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月落长安
1363300000012

第12章

十四岁的武容若看向铜镜。

铜镜里映出一张清丽的容颜,眉如远山,神凝秋水,肤若凝脂,一双眼睛顾盼间神采飞扬。

武氏一族有着天然好基因,出尽了俊男美女。

最出名的美女当然是则天皇帝武媚娘,能从太宗的才人,感业寺尼姑,做到高宗的昭仪、皇后,凭借的不止是高超的政治手腕,最重要的还是那一张倾国倾城的脸。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也是著名的美男子,英俊的面孔,翩翩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得尽了太平公主、中宗的皇后韦氏、还有昭仪上官婉儿的喜欢。

武家另外一个著名的美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惠妃娘娘,死后被追封的“贞顺皇后”。提起唐玄宗,现代人往往直接想起杨贵妃,却不知道远在杨贵妃是寿王妃之前,宠冠后宫的却是武惠妃。如果不是武惠妃早亡,杨贵妃能否进宫都是未知之数,就更不一定会有后来“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专宠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了。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江潇然也不会说“美貌有什么用”。

才华当然重要,但是美丽会额外增加分数。

更何况这是在唐朝,连为官为仕都首先注重皮相美丑。

开元年间的名相张九龄,后来虽然被罢相,但是其翩翩神采仍然让玄宗皇帝念念不忘。其后每逢有人荐引公卿,玄宗皇帝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唐朝对容貌和举止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了。

大概也是得了俊雅风度的益,当然更多的是由于处理政务清明有理,文采斐然,官声不错。十几年来,武元衡的官职一直在步步高升,本来一直做着外放的官,三年前又一纸诏令宣入长安,授了右司郎中,算是进了大唐朝廷的中枢机构。

既然穿越来了唐朝,不去看看长安的繁华就真是太亏了。

可是偏生不巧,那年武夫人生了一场大病,不能跟着武元衡入京随行,容若也随侍在母亲身边。武元衡只得单身进京就职。

虽然没见识到长安的繁华,不过容若也并没有觉得太过遗憾。

以后的机会一定有的是,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相比较而言,她在这个时空的娘亲的健康状况当然是更重要了。

武夫人这一场病生得委实不轻,远近有名的大夫都请遍了,都说是“素秉体弱,近年来又多思虑,操劳家务,没别的法子,只是静养”。

幸好武元衡的官已经做得够大,俸禄够多,家里下人也多了起来,事事不需要武夫人亲力亲为。而且武夫人见容若年纪也渐长,又一向聪明伶俐,很多事情也放心交给她去安排处理。

少操心少劳作,病好得就快些。待到武夫人渐渐精神好起来,身体也好了些,能够远行了,武元衡又外放了剑南西川节度使。

于是,容若带着母亲家人直接入蜀与父亲相见,一家人才算团聚。

虽然一直无缘目睹长安城的繁华气象,但是相比起来,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能聚在一起,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