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13632100000023

第23章 宝宝生活照料(1)

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家长应精心地设置一个儿童实用居室。

一、谨防儿童“穿”出的病

人体的外形美离不开服装的装扮,一些女性为了使孩子保持体形“线条”美常热衷于给孩子穿用各种化学合成纤维原料制成的紧身衣裤,这些衣服质地轻薄平整,色泽艳丽,因而也深受儿童喜爱。但这种衣裤大多过于窄小,裤裆过短,腰围又太紧,若长期穿用,非常容易引起孩子大腿上段的股外侧皮神经受压,时间久了,就会使神经纤维缺血受损,致使大腿外侧皮肤麻木灼痛,引起股外侧皮神经炎。

过于窄小的衣裤大多不透气,散热能力差。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加之又好动,产热快出汗多,化纤织品的紧身衣裤长时间紧贴在皮肤上,外阴部及肛门周围的汗液和热量就无法及时蒸发,容易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增高,潮湿多汗,从而给皮肤真菌和其他细菌造成了繁殖的有利环境,所以孩子容易长痱子、疖肿,毛囊炎和股癣、臀癣、阴囊湿疹等各种皮肤病。又因化纤织品的化学物质成分容易引起儿童皮肤过敏反应,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甚至还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有些用尼龙纤维为原料制成的丝袜和透明衣裙或内衣,其中低分子部分的原料或添加剂往往具有“抗原”性而成为过敏原,当过敏体质的儿童穿用此类衣物后,就非常容易诱发皮炎、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服装,还能对皮肤产生机械性刺激,在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发生红斑、丘疹和瘙痒刺痛现象。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季节容易引起皮肤擦烂红斑、接触性皮炎。在气候干燥寒冷季节,还可因此种衣服与过于干燥的皮肤互相摩擦而产生一种叫“静电”的物理现象,从而使皮肤偏于干性的儿童皮肤更加干燥和发痒。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无法一味只注重其美化仪表的功能,应根据孩子本人体质、体型选用一些具有良好的透气、散热、吸湿、质地柔软、适合儿童皮肤生理特点的棉织品。

二、家庭噪声影响孩子健康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各种家用耐用电器,如电视、音响等正向大功率、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在充分感受这些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自身尤其是儿童带来一定的危害。

据科学家测定,由电视机、录音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60分贝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分贝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分贝至50分贝,高声说话为60分贝。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民区的环境噪声,白天无法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儿童因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因此,噪声对他们的危害更为严重。

据临床医学资料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聋哑者可达50%。另外,经常处于噪声中的儿童,可使眼的屈光度和敏感性降低、瞳孔散大、眼痛、眼花、视力下降等。

由于噪声的恶性刺激儿童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留心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噪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大敌。有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低20%以上。

营养学研究发现,噪声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紊、微量元素、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必需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

要消除和减轻噪声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就应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能发声响器具的音量和使用时间。购置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高、噪声小的。其次是家电不宜放在卧室内,几种家电也不宜同时启用。更无法在故障下启用。有条件的可安装在隔音间。三是在庭院内或居室周围多养花、植树、种草,这样既可美化、净化环境,又可吸收、疏散和消除部分噪声。四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尽量做到不争吵、不喧哗、适当控制娱乐时间。

三、如何给儿童布置居室

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家长应精心地设置一个儿童实用居室。

儿童的睡眠时间较长,小床的布置非常重要。孩子的床铺四周可挂一些色彩鲜艳,手感柔软的玩具,靠床的墙壁上可贴几张能诱引孩子留心力的童话之类的画片。床边应设有床头柜,这不仅能够放置孩子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培养孩子独立整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倘若住宅面积小,能够做折叠式床,以便给儿童活动提供方便。宝宝的床边和经常活动的地方,尽量避免设置灯头、插座、各种电器开关,以及一切容易引起烫伤或易被损坏的物品,如暖水瓶、玻璃杯等。有条件者,可在床前铺一块地毯或地垫,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学龄儿童,应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给孩子设置一套桌椅和书柜。以便孩子看书、写字、放置书包、画刊等,儿童的日常用具和家具造型应简洁、朴实、表面装饰应采用儿童喜欢的色调明快的颜色和图案,使室内环境色泽醒目大方,款式新颖活泼,符合儿童的活动要求和心理特点。

四、孩子踢被子怎么办

孩子踢被子,是由于白天玩得过于兴奋,睡前家长过分逗引,被子盖得太厚。睡觉时穿的衣服较多,睡眠姿势错误,或者患某些疾病等所致。因此,应针对这些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1.在小儿睡眠时,不要盖太厚的被子,要少穿衣裤,更不要以衣代被。孩子(尤其是婴儿)的衣服。应该用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棉织物做,不要用化纤衣料做。给小儿盖的被子也应该选用轻而不厚的棉织物做。不要用化纤面料做。

2.在小儿睡前不要过分地逗引,不要吓唬孩子,不要给孩子讲恐怖的故事。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电影和电视。在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疲劳。因为。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之后,哪怕睡着,大脑皮质的个别区域仍会保持着兴奋状态,使孩子睡眠不安,容易踢被子。

3.使孩子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不要让孩子的头面部蒙在被子里,两手不要放在胸前。让孩子向右侧睡。

4.孩子患有蛲虫病要及时治疗。由于小儿睡着后,肛门括约肌放松,蛲虫便从肛门口爬出,在会阴、肛门周围产卵。蛲虫爬行的刺激,会使小儿感到肛门奇痒难忍,在睡梦中用手去抓,甚至哭闹,所以小儿患有蛲虫病,非常易踢被子,为此,家长在晚上要留心观察小儿肛门附近,如发现像一段棉纱线样的小虫爬行,就应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5.最好设计一个棉睡袋,将小儿放在棉睡袋内睡觉,就不会再耽心小儿踢被子了。父母就能安稳地休息了。

五、婴儿正确的睡眠方法

1.婴儿宜睡羊毛垫

婴儿睡在用羊毛织成的睡垫上,要比睡在普通纯棉物制成的垫子上成长得快些。

2.变方向

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头骨还是软的,年轻的父母要留心婴儿的睡姿。不然,头形偏了,以后就无法矫正了。婴儿躺着时,喜朝着有门窗的方向。所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应调换一下婴儿睡觉时头脚的方位,即让婴儿头部时常进行左右换向。

3.睡凹形枕

倘若婴儿喜欢平躺着睡觉,可以做一个凹型枕头,婴儿的头枕部就不会睡扁了。

4.婴儿室夜间应关灯

很多刚做父母的年轻人,夜里为便于给孩子喂奶、换尿布,总爱把房里的灯光亮个通宵。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很快前,英国诺丁汉市立医院一个新生儿医疗小组报告说,昼夜不分地经常处于明亮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会出现睡眠和喂养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将40名新生儿分成夜间开灯和熄灯两组,进行为期10天的观察。结果熄灯室的婴儿,其睡眠时间较长,喂奶时间较短。体重增加较快。

有关专家认为:新生儿体内自发的内源性昼夜变化规律,会受光照、噪音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昼夜有别的环境对他们的生长发育较有利。

5.睡眠充足长得高

要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良好,必须从小培养他们按时进食和定时睡眠。据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出生第一年的新生儿在沉睡时就开始出现脑电慢波诱导生长激素的分泌。10~12岁的少年在夜晚10点至清晨沉睡中,出现较低峰波的分泌生长激素。17~20岁的青年,在睡眠中也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生长激素。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例如婴儿一昼夜的睡眠需要保持14~18小时,1~3岁为13小时,即白天睡2.5小时,晚上还要睡足10.5小时;3~6岁为11~12小时;7~9岁为10~11小时;10~12岁需睡9~10小时。13~18岁至少也要睡眠8~9小时。家庭应创造合适的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睡眠充足,长好身体。

6.孩子趴着睡不碍事

认为孩子趴着睡不吉利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事实上。很多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大多是趴着睡或是侧着身体睡,非常少仰脸朝上睡的。有人认为趴着睡是肚子里有寄生虫或扁桃体肥大所致,但扁桃体不肥大、肚子里也没有虫的孩子也会趴着睡的,因为在这个年龄,孩子觉得这样睡更舒服。也有的人认为趴着睡会压着肺,妨碍呼吸和肺的发育,主张应当尽力矫正,但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睡眠,更为不好。实际上,孩子趴着睡不会影响发育,不碍事的,让他顺其自然吧。等到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就自然改为脸朝上睡了。

六、宝宝睡眠留心事项

1.宝宝无法蒙着被子睡觉

在寒冷的季节,有些父母怕孩子睡觉时受凉,喜欢让孩子蒙着被子睡觉,这样做对宝宝的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孩子睡着以后,体内的各器官仍在不断活动,呼吸器官照常进行工作,与睡眠前有所不同的只是工作量减小,需要的氧气少了一些,呼出二氧化碳亦相应减少。由于蒙住的被子所能容纳的空气非常少,外界的新鲜空气又不容易进入,二氧化碳却愈积愈多,时间久了就会造成缺氧,致使有的孩子起床后出现胸闷、头痛、眩晕等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引起恶梦,或患呼吸道疾病等。因此。父母应该留心,为了宝宝身体的健康,勿要让孩子蒙着被子睡觉。

2.不宜让宝宝睡沙发

沙发柔软,弹性佳,但是宝宝不宜在上面睡觉,因为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质较软,脊柱非常容易变形。当宝宝睡在沙发上,臀部对松软的沙发压力最大。因而下隐,使脊柱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胸廓下塌,两肩向前突出。头部前倾;侧睡时,脊柱侧向弯曲,时间长了,将导致脊柱畸形。这样不但影响形体美,而且妨碍内脏器官功能的正常发育。

3.小儿不良睡姿

必须纠正孩子不良的睡眠姿势。常见的小儿不良睡眠姿势,主要有:

(1)总是偏向一边睡。

这种不良的睡眠姿势,会使小儿的牙齿排列不齐。因为。小儿的颅、面和全面部的发育是与全身的发育同步进行的,假如在这一时期的睡眠姿势不当,就会影响某一部位的发育。

(2)睡觉时,常用手或拳头枕在面颊部下方。

这种不良的睡眠姿势,使颌骨受到压迫,时间长了,会使牙齿排列不齐。

(3)仰着睡,无法使全身肌肉完全放松。倘若小儿两臂没有意放在胸前,时间一长,会引起呼吸不畅,血液循环受阻,也是一种不良睡眠姿势。侧睡是比较合理的睡眠姿势,这种睡眠姿势能使全身肌肉都最大限度地松弛,哪怕发生回奶,也不易使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向右侧睡比向左侧睡更好,既不会压迫心脏,又能帮助小儿胃内食物向十二指肠移送。

当孩子睡觉时,父母要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姿势。发现有不当的姿势,要帮助孩子翻动身体,改变习惯体位,使孩子逐渐养成正确的睡眠姿势,以保障孩子健康地发育成长。

七、宝宝不宜与父母合床睡

有些当父母的在晚上睡觉时,喜欢把宝宝放在中间,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在人体中,以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孩子越小,脑耗氧量所占的比例也越大,宝宝睡在父母中间,会由于父母排出的“废气”对孩子双管齐下,就会使孩子面部周围,形成一个供氧不足而二氧化碳浓度较大的小环境。孩子在这种小环境中睡眠,就会由于吸氧不足而出现睡不稳、做恶梦或半夜哭闹等现象。久而久之,还会使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妨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待到孩子稍大些,就更不宜与父母合床睡。3~4岁的小孩已经能较敏锐地感知事物了,5~6岁就更懂事了。孩子挤在父母身边既不卫生更不方便,会影响父母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以至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种种痕迹。夫妻间总有些悄悄话要说,总有些个人的私事要做,稍不留意就会产生副作用。有时孩子虽然闭着眼,神奇的第六感觉常使他们对父母的一语一行都有所感知。

孩子与父母合床睡,还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性。铺床叠被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自然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长期睡在父母身边,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离开了父母就恐惧害怕。尽可能早些分床,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够锻炼孩子的勇气、胆量和自理能力。这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