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川王这马车虽然装饰得并不豪华,但是车厢里却甚是舒适,座位上铺着软软的椅垫,车窗上卷着细细的湘妃竹帘。
李纬看着坐在对面的容若:“武姑娘怎么和那宫市的事扯上了关联?”
“只是在路上路过而已,看那樵夫可怜,忍不住照应了他一下。”
李纬摇了摇头:“宫市的事,牵涉甚大。这次到罢了,武姑娘下次遇到可要慎重一些。”
容若点点头:“我明白,这次是我鲁莽了,如果不是遇到王爷,还不知该怎么收场。”
李纬一笑:“这次只是遇到京兆尹的手下,如果是遇到宫市使,怕也不是这么容易。”
容若这时倒也有些好奇起来:“洋川王的名头也不管用?”
李纬混不在意似地点了点头,脸上仍然带着笑容:“正是。这宫里的事啊,复杂得很呢,别说是我了,就算是我大哥、我父王太子殿下,也得加倍小心。”
容若没料到他居然如此直率,心里对他的好感又多了两分。
容若想起刚才她一直在思量的事,忍不住出言询问:“既然宫市如此扰民,为何没有人出言进谏,请皇上改了规矩?”
听容若这么问,李纬收敛了笑容,一双眼睛停留在容若脸上,看了半晌,突然又笑道:“既然武姑娘直言相问,我也不妨直言相告。”
李纬伸长了双腿,坐得更舒服一些,道:“前年徐州刺史张建封入朝,也如武姑娘今日一般在路上碰到这等事,因此单独觐见时,便向皇上说了不少话。当时呢,皇上也被他说得有些心动,便同意考虑裁撤宫市的事。”
容若点点头:“这位张大人倒是个有胆识有担当的。可是后来为何却没有裁撤成?”
“后来皇上又召来判度支苏弁,问他的意见。苏弁言道,京城里有许多人游手好闲,没有谋生手段,还要仰仗宫市往来交易,才能糊口。皇上听苏弁此言,以为有礼,从此以后再有人劝谏宫市的,都一律不听。”
容若一怔:“难道太子和亲王们的话都不行?”
李纬轻轻一笑:“这里面倒也有别的缘故。上回我父王太子殿下也与侍读们说起宫市这事,太子殿下一时激愤,怒道:‘我见了皇上,当极力劝谏这件事。”侍读们倒也众口称赞,都说太子贤明。可是,”李纬嘴角微微一抿:“其中有个叫作王叔文的侍读,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太子殿下心下觉得奇怪,便待众人都退走后,特地叫王叔文留下,问他为何一言不发,难道不觉得宫市弊端甚多吗?”
容若点头道:“是啊,难道这王叔文另有看法?”
“王叔文回道:‘叔文蒙太子信任,有所见解,哪敢不说出来。但本朝制度,太子的职任,只应当关心皇上的寝食安否,不准干预宫外的事。皇上在位已久,如果有人乘机挑拨离间,说殿下收揽人心,皇上怀疑起来,殿下要辩白也难了。’”
李纬眼望马车窗外,悠悠地道:“太子殿下听了王叔文这一番话后,恍然大悟,感泣言道:‘若不是先生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一点。’从此之后,太子对宫市之事也再也不置一词,反而对王叔文更加尊重,极为信任,东宫里的一切事情,都依靠王叔文裁量决定。”
容若听罢,心下十分感慨。这便是帝王之家,即使亲如父子兄弟,也免不了步步为营,处处提防小心。想起那个人,他,便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忍不住又是一声叹息。
李纬转过头来看向容若:“现在,武姑娘可知道为何宫市肆虐,却无人出言进谏了吧?连太子殿下都是如此,其他人又有什么好说?”
容若点了点头:“多谢洋川王为我解惑。”
李纬伸了伸手臂,舒展了一下筋骨,笑道:“不过是我知道,刚巧武姑娘又问起来罢了。”
容若微微一笑:“原来洋川王如此坦诚,对一个初相识的人也知无不言。”
李纬也不答话,双目明亮,望着容若的眼睛,脸上还是带着那样不羁的笑容,似乎没有什么事能让他真正放在心上。
正在这时,马车停了下来,一个随从走到车前行礼道:“王爷,已经到了宫门。”
容若开口道:“多谢王爷一路相送,武容若告辞了。”
李纬含笑点点了头。
容若下了马车,马车又载着洋川王向另一道宫门驶去,车上的竹帘垂下来的一瞬间,容若听见李纬悠悠地叹了口气,低声说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