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173

第173章

这是长安城里的一条主干道。由于长安城实行里坊制,整个古城由东西南北纵横的要道分为数十个坊,家家户户住所均是朝着坊内开门的。真正来到长安,容若才知道,原来从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熙熙攘攘的情形是只能出现在坊内的,而不可能出现在联系坊间的要道上。

平日里这条主干道上,也就是供车马行人往来,可是今日里却有个人正站在道路中间捶胸顿足。更奇怪的是,经过他身边的人都行色匆匆,偶尔驻足片刻,看这个人一眼,听他哭喊两句,也立刻转回头去,急急地走开了。

容若皱了皱眉头。

父亲武元衡的嘱咐还言犹在耳,李纯所说的话她也没有忘,为着谨慎,她原该绕开这条路。可是这条路却是她此刻的必经之路,而且,究竟是什么事呢?让这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此时出云带着容若已经走到那人近前。

那人看衣着打扮,不过是个普通的樵夫,一身旧衣打着补丁,腰带上还别着砍柴用的斧头,脚上一双布鞋已经磨烂露出了脚趾头,脸色灰黄憔悴。他一边顿足,一边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天杀的阉人!我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全家人都等着这柴禾换钱买米下锅呢!你们拿走了我的柴禾,却不给钱,我全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声泪俱下。

容若脑中立刻闪现两个词,宫市,白望。

中唐以来,宫庭之中购办日用货物都由当势的宦官负责,称为宫市使。宫市使下置有数百小宦官,专门到宫外采购宫里需要的各种东西。这些宦官们在集市上见到老百姓出卖货物,只要他们看中的、需要的,就强行购买,往往付的价钱远低于货品实际的价值,有时甚至只付十分之一的价钱。后来,有的宦官索性在街上瞭望,看中了什么,抢了就走,这种又叫做“白望”。江潇然在中学时就学过白居易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老翁,辛辛苦苦烧出的千余斤炭,就是这样被“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宦官们白望走了的。

眼前这樵夫看来也是个烈性子的人,被抢走了柴禾,越想越是愤怒,干脆站在大街之上骂起来。既然与宫中相关,也难怪周围这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了。

容若本也该像那些路人那样,匆匆走过,充耳不闻。可是那樵夫声音凄厉,脸上表情绝望,竟让容若不忍离去。

容若微一踌躇,正在考虑是否该给这樵夫一些钱,打发他回家去便了。心中却也深知这也只是能救得眼前这一个,实在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正在此时,远远奔来一队人,纷纷手执绳索兵刃。奔到近前,其中一个向那樵夫一指:“就是这个人,胆大包天,敢当街毁谤中使,违逆天子!”

那樵夫大叫:“明明是那些人抢走了我的柴禾!逼得我一家没有活路!”

当先一个看似头目的官员冷笑道:“还敢狡辩!先抓回去再说。”

不由分说,那一群人已经围了过来。

容若再也顾不得多想,跳下马来,叱道:“不分青红皂白,怎么就随便抓人?”

见到有人阻挡,这群人都是一怔。

那当先的头目也算有些见识,见面前这个少女容貌清雅秀丽,气度高华,衣饰不俗,骑的马神骏无比,便知必然是个有来历的,脸上本来凶神恶煞似的神情都暂时收敛起来,放缓语气道:“这位小姐,我们是京兆尹李实大人的手下,专门负责长安城里的日常治安。这樵夫目无法纪,当街对皇上的旨意不服,我们要捉他去问罪。此事与小姐无关,还请小姐让一让。”

眼见大祸临头,那樵夫也不再捶胸顿足地大骂,心下也有几分着慌。眼见容若拦着这群人,像见了救星,忙道:“这位小姐行好心救救小人,小人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容若点点头:“我明白。”又向那官员道:“你们既然是统管长安城治安的父母官,就该为民做主。刚才有人抢他柴禾的时候不来,此时却来捉他问罪,这就没有道理了。”

那官员分辩道:“可是,这是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