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13632600000014

第14章 情绪与养生保健(2)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当情绪受到较大的刺激后,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泌乳减少、性欲下降等现象;男人会出现阳痿、早泄。甚者,还会使人们患上高血压、心绞痛、癌症、糖尿病等心身疾病。总之,不良情绪会扰乱内分泌的平稳与稳定,从而引发多种疾病,这是当今医学界的共识。

2.情绪与神经

在神经系统中,生理学上把和情绪有关的那部分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脑部中心位于视丘下部,同时也是脑下垂体刺激中心。

植物神经也称为自主神经或内脏神经,是指支配内脏器官、血管、腺体等器官的神经。在中枢神经的调节和控制下,植物神经系统保证其所管辖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使人体准确地适应环境、维持健康。如,天热时,汗腺会开放,出汗会增多,天冷时,汗腺关闭,出汗减少;睡眠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受到抑制,觉醒时大脑皮质发生兴奋。植物神经根据功能和部位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反的,大部分内脏器官都受这两种神经的双重支配。

倘若植物神经系统有障碍,出现功能紊乱,则受其支配的内脏器官也会随之乱了“方寸”,如不该心跳快时心跳加速,不该出汗时大汗淋漓,该睡眠时出现兴奋等等,时间稍长,必然会出现疾患,影响健康。

情绪会对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很大的影响。如,有些人的胃部疼痛、心前区疼痛、头皮疼痛、胸胁疼痛、普通头痛、偏头痛、肌肉疼痛等疼痛病症,一些人的肠胃内的胀气,胸部的憋闷痛疼,咽部的不适及一些说不清楚的病症,多与由情绪引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情绪与免疫

体内的免疫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神经、内分泌构成网络,这个网络叫做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免疫与神经、内分泌之问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调节的。

国内外的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导致人们的剧烈或长期恐惧、悲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能使得免疫系统的胸腺功能失调,T淋巴细胞成熟延缓,抑制抗体的发生及反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降低白细胞的活动能力,干扰淋巴细胞再循环而导致淋巴组织退化等现象,使免疫稳定与免疫监视功能出现障碍,由此而使免疫功能下降和失调,诱发免疫性疾病与心身疾病。

1977年巴特洛夫等人研究了澳大利亚因火车失事死亡者的配偶,发现丧偶后第5周时,这些配偶的淋巴组织的功能明显受到抑制,T淋巴细胞的反应比对照组低10倍,这项调查结果表明恶性事件后,剧烈的负性情绪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国外还有报道:在1934年抗菌素还没有问世时,有个男人得了。肾部感染,因为这个男人的性格变得暴躁与焦虑,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种种迹象表明是他的病情使他情绪紧张,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又刺激垂体分泌出过多的促肾上腺素而使病情加重。但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原始宗教的治病术士,此术士想办法使他改变了坏情绪,变得高兴起来。结果,他的病好了。这个病例说明:病人随着情绪由不愉快变为愉快的过程,神经得到了放松,内分泌也趋于平衡,随之而来的是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增强,所以他的肾部感染没有抗菌素也治好了。

随着人们对情绪与免疫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免疫学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兴起了一支新学科,专门研究心理情绪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免疫学”。

4.情绪与皮肤

皮肤在身体的最表层,但却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的变化往往影响到皮肤与表情,俗话说:“相随心变”。如:一个人常处于愉悦、平静、善良的情绪之中,其面色多红润光泽,也很少有皮肤病的发生。这是因为好情绪会使气血协调,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正常,使面部及全身皮肤血流运行通畅。因此,人的容貌及全身皮肤就显得健康美丽。所以说:好情绪是最佳的美容护肤剂,比任何化妆品与药物都有效。

反之,长期的不愉快情绪,如紧张、生气、自卑、抑郁、焦虑等会干扰大脑皮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全身的功能。在容貌与皮肤的显现上,表现出容貌的憔悴与苍老,会出现面部黄褐斑、痤疮、湿疹、异位性皮炎、斑秃、脱发、荨麻疹、银屑病、酒糟鼻等皮肤病。动物实验也证实:让大白鼠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使之出现紧张、惊恐的情绪,结果大白鼠除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外,还出现毛色憔悴、没有光泽、皮肤干燥、容易掉毛、皮炎等现象。因此说,负性情绪是容貌衰老与多种皮肤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持容貌的美与皮肤的健康,好的情绪最为重要,这也是“心宽使人美”的道理所在。

§§§第五节情绪与饮食、运动、睡眠

1.情绪与饮食

人的营养状况不仅取决于吃什么,还取决于吸收什么。俗话说:“以好的心情进餐,即便吃粗食淡饭,也胜似美味佳肴。”这说明进食时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健康。

就餐时如能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能够使中枢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适度兴奋,这时胃肠蠕动及胆囊收缩均会加强,这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各脏器的健康均有益处。

情绪不好时,受影响最明显、最快的也是消化系统。人们往往因情绪不好而没有胃口或食欲不振,哪怕勉强进食,吃下去也很不舒服,还会诱发一些疾病。这都是因为情绪不好时,肠胃功能发生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致。因此,进餐时应善于调整自己,要以平静、愉快的心态去进餐。

2.情绪与运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生理功能,情绪与大脑的神经中枢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波动会扩散到肌体的全身,并会在全身的神经、血管、内脏、肌肉中留下痕迹,这一痕迹同样也影响着运动健身的效果。

由此,在做健身运动时,有个好的情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反之,带着不愉快的情绪或思想去锻炼,这不仅会影响健身的效果,还会出现偏差或事故。所以锻炼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尤为重要。

3.情绪与睡眠

现代生理学认为情绪与睡眠的关系十分密切。失眠的原因之一,就是情绪上的心理因素所致。如:精神紧张、七情偏激、心事重重、神魂不安等都可导致失眠。有些人在睡眠中常做噩梦、不愉快的梦也都与情绪相关。长期失眠会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的正常节律被打乱。下丘脑睡眠生物钟的功能紊乱,便会导致出现神经衰弱或心身类疾病。

倘若一个人能每天以愉快平静的情绪去入睡,那么就会减少失眠现象的发生,也不会有噩梦的出现,而睡醒之后精神显得十分充沛。人们常说:“心宽好人眠”,道理也就在此。所以,保持好的情绪去睡眠,也是健身的秘诀之一。

§§§第六节情绪与情绪诱发病

1.情绪诱发病的概念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但有很多病却是由不良情绪因素导致的,我们把这类病叫做情绪诱发病。

情绪诱发病被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身疾病”。“心”指的是心理、情绪、精神;“身”指的是人的躯体。心身疾病主要是因为心理的因素影响了身体健康,并且形成了疾病;或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心理与情绪因素起主导作用加重疾病。这类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中,情绪和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美国人称心身疾病为“心理生理疾病”。

对于情绪诱发疾病的认识,我国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有所论述。《内业中说:“人生生也,必从(情绪)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西方医学直到19世纪才开始认识到,情绪此心理因素能够导致和诱发疾病,从而出现了心身医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心身医学才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心身疾病就是根据心身医学的理论观点与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提出的一系列疾病。

2.常见的心身疾病的种类

心身疾病可发生于各类人群。

1.内科常见的心身疾病内科的心身疾病有很多种,但常见的心身疾病有以下表现:

(1)心脑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雷诺氏病等。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

(3)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病、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多食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呃逆、食管痉挛、贲门痉挛、幽门痉挛、胃肠胀气、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疼痛等。

(4)泌尿生殖系统:遗尿、尿频、阳痿、早泄、不射精、性高潮障碍等。

(5)神经肌肉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疼痛、失眠症、嗜睡症、眩晕、心因性知觉障碍、心因性运动障碍、抽动症、口吃、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腰背痛、灼性神经痛。

(6)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神经性低血糖、心因性烦渴、心因性尿崩症等。

(7)免疫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重症肌无力、硬皮病、皮肌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易疲劳等。

2.妇科常见的心身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闭经、经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性冷淡、性感缺乏、阴道痉挛、习惯性流产、心因性不孕、结扎术后综合症等。

3.小儿科常见的心身疾病夜惊、功能性遗尿症、异食癖、神经性厌食、口吃、抽动症、儿童感觉整合失调症等。

4.外科常见的心身疾病心因性术后疼痛,多次手术综合症、整形术后综合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等。

5.皮肤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湿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斑秃、酒精鼻、多汗症、全身或局部瘙瘴、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等。

6.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心身疾病梅尼埃氏综合症、咽喉异物感、嗅觉异常症、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心因性发音障碍、癔病性失音、耳鸣、耳聋、晕车等。

7.眼科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眼肌痉挛、中心性视网膜炎、心因性大小变视症、眼部异物感、癔病性视力障碍等。

8.口腔科常见的心身疾病口腔溃疡、唾液分泌过多或过少、咀嚼肌痉挛、心因性舌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等。

9.神经科常见的心身疾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等。

3.情绪诱发心身疾病的机制

情绪诱发心身病是通过三个系统来体现的。一是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二是通过内分泌腺发生的;三是通过免疫系统发生的。但是,很多情绪诱发病是通过情绪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糖尿病患者大都有过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的情绪应激下胰岛素分泌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升高,使得血糖立即升高,日久则可引发糖尿病。

肿瘤患者中在一年内遭受重大劣性生活事件者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情绪受到应激后,自身稳定免疫和免疫监视发生紊乱或下降,起不到免疫的作用,体内的细胞就会突变成肿瘤。

4.情绪诱发病的防治

中医学早就发现,因为情绪偏激、精神失调而引发的疾病,用药物治疗的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或疗效不佳。一位名中医曾感慨地说:“人不逍遥,逍遥散难奈何”(注:逍遥散为中成药,其功能可舒肝解郁,调血养肝,主治肝郁气滞而引发的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等症)。这时,如用“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情绪调节疗法,常常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精气皆安,以此养生则寿。”并说:“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清初尤乘在《勿药须知》一书中提出了“疗身不若疗心”的命题。书中他征引腥仙的话说:“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而逐末也。”书中还说“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半则不系药力,惟要在心药也。”什么是心药呢?笔者以为,能安时处顺是心药,少生是非是心药,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是心药,与人为善是心药,乐观豁达是心药,少私寡欲是心药。现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心理咨询医生很多,他们把调摄入的情绪作为治疗与预防心身疾病的有效手段。

§§§第七节坏情绪是健康的大敌

研究人生延寿法的专家胡夫兰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天亡的就是坏情绪和恶劣的心境。”现代医学也证实,劣性情绪能导致200多种疾病。下面就把人们常见的几种坏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一简单的概论:

1.紧张

1.紧张的概念紧张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常在接受心理刺激后发生,具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现在我们讨论的“紧张”,原则上是指因为过度的心理压力,而发生的对身体危害的紧张。还有一种紧张叫“适度紧张”,适度紧张有积极的作用,对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可起到好的刺激作用,没有适度的紧张,人就会变得懒散、无聊、空虚,对身心健康、对工作、学习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