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51

第51章

郑回长叹,脸上又现出忧虑的神色:“不瞒武公子,我们国主已经卧病半年有余了,最近虽然有了些好转,但是现在吐蕃和大唐的局势,让国主更增忧虑,日夜劳心,病情又有反复。王子寻阁劝是王后所出,一直都被视为王位的继承人。国主的弟弟逻立隆一向都有野心,国主念在是手足同胞、多年来也立了不少功劳的份上,对他一直隐忍。现在逻立隆又和吐蕃驻南诏的将军达朗玛来往甚密,明摆着要借助吐蕃的力量谋夺王位。唉,此时的南诏,可谓危机四伏啊。”

容若微微皱眉,问道:“那异牟寻国主对附吐蕃还是附唐的心意如何?”

郑回叹道:“年轻时国主因为气盛,又被吐蕃蒙蔽,才有那一年侵袭剑南的错举。大渡河之败后,国主虽未明说,但据我看来,心中却深自愧悔。再加上吐蕃在南诏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更让国主郁郁,这也是国主得病的心因。这些年来,国主也曾有心遣使和大唐结交,碍着吐蕃势力和逻立隆王爷,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容若想了想,又问:“那位寻阁劝王子,又是作何打算?”

“寻阁劝王子年纪虽轻,处事却颇有才华见地,国主生病以来,常派王子处理诸事,无不清楚明白。但对于附大唐还是附吐蕃之争,王子却一直讳莫如深,很少发表意见。”

容若点一点头,又问:“南诏百姓呢?各部族又是什么打算?”

郑回苦笑:“吐蕃在南诏积威甚深,百姓不敢反抗也是有的。可是吐蕃征税甚重,又对南诏各部族肆意欺压,对追附吐蕃有异议的部族是越来越多了。近日,因为国主六十大寿临近,各部族来进贺,不少部族是族长亲自前来,对吐蕃不满的议论也是纷纷传到国主那里。”

南诏国事的种种,虽然容若在剑南也曾有所耳闻,但却不及郑回亲自解释来得清楚。

“南诏朝中的大臣又是什么立场?”

郑回略略沉吟:“支持大唐和支持吐蕃的算是各半吧。其实关键是在大军将段俭魏那里,他手里掌握着太和城的守军三千人,控制着这城内首屈一指的武力。段俭魏此人态度却不明朗,并不特别亲近我或者达朗玛,但凡涉及亲唐还是亲吐蕃的事,都是含糊其辞地带过。”

容若沉吟片刻,抬起头:“多谢郑大人将南诏诸事直言相告。依晚辈看来,此事关键还在寻阁劝王子身上。既然吐蕃拉拢逻立隆,寻阁劝王子自然会考虑如何另添强助。”

郑回点点头:“我也如此想。不过寻阁劝王子是个非常精明的人,如何说动他,还要从长计议。”

两人正说话间,忽听得书房门外有家人禀告的声音:“启禀老爷,府外有人求见。”

郑回颇为诧异,这么晚了,居然还有人前来拜访:“是什么人?”

“那人说是奉了老爷的故人之命,前来求见老爷。因此小的们不敢耽搁,前来禀告。”

“好,知道了,我这就去见。”

郑回转头向容若道:“不知这来人是谁。抱歉,武公子,请稍坐,我去见见便回。”

容若微笑:“郑大人不必客气,请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