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43

第43章

范老丈和范婆婆相视一望,脸上更是流露出无奈的神情:“不瞒武公子你啊,我们村子里,最近确实有不少人家离开了。”

“那又是为何呢?”

范老丈摇头叹息:“本来,这里虽荒僻,倒也逍遥自在。这一片归山那边的临郭城管辖,临郭城的驻军使是清平官郑大人的门生。郑大人是汉人,所以这位驻军使虽是南诏人,却也不难为汉人。可是去年临郭城里来了位吐蕃的监军,这位监军自上任起就横征暴敛,想出种种法子要我们交粮食、交银子,还总是想出种种折辱汉人的举动。驻军使也十分无奈。我们村子里有些人家不堪忍受,就偷偷逃离了这里,据说有的还逃去了大唐。”

容若闻言,双眉微皱,又问:“那老丈您又有什么打算?”

范老丈长叹一声:“要是依着我们老两口,跟着其他人家走了也就算了。虽然没去过大唐,可那里毕竟是我们家乡所在,祖辈也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回去。不过我们老两口还有一个儿子,在驻军使手下做事,所以也不好随便走啊。”

范婆婆忍不住插嘴:“文叔那孩子也是,我早就说过让他不要从军,更何况是从南诏的军,保不定有一天就要为了吐蕃上战场和大唐打仗。唉,这孩子,全忘了他大哥的教训哪。”说着,已经是泫然若泣。

范老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老伴:“孩子大了,他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吧。”

又转头向容若道:“我们老两口,本来有三个儿子。当年南诏跟着吐蕃攻剑南,国主强行征兵,老大被迫去了。本来以为是汉人,不得重用,也没什么太大的危险。谁知被派去填坑铺路,不小心摔下山崖,又不得救治,就……”

范老丈边说边摇头,脸上神情凄恻。范婆婆更是背过脸去频频拭泪。

南诏的兵制是摹仿唐初的府兵制,除了少数常备兵外,其他都是在有战事的时候征集普通人服兵役。服兵役者自带粮食、军械、盔甲。军法规定兵士前面受伤,允许治疗,如背后受伤,即行杀戮。在南诏国内地位不高的一些族裔,往往在征战的时候被分配做冲锋兵或者其他一些艰苦的工作,而由南诏兵在后面监阵,斩杀行动不力的人。这些地位低下的族裔在受伤后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九死一生。

范老丈紧接着又道:“老二哪,前几年发急病,也去了。现在就剩下文叔这个老三,比两个哥哥更有主意,说驻军使对他有知遇之恩,也不因为他是汉人而歧视他,所以愿意跟着驻军使做事,一直都在临郭城里,偶尔才回家来。唉,只是现在这个吐蕃监军来了,文叔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正说着,忽听外面有人高声叫道:“爹,娘,我回来了。”

范老丈疑惑:“是文叔的声音。这孩子,今天怎么回来了?”

范婆婆连忙迎出去。

不一会儿,听到院子里传来对话声:“文叔,你怎么今天这么晚回来了?”

“咳,娘,没什么事,就是回来看看爹和娘。”

说着话,一个人跟在范婆婆后面挑帘子进来,身材高大,肤色黝黑,神情稳重踏实,只是眉目间似乎笼着一股抑郁之色。

范文叔见了容若,一怔,转头看向范老丈:“爹,有客人?”

容若已经长身而起,一揖见礼,又将来历去处说了一遍。

她容色清丽,言语谦和,原本就极易让人心生好感。

范文叔本来也是个精明的人物,又在驻军使手下效力多年。但一来见了汉人心中油然而生亲近之意,二来此时心中有事,也就没再多想,寒暄还礼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