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37

第37章

容若扬起头,朗声道:“怎么去不得?保家卫国,驱逐胡虏,如何能分男女?再说,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本朝也有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助高祖皇帝平定天下,我去南诏又算得了什么?”

容若转头看向武元衡:“父亲大人,女儿自幼就说过,驰骋山河,逐敌护国,男儿能做的事,女儿都能做。”

武元衡看着女儿澄澈坚定的目光,心中一动,想起她不到四岁的时候就背诵“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且她武艺高强,在剑南军中已经罕逢对手,为人又心思缜密,胆大心细,确实是去南诏说服异牟寻的最佳人选。

一念及此,武元衡点了点头:“好,就派你带着为父的亲笔书信去南诏走这一趟。”

韦皋嘴唇微动,似乎还打算说什么,可是抬头,恰好对上容若的碧清双目,话到嘴边,又只得咽了回去。

武元衡又扫视了一遍诸人,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虽然吐蕃未动,我们也要整军西进了。大军十日后出发。今日已晚,各位暂且回去,各司职守,筹备相关事宜。从明日起,我会与各位陆续商议具体计划。”

从第二日开始,武元衡就特别忙碌起来。

先是准备上表朝廷,报告吐蕃动向、蜀西剑南道的安排。再与文官们商议如何整治地方治安,安民抚民,在打仗期间如何保证后方安定团结。其后从军需、粮草、马匹、辎重,到行军路线、计划、时间表,无一不要考虑得当。

武容若也没有闲着。

去南诏所要带的随身物品,不能多,但是一定要考虑全面,少而精就是对整理行装的一个大考验。

既然要去说服南诏国王,那么对于南诏的风土人情,大唐、吐蕃、南诏三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关系,都要有所了解。既然没有互联网,那么找人细细请教、翻阅典籍,也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此外,安抚武夫人,让她放宽心,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刚开始听闻女儿要去南诏,武夫人确实烦恼了一阵。

看着母亲紧锁的眉头,容若轻松笑道:“娘不用为女儿担心,女儿的一身武艺,即使劝说那国王不成,从南诏逃回来也是不成问题的。女儿能实现幼时的心愿,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娘应该替女儿高兴才是。”

武夫人想到容若自幼就很有主见,对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坚持到底,此次既然下定决心要去南诏,那么势必不会半途而废。自己所能做的,也就是让女儿没有后顾之忧而已。所以也尽量放开心绪,帮助女儿整理行装。

十日时间,一晃而过。这一日已经到了大军出发的时候。

根据这段时间以来的商讨结果,武元衡身为总领西川剑南军政要务的节度使,需要坐镇成都,因此任命司马韦皋总领此次西征人马,周从义为副手,刘辟、杨孝、公孙等人都领兵随行。为了避人耳目,在大军出发后,武容若再赶赴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