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13635300000061

第61章 骑着马儿览河山

——听生茂的歌曲《马儿啊,你慢些走》有感

郭懿

军旅作曲家生茂,原名娄生茂,1928年6月6日出生于河北晋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乡粗犷高亢、丰富多彩的民间戏曲“丝弦”“老调”给他上了音乐启蒙的第一课,这为他以后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打下了基础。1945年他加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自此走上了革命文艺的道路。自身的音乐天赋加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勤奋自学,使青年时代的他频频进发出创作的灵感,并开始尝试写作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生茂于1950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专修科学习三年,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后,他又去过朝鲜战场,创作了不少受到志愿军指战员欢迎的歌曲。回国后,于1958年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任创作员,与晨耕、唐诃形成了“战友派歌曲”的基本创作队伍。此后,生茂的创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渐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50年代,歌唱家马国光演唱的《真是乐死人》,60年代,歌唱家马玉涛演唱的《马儿啊,你慢些走》和《看见你们格外亲》,以及后来创作《学习雷锋好榜样》《红军小怕远征难》(即《长征组歌》,与晨耕、唐诃、遇秋合作)等作品,都是由生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

《马儿啊,你慢些走》由李鉴尧作词,创作于1962年。从创作时间上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正经经历了“大跃进”“反右倾”等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歌曲创作受“浮夸风”的影响,大部分在艺术上粗制滥造,在歌词上充满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标语口号。而生茂的这首《马儿啊,你慢些走》则是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的声乐作品之一,是歌曲创作从“浮夸风”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一个标志性成就。作品以清新辽阔的旋律,通俗的歌词,真实地表达了“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全曲一共由三个部分(另有一个引子和一个间奏)组成。一开始五小节的引子,前两小节用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型×××为主,伴衬着民乐队的马铃丁当的音响,仿佛骏马奔跑时马蹄发出的声响,十分形象。后三小节全部是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型,紧凑的节奏让人有骑马奔驰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段一开始就是点题句“马儿啊,你慢些走”,情绪一下子提到了一个高点,并将“你慢些走”重复一次,鲜明地表达出“我”的兴奋和渴望的心情。

例97

每个乐句结束时所用的感叹词“啊”“哎”等,将曲调变得更加亲切,是“我”在直抒胸臆。在后半部分描述美景的旋律中,每句开头都是用切分的节奏音型,从而增强了旋律的律动感。

经过第29—36小节的间奏,情绪由欢快转为舒展、深情,为引出抒情性的第二段做了铺垫。第二部分将七个排比句安排在“没见过”三个字之下——“没见过青山滴翠美如画”,“没见过绿草茵苗如丝毯”……七句话的句式相同,但歌曲音调是时而舒展宽广,时而清新欢快,这样一松一紧的对比给人以无限回味。除了在旋律创作手法上的不断变化之外,七个“没见过”又全部用切分音的节奏写成,这样,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又蕴含着统一,体现了作曲者辩证的创作思维,给这一部分音乐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是全曲的结尾,它建立在衬字“哎”的漂亮的大拖腔上,让听众马上产生回应第一部分的感觉。然后引出“祖国啊我爱你这美丽的景色,我愿看个够总也看不够”的结束句。这部分情绪上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比第一部分更加热烈,此外还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g2,从而达到全曲的高潮,成为全曲的画龙点睛之笔。

从总体上来看,这首歌曲的风格是北方和南方地区民间音乐的融合。如全曲拖腔的运用和第一部分伴奏“紧拉慢唱”的表现方式,都是吸收了北方民间音乐的养料;而第二部分抒情性的音调则吸收了南方民歌中的音乐素材,与歌词中描写的“槟榔树下”“山村竹楼”……等南方旖旎风光达成一致。生茂自己在谈到这首歌的创作经验时也说道:“我把歌曲的感情处理为欢快、舒畅、明朗而又深情的。我在西藏、新疆、蒙古的一些高亢明朗的民歌基础上,吸收了部分南方戏曲和民歌的优美抒情的音调,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生茂:《抒革命之情——创作<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才能。周恩来总理在评价此歌时也说它是“集南北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