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48

第48章

两人一路同行,非止一日,这一天终于来到南诏国的都城太和城。

不愧是一国的都城,相比南诏其他城池,太和城颇有一番端严气象,城墙高而巍峨,来往商人旅客熙熙攘攘。

两个人进了城。容若看了看李愬,欲言又止。

李愬微微一笑:“容若,咱们当初约定是到了太和城就各自去做各自本来要做的事。现在既然已经到了,你也不用顾虑我,去吧。”

容若略有几分犹疑:“那之后呢?该去哪里找你?”

李愬微笑道:“正如你那次所说,‘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必然有再见的时候。”

他的笑容温和从容如春风,可是语气坚定有力,透着无比的信心。

被他的信心所感染,容若用力点一点头:“既然如此,李大哥,后会有期。”

太和城作为南诏的都城,城墙高大坚固,可是毕竟僻处西南小国,城里的建筑外观低矮普通。

虽然容若没有去过长安,无法和长安的天都风流相较,但是比起成都府的蜀地繁华来,这太和城也要逊色几分。

和其他所有的国都一样,在皇城附近居住的,都是这一国最有势力的权贵。容若此次想最先拜访的清平官郑回的府第就在皇城左近的一条街上。

郑回,唐朝相州人,天宝年间的举人,曾经做过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公元757年,南诏趁着大唐的安史之乱攻陷巂州,郑回被俘。当时的南诏国主阁逻凤因为郑回有才学,十分器重他,聘请他为王室教师。王孙异牟寻即位后,任命郑回为南诏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处理政事公正勤俭,颇有见地,而且积极推进汉化,主张南诏在各个方面仿效唐朝。当年阁逻凤附吐蕃反大唐,跟随吐蕃一起攻打大唐后,心中颇有悔意,命人在太和城内立了一块《南诏德化碑》,在碑文中清楚表明了南诏愿与唐恢复友好关系的愿望。这《南诏德化碑》的碑文就是郑回亲笔所书。

在来南诏之前,容若特地查了许多关于郑回的资料,知道郑回虽然被虏南诏,后来又受到南诏王室的优待,但是心中一直心存故土,盼望南诏能和大唐修好。

但是此时早已时过境迁,郑回已在南诏生活四十余年,当清平官也已经二十余年。

一个人的想法是不是会随着他的地位改变而改变?毕竟南诏现在还是吐蕃的附国,南诏国内上下的基调都是附吐蕃反唐,谁又能保证郑回不会因为地位和权力的关系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视自己的故国为敌人?

容若先找了家客栈住下。看她是汉人,店里的伙计虽然不是很热情,但也没有拒之门外。

太和城作为南诏的都城,来往各国各族的人都不少。虽然南诏和大唐的仍然处于敌对地位,但是并不妨碍民间的往来贸易。

容若先让店伙计将雪月牵去马厩,嘱咐多加清水和上好的马料,自己随便要了些饭菜,吃过之后,又小睡休息一阵。醒来之后,容若叫店伙计打来了清水,略作梳洗整理完毕,换了一身深色的衣裳,将随身要带的东西整理好,看了看外面天色也黑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