这些流行曲调,或者把其棱角磨平。而艾夫斯则从欧洲传统中“解放”出来。他以敏锐的听觉抓住了民间歌唱中一个常见现象:当许多人唱同一旋律时,有人唱高了,有人唱低了。这种“不入调”的单旋律形成了“不协和和弦”。又有人唱快了,有人唱慢了,结果形成某种“复节奏”。他又注意到,在游行队伍中的两支乐队同时在两个不同调上奏不同的旋律,而凑合得很有趣。在乡间舞蹈中,他听到了小提琴手们常奏出介于半音之间的所谓“1/4音”。他不认为这一切都是“不正规”的,相反,确认它们恰恰是美国音乐语言的正常现象。由此出发,他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多调性、无调性、复和声、集束和弦以及复节奏等一系列新概念。必须指出,艾夫斯采用这一切作曲上革新技术是在19世纪末叶,那时,勋伯格还在学着瓦格纳风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还未开始作曲生涯,亨德米特还未出生。仅仅艾夫斯一人,隔绝于公众社会之外,创造并运用了整整在几十年后为整个20世纪音乐都追随的概念。

他经常引用赞美诗或流行歌曲音调作为他的旋律。专门研究艾夫斯的学者们从他的作品中找出171首歌曲的摘引。同时,他也常用后来勋伯格学派常用的低转、逆行、扩大、紧缩等手法,并在《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中,运用了最早的十二音系列模仿变奏。但是,尽管他比当时任何作曲家更多地运用不协和音,他的音乐却总是有着强烈的调性感觉。复和弦是他的最基本手法。他常安排两个和声进行线条,用处置单音线条对位的方法处置和声,有许多充满想象力的多调性写法,偶然也有无调性片断。他创造了许多复节奏的方法,比如每小节3、4、5、6个音对7、11、13、17个音,等等。甚至在爵士音乐出现之前,他创造了类似爵士的节奏。他还是第一位不用正规小节线的作曲家。有些总谱节奏之复杂,令人瞠目。

艾夫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曲。他本人冠以“交响曲”标题的有五首:

《第一交响曲》(1896—1898)写于耶鲁大学。

《第二交响曲》有五个乐章,是部浪漫主义作品。

《第三交响曲》是他最完整的一首交响曲,采用古老圣歌《献给上帝》和威尔斯战歌《通宵达旦》的音调。

《第四交响曲》作于1910—1916年,为两架钢琴与乐队而作。其中运用了圣歌《警卫》和《告诉我们那一夜》的曲调。

另一首《假日交响曲》,从1897年到1913年,花了大约20年时间,它由四首代表四季的乐曲构成,均可单独演奏:华盛顿诞辰(冬),装饰节(春),7月4日独立节(夏),感恩节(秋)。艾夫斯称这首作品是“在康涅狄克乡村小镇上一个小男孩的节日集锦”,是他那时代美国传统节日风俗人情的生动写照。

有些研究艾夫斯的专家,如现任密苏里大学音乐理论教授的詹姆斯·巴克,则将下列管弦乐曲亦列为交响曲:

《第一乐队套曲》(新英格兰三地:波士顿公园,普特南野营,斯托克布里奇一带宅屋基调);

《第二乐队套曲》(对祖辈的轭歌,洛克斯君山丘,来自北哈诺弗广场);

再加未完成的《第三乐队套曲》和《宇宙交响乐》,这样,艾夫斯被认为写了九首交响曲。

艾夫斯还写了一些其他乐队作品,如:《没有回答的问题》,在弦乐柔和甜蜜的旋律和声背景上,木管乐器六次突然闯入,六次发问,均无解答。构思新颖有趣。

艾夫斯的室内乐作品包括:两首弦乐四重奏,四首小提琴奏鸣曲,两首钢琴奏鸣曲,一首钢琴弦乐三重奏,以及合唱、管风琴和钢琴作品。

他还写了《114首歌曲》,题材多样,包括民歌风格的,表现爱情、愤怒、诗意等等不同情绪。歌词选自凯茨(Keats)、斯蒂文森(Stevenson)、勃朗宁(Browning)和兰多尔(Landor)等著名诗人的诗,也有夫人写的或自作的词。

勋伯格曾写道:“本世纪有一位伟人,一位作曲家。他解决了如何保存自己和如何学习的问题。他用藐视回答疏忽。他从不被迫接受夸奖和诅咒。他的名字是艾夫斯。”

10年前世界音乐界庆祝了艾夫斯百年诞辰。他写的每个音符都被演奏了,都被录了音。如果他还活着,他会感到惊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