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13632600000016

第16章 情绪与养生保健(4)

2.好情绪是治病的良药、健康所必需

好情绪是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老子说:“和合潜通,得长生也。”《内经》则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好情绪会对人体发生两个作用效果。第一,好情绪能够替代使人饱受压力与折磨的坏情绪;第二,好情绪会令垂体受到影响,致使内分泌、植物神经、内脏功能收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好情绪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情绪免疫的疗效;好情绪治疗疾病比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效,甚至能发生奇迹。好情绪能使人延年益寿,通过对世界上百岁老人的调查显示,健康的百岁老人都有快乐高兴的性格。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好情绪作用于人体的例子。

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他还发现外科大夫不喜欢给心情抑郁的人动手术,有抑郁情绪的病人手术后常常发生并发症。

美国塞雷博士做了如下的试验:将一些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是因种种原因造成常有不愉快情绪的儿童,一组为家庭和睦幸福常有愉快情绪的儿童,他让这两组孩子同吃一样的饭菜,但让他们仍生活在各自的生活圈子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结果发现愉快组的儿童都明显地长胖了,有些体重还超出了正常范围;而那些不愉快组的儿童,体重还是没有收到正常标准。他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怀有愉快情绪的孩子,他们的脑下垂体受到最佳刺激,氨基酸转换成蛋白质的量也是合适的。而那些常有不愉快情绪的孩子因为脑下垂体受到压抑而发生过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这个研究还发现,不愉快孩子组的儿童还得了很多传染病,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度分泌使他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降低。

国外有一个女性因大出血而住进了医院,她的病情十分严重,医院里的医生都以为她将不久于人世。然而,这位女性有着坚定而愉快的自信心,她确信,她一定能走出医院,在医院里,她对每个人都微笑。很快,她康复了并健康地走出了医院。医生们在分析此病例时说,她的精神疗法对病情的转危为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怎样保持好情绪

巴甫洛夫曾说过:“愉快能够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能够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但好情绪该怎样保持呢?下面就将美国约翰·辛德勒博士保持健康情绪的12大忠告辑录如下:

①保持生活简单。

②不要杞人忧天。

③学会热爱工作。

④培养良好嗜好。

⑤懂得知足常乐。

⑥学会喜欢他人。

⑦说话令人愉悦。

⑧学会反败为胜。

⑨遇事决定果断。

⑩懂得珍惜今日。

学会计划行事。

远离生活烦恼。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你就会生活的快乐,你就会有健康的好情绪。

§§§第九节笑与静是维系好情绪的根本

前面已经讲过,好情绪的心理表现有好多种,但笑与静却是维系好情绪的根本。笑而静对身体的保健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笑与静的保健作用。

1.笑

1.笑的含义笑是一种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复杂现象。好情绪的外在显现便是笑。能够说,好情绪是笑的基础,笑是好情绪的表现。心理学家与生理学家发现,人类共有18种笑,其中,只有发白内心的笑、自然流露出来的笑才有益于健康,其他如奸笑、傻笑、皮笑肉不笑,均与健康无益。

但是,笑也应适度有节。因为暴喜或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笑,便是一种应激。大脑受到此应激后,交感神经兴奋会释放大量肾卜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倘若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气血与脏器的紊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或刚动过手术的人及怀孕女性应当留心避免大笑与狂笑,以避免“乐极生悲”。就是平常人,大笑时,也应掌握分寸,以避免“过喜伤心”。

2.笑的保健作用著名作家乔纳坦·斯威夫特说过:“世界上三位最好的医生就是饮食、休息和愉快的笑声。”每天能有几次发自内心的笑,对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增进健康很有益处。

现代医学证实,发自内心快乐的笑,能刺激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并可使血流加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抗体和干扰素增加,强化免疫功能。发自内心的笑,还能使脑垂体释放内源性欣性物质——阿片肽,对消除紧张,减少焦虑、振奋精神、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独到之处。发自内心的笑对阻断疾病的恶性循环,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都有相当的作用。

生理学家们还发现,在笑的过程中,人体各个器官犹如在做保健按摩体操,它能使人的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良好的锻炼与改善,使其功能增强。笑还能促使面部血液循环加速,而有养颜美容的作用。

下面举儿个例子来说明笑能健身与治病。

美国的一位女心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做了如下的试验:这位女心理学家首先收集了自愿参加测试者的唾液标本,以便计算唾液中的免疫细胞。接着她组织这些学生观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较轻松愉快的动物故事片,另一部是令人发笑的滑稽片。每看完一部电影,她都重新收集受试者的唾液加以分析。结果发现,看完第一部动物片后,受试者的唾液没有发现免疫状态方面的改变;而看完第二部令人发笑的滑稽片后,受试者唾液中的免疫细胞明显增多了。由此,这位女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发自内心的笑,能够在瞬间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为证明笑和大脑中的“快感中枢”的关系,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刺激小白鼠和猴子大脑中的“快感中枢”使这些动物把美味、性兴奋、愉快、松弛等多种美好感觉复制出来。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因为工作过分紧张而患上了精神病,久治不愈。后来,家人为他请来一位名医。这位名医仔细地询问了法拉第得病原因与经过后,没开任何药方,只是告诉其家人:只要让法拉第高兴地笑起来,他的病就会好。因此家里人常让他去看喜剧、马戏、滑稽节目,节目里的情节与演员的幽默诙谐的表演,常使法拉第大笑不已,结果,他的病很快就好了。由此“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也成为法拉第的一句名言。

我国金元时代的名医张子和为一太守治病,当他得知这位太守是因忧郁而得病时,便对太守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太守听了,不觉大笑说:一个男人怎么会得月经不调病。之后,这位太守每每想起张子和为其诊病的话,就常常发笑。结果,他的病很快便好了。这其实是张子和在应用“喜制郁”的中医心理治病疗法。

3.要保持笑口常开笑口常开,是自我心态情绪的一种调节,是个体心身与环境的一种适应状态,是保持心理平衡所必需的。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却创造了很多成果。”学会笑,就能够笑可笑之人,笑可笑之物,也能嘲笑和改善自身的可笑之处,消除不健康的情绪。古今中外的事例都说明,谁能快乐一生,笑得持久、笑到最后,谁便活得最好。

2.静

1.静的含义这里的静是指心静,心静是人体心态情绪调节的最高境界,有平静、宁静、虚静之意。但心静绝不是如枯木立地一样的呆静。傻子傻坐时的傻静。心静是以单纯、清淡、幽远、兴趣、专注的内心造像,以净其心意,对内心各种烦乱及一切波澜起伏的纷乱杂象的扫灭。

心静是一种哲学、一种境界。一个人倘若能在生活中经常保持心静的心态情绪,那么,其人生将充满无限的喜悦与充实,生命能得以真正的快乐与健康。

2.心静与健康老子的《道德经》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当今,在世界各地的养生保健热中,很多国外人士都研究与汲取其养生精华。老子把他对生命的认识与论述总结为:“虚静——归根复命”。《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老子认为,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其规律,都离不开虚静状态。对于人,也只有经常保持虚静的心态才能够恢复生命的本能,延缓衰老。

现代医学已证实,人在高度的心静时,自主稳定性提高,脑电波高度有序,大脑思维能力最佳,人体的各种激素与内分泌都向健康方向调节,对健脑防病,延缓衰老有着特别的作用。在心静时,人们常表现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心情舒畅、记忆力增强,灵感突至。

巴甫洛夫也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组年龄相同的狗放在安静优雅的环境中给予充足的食物饲养,作为对照组;他把另一组同龄狗作为实验组,食物与对照组的狗相同,只是所处环境嘈杂,不时给以强烈的外界刺激,使它们不得安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对照,发现实验组的狗发生了掉牙、脱毛、行动迟缓、瘦弱无力、行为怪僻等明显的衰老与多病现象。而对照组的狗仍然活得很健壮。有人用小白鼠做类似的实验,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

《左传》里也有这么一篇记载:有个王侯跟夫人说,我最近心里烦乱得很,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夫人回答说:“王心荡,王禄尽矣。”意思是说,你既然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将会丧失。果然,没隔多久,这位王侯便因病去世了。

中医理论认为,人不能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便可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气血积滞,经络不通。气变生百病,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治疗疾病时,常常强调患者把“安心调养”放在首位,以减少负性情绪对生命能量的干扰。

笔者在3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发现,村里的一些80多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她)们尽管生活得很简单、艰苦,也不讲究什么饮食营养,也不刻意地注重锻炼,但他们一生却没得过什么大病,有的连医院的门也没进过,平时也很少服药,但他(她)们都有平静知足的心态,这也许是他们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吧。

亚力西斯·柯锐尔博士通过观察总结说:“在现代城市的混乱中,只有能维持内心平衡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经病。”

3.怎样保持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平静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存在某些努力和困难,因为内心平静的过程是靠自我调整来进行的。但生活却告知人们,平静心态的获得谈何容易,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尘寰之中,引诱包围着我们,看得见的物欲、色欲、看不见的虚名在作弄着我们,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最真切地写照。人们无止境地贪求外物的欲望,常使人们难以自拔,心情也为此而烦乱不安,难以平静。

由此,人们必须认识到生命的本真、生活的真趣,用强有力的意志抵御各种非分的物欲对自己的诱惹和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平静的心态获得与保持,才可谈得上归根复命。对此中国古人早有认识,他们说:“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卡耐基也说:“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住在哪里,我们有什么物质,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物质条件没有多少关系。”

看来,获得并保持内心平静的秘诀十分简单,只要靠你的明智,改变你的心境,无论在得意时或失意时能保持一颗知足、豁达、快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