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92

第92章

在这些人里,容若最感兴趣的还是李纯,那位冷冰冰的大帅哥。有时候她忍不住暗暗琢磨:这个人,到底会不会温和地笑呢?会不会温柔地说话?冰封的大地,是不是也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唉,容若又忍不住暗暗叹气。自己实在是中了清穿小说的毒,想当年,读桐华的《步步惊心》,她可是不折不扣的四爷党啊。

容若一手托着头,正盯着李纯琢磨着,李纯仿佛也有了感应,冷冷的目光往这边扫来。容若连忙移开视线,看向李泌老师,暗中吐了吐舌头,思绪也从刚才的不知所云转到李泌正在说的赋税上了。

听了李泌一番话,李愬轻叹道:“两税法确实与以往税制不同。按户等征居人之税,按土地征田亩之税,每年夏秋两征。无论贫富,以土地多寡入税,均贫富,促民生,很得百姓拥戴。然而,茶税一征,虽国库立丰,但却给不少贫苦百姓带来无尽烦恼。”

饮茶在唐朝出现了空前的盛况,王公朝士,平民百姓,都以茶作为日常之饮。除了四川地区和江南地区茶风日盛外,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也是盛行饮茶,大凡交通沿线,随处都有茶摊、茶铺,不分道俗,投钱可饮,十分方便。江南各地的茶则源源北上,舟车相继,所在山积。不只江南和江北产茶,中原地区以至黄河之北也出产名茶了。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德宗开始征收茶税,十税其一,由负责对盐铁征税的盐铁转运使主管茶务。茶税之法从此被建立起来。由于当时饮茶已经蔚然成风,种植茶叶的人、以运茶贩茶为生的人很多,因此此税一征,国库立时进项滚滚。

听李愬如此说,郭钰不解地道:“茶税于国库甚为重要。李兄何出此言?”

“许多地方的茶农,因为贫困潦倒,才转为种茶。以蜀中为例,”李愬看了容若一眼:“蜀中丰饶,天下皆知。但实际上,蜀中却也有不少地方,因为地处偏僻,群山崎岖,不适合农播,因此百姓以种茶为生,勉强糊口。茶税十税其一,百姓岂非哭告无门?”

田兴笑道:“李兄这么说,可有实证?”

李愬再叹:“我此次路过蜀中,在益昌(今四川昭化)听说这样一件事。益昌令何易于,在接到开征茶税的诏令后,十分苦恼。因为益昌是个穷困之地,不征茶税,百姓都已生活得相当困苦,若要再强征什么茶税,百姓必定是死路一条。无奈中,他交待手下小吏,此税暂时不征。但违拒诏令,这乃是死罪。那小吏思虑再三,要求主动顶罪,让何县令可以以流放代替一死。何县令却道‘我既然不以保全自身一命来移害于百姓们,也决不会让你们来为我替罪。’”

听李愬提到蜀中之事,容若本就加了注意,急忙追问:“后来怎样?”

李愬语音转低:“在左右为难之际,何县令在家中的院子里支起火堆,竟投火……”

诸人听闻这样的人间惨剧,同时“啊”了一声。

田兴皱眉道:“悖诏不遵,一死了之,此事可大可小,如若被人在身后参了一本,就是倾家灭族之祸了。”

李愬摇摇头:“据说剑南蜀西节度使武大人知道此事后,默然无语,后来给了何家后人不少银两,令益昌县衙的人将何县令好好安葬。也没有再追究何县令的责任。只是新上任的县令,茶税照征不误,益昌茶农一时叫苦连天。”

诸人默默无语。

容若心中一时波涛起伏。

她虽然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有时候也帮助父亲处理一些政事,就像这次的与南诏修好。但是她本来就对政治并不太感兴趣,而且个性一向随意,喜欢结交朋友,有时也跟随在母亲身边,承欢膝下,对于外界民间的疾苦还是知之甚少。就像李愬所说的益昌征收茶税的惨剧,她竟然一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