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慈恩寺,郭凝香忍不住开口问道:“母亲,您今日为何这样小题大作呢?”
长公主瞟了女儿一眼,沉声道:“凝香,你记住,待人就是要恩威并施,一开始立下怎样的规矩,就是怎样的了。尤其是这样自持有些才貌的女子,更是不能让她们得了意,总要寻些地方打压下去才好。”
凝香一怔:“母亲,不必如此吧?”
长公主停住脚步,看着女儿,叹道:“凝香,你自幼在王府里娇生惯养,怎么知道那些平常人家出来的女子的心思,哪个不想捡个高枝,飞上去便变成了凤凰?你不做足了规矩给她们看,怕是日后真要骑在你头上了。”
凝香低下头去:“可是女儿看那位武姑娘倒不是那样的人。”
长公主“哼”了一声:“总要未雨绸缪些才好。凝香啊,你现在是广陵王妃,广陵王府里当家主事的人,日后纯儿可是要……”
说到此处,长公主顿了顿,瞟了一眼跟随的侍女和护卫,见他们都远远地跟在身后,并没有什么人能听到她们母女的对话,才又低声道:“你是要母仪天下的。但凡宫里、府里出入的女子,总要上心些,旁人没想到的,你都得先想到,该立威的立威,该防着的就该防着。”
凝香再少不更事,也知道母亲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好,便恭顺地答道:“是,母亲,凝香知道了。”
进入大雁塔塔底的石门,抬头便看到门楣门框上的精美的线刻佛像各式砖雕。两侧的石碑刻着太宗皇帝(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高宗皇帝(李治)撰写的《述三藏圣教序记》碑文,都是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笔书。
容若点头赞道:“铁画银钩,果然名不虚传。”
李纬抬了抬下颌:“里面还有呢。”
两个人进到大雁塔的第一层,只见四壁处处都是题句,仔细察看内容落款,竟都是些名动一时的人物。
容若边看边道:“这便是雁塔题名了吧?”
李纬道:“武姑娘也知道?”
容若笑道:“进士及第之后,杏园赐宴,曲江流饮,雁塔题名,谁人不知呢?不是说‘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吗?”
李纬放声大笑道:“还有这样的说法?我倒是头一回听说。”
二人一路向上,一路观看塔上古迹,一路说说谈谈,不知不觉已经上到塔的最高一层。
从塔窗看出去,千门万户、紫陌红尘的长安城便在远处,令人胸中不由得又生出万千豪情。那里有飘着如酥小雨的天街,有照耀万户捣衣的明月,有金井栏上的络纬秋啼。
容若叹道:“‘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从这里望出去,长安果然又是与众不同。”
李纬也静静地望着远处的长安城,突然笑道:“后面还有几句呢。‘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富贵荣华,也不过如此而已。”
他是大唐的亲王,真正的天潢贵胄,却有这样的感慨。容若也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李纬似乎也觉得这个话题与眼前景物不相称,侧过头来问容若道:“武姑娘可知道此塔为何以雁为名?”
容若摇摇头:“这我倒还不知道。”
李纬眼望远处,悠然地道:“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到,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因陀罗势罗娄河山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便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就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法师曾经瞻仰过这座雁塔。回到长安后,玄奘法师为了存放带回的经书佛像,便建造了一座仿雁塔形式的塔,便以雁为名。后来高宗皇帝为纪念长孙皇后,又在这塔中为长孙皇后祈福,令这座塔又有了别的涵义。”
容若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大雁坠地的典故竟这样多。”
李纬转过头来,奇道:“还有什么典故,我怎么没听说过?”
容若心中思量,那原是后世到了元朝才有的故事,只得托辞道:“我以前遇到过一个写曲子词的人,叫元好问,他写过一首名为《雁邱词》的曲子词。据他说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捕雁为生的人,这个人说了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这个捕雁把捕到的大雁杀死之后,谁料到脱网之雁也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人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称为‘雁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