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理医生
13631600000050

第50章 追求事业17个绝招(5)

怎样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约瑟夫·休默所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职业,他天资平平,但坚毅果断,意志非凡,且非常诚实。他的人生格言是“坚忍以行”。他终生践履此言。休默的父亲早逝,他母亲在蒙特罗斯开了一家小店铺,含辛茹苦把他们几个儿女拉扯大。后来,他母亲把他送到一位外科医生那儿学习,以便休默将来从医。毕业之后,他以轮船医生的身份随船去过几次印度,后来他在东印度公司获得军校学员医生身份。

没有人像休默那样不要命地工作,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严谨地生活。由于他恪尽职守深得上司的信任,他不断被提拔。1803年马哈特战争爆发,他随鲍威尔将军出征,在战争中,翻译人员牺牲了。休默学习和研究当地语言,他接替了翻译的工作,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后他被任命为医疗队的队长。他的工作能力十分惊人,这些工作对他说来远远不够,他另外还当出纳员、投递员。工作越多,他就越高兴,干得也就越欢。他还签约负责提供军需品,这既能有利于部队也有利于他自己。回到英国之后,他已有不少积蓄,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的穷人们提供帮助,这也是他的夙愿。

约瑟夫·休默不是那种贪图安逸,追求个人享乐的人。对他而言,工作和劳动就是快乐和幸福。为了了解他的祖国和人民的实际状况,他走遍了英国的每一个城镇,当时英国己享有制造业的盛誉。为了获得其他国家的有关情况,他多次到外游历,扩大视野。

1812年回到英国之后,他进入了国会,成了国会议员。其间除短暂中断外,他连任了34年议员,有史记载的他的第一篇演讲是关于公共教育问题。在休默漫长而令人尊敬的生涯中,他始终诚挚地关注公众教育问题以及其他种种社会问题,如刑法改革、银行储蓄问题、自由贸易、经济发展与艰苦奋斗。扩大民众代表权等等,对于每一个有益公众的问题,他都全身心地投入,不屈不挠地为之奔波、呼吁。他是一个名副其实为公众事业着想、为公众事业操劳的人。无论他干什么事,他都竭其所能,不遗余力。他并不善言淡,他不是那种大话连篇,不干实事的人,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朴实无华,但他言必行,行必果。他的坦率、单纯、热诚,以及一丝不苟的性格,均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

倘若说事实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的话,那么用它来衡量约瑟夫·休默真是再好不过了。沙佛兹伯里说过:“嘲笑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这句话对休默而言也许有最深刻的体会。没有人像他那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嘲笑,但他又确确实实终生在这个职位上。他常常面对多种政治力量的打击,选民运动也直接攻击他,人们并不感到他的影响和作用,但许多重要的改善经济的举措都是在他的努力下实现的。

为了克服重重障碍,每推行一项强国富民的举措他都要殚精竭虑,奋力以求。这其中所付出的辛劳真是无法估量的。他6点起床,处理各方来信并把自己的报告准备好提交议会:早餐后,他接待来访人员,有时一个早上要接待20人之多。议会会议很少没有他参加,有时争论激烈,会议始终拖到下午两三点钟,但他从不提早退席。

几十年来,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他无数次以压倒票数当选,却不断地遭到打击、排挤,乃至冷言恶语的讥讽。在许多时候,他孤立无援,陷入困境。面对挫折、失意,他坚韧无比,从不气馁,他谦和中有刚毅,遇事沉着稳重。面对政治上的纷争,面对各集团利益的冲突,面对个人进退维谷之境,他断之以公,行之以法,以民为重,绝不苟且。几十年以来,他早已知寒识雨,但每当一项重大措施冲破重重障碍而得到公众的欢呼时,他常常泪流满面!

怎样在工作中创新

创新,是创造新的事物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一提到创新这个词往往联想到发现、发明,认为找到新的事物,发明了从未有过的东西,便是创新。其实,这只是创新的显著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创新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无人不能的事,全面而言,创新既包括发明创造、发现,也包括生活工作中新的解决问题之道,还包括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因此,发明原子弹是创新,量子物理是创新,特殊广告是创新,甚至做菜时的搭配,调味也是创新。

有的人认为,只有聪明的天才才能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作出创新的壮举,这其实是对创新含义的误解。其实人人都是具有创新的基础的,只要善加培养,创新能力便会逐渐加强,从而在工作上或生活中作出创新行为,充分地开发人的潜力,用智慧去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可惜的是,由于误解、误导等原冈,许多人在自觉或不自觉问丧失或放弃了创新能力,成为墨守陈规、庸庸碌碌的人。

我们理应记住艾夫斯特的话,虽然他只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业务主管,但是,在对创新的理解上,却独树一帜,颇有见地。他说:人人都会盯着最新发明或者认为创造性必定表现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俗套。但是,在人员配置、战略、商标品牌和经营过程中也必须鼓励创造性。

那么,创新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我们只能描述它却无法清晰地定义它。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风险以致失败等等都抱欢迎和容许态度,它是对勇于探索、敢于怀疑、敏于观察的一种赞同与宽容。创新不仅仅是人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诸如创建经典理论,重大发现、发明等的有利工具,它与改善我们的生活、改进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

创新有时候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甚至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呀!”但是,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想,愿不愿说,肯不肯做,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据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美洲就在那儿,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发现了而已,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妇人向他发难道:

“哥伦布先生,美洲就在那儿,我们准都知道,您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倘若是我们去也会成功。”

面对责难,哥伦布很镇静,于是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

“诸位先生女士们,这里有一个鸡蛋,把它立在桌上很容易,请问你们谁能做到昵?”

大家面面相觑,有的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大家只好看哥伦布。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然后把鸡蛋立在那儿。哥伦布随后说:

“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是的,这就是创新。

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之所以成功,在于能够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要来看看,怎样发展、加强创造性的思考。

培养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在于要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成。只有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脑运转,去寻求做好这种事情的方法。

拿破仑·希尔曾问PMA成功之道训练班上的学员:“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30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学员们显出很困惑,有的怀疑自己听错了。一阵沉默后,拿破仑·希尔又重复道:“你们有多少人觉得我们可以在30年内废除所有的监狱?”

在确信拿破仑·希尔并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你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杀人犯、抢劫犯以及强奸犯全部释放出来吗?你知道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那样我们就别想安宁了。不管怎么样,一定不能废除监狱。”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社会秩序将会被破坏掉。”

“这些人天生就是坏坯子。”

“倘若可能的话,还要设更多的监狱呢!”

“难道你就没看到今天报纸上报道的谋杀案吗?”

还有人提出必须要有监狱,这样警察和狱卒才能有工作做。

拿破仑·希尔接着又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监狱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假设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呢?”

大家有点勉强地把它当成实验,沉静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

“我们可以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以减少犯罪。”

就这样,这些10分钟前还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热心地参与了。

“首先要消灭贫穷,大多数的犯罪都起源于低收入的阶层。”

“要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

“借助手术方法来治疗某些罪犯。”

总共提出了78种大胆的构想。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当你认为某些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你大脑就会为你打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情确实可以办到,你的大脑就会帮助你找出能够做到的各种办法。

怎样大胆地施展自己的专长

对很多人而言,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实,不必看轻自己,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摹仿别人做的事,很少有人去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所以不能够成大事。这种人只能怪罪自己。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坎,而迈进了成大事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成大事人,梦想成大事,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不多。

倘若你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大事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从很多例子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成就”要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的代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二个经济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才会胜任愉快。换句话说,当你在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经济学强调的“比较利益”。这是第一。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两者之间的取舍就反映出这一工作的机会成本,于是你了解到必须全力以赴,增加对工作的认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年,而是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会白费,才能得到适当的报偿与鼓舞。

境遇是自己开创的,成大事者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轻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你也许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许真的可以变得“很不平凡”,而成为大家羡慕的成大事者。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是获致成大事的另一法宝。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志,有的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或者大文豪,个个看起来志向远大,皆为成大事者之梦。年轻人难免都会“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学习的典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源,才是迈向成大事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于:该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该有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人生充满变数,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不单看他的资质,而是毅力。人应该要有梦想,否则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条件必须日积月累地做好准备,你可以立志做大老板,做大文学家,但绝对不要躺在那里等待。

人生足一个多项选择的过程,在各种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强项,是非常有必要的。举个例子而言:

即使会引起家庭纠纷,但仍然要奉劝年轻朋友们:不要只因为你家人希望你那么做,就勉强从事某一行业,除非你喜欢。不过,你仍然要仔细考虑父母所给你的劝告。他们的年纪可以比你大一倍。他们己获得那种惟有从众多经验及过去岁月中才能得到的智慧。但是,到了最后分析时,你自己必须作最后决定。将来工作时,会快乐或悲哀的是你自己。

上面已说了那么多,现在可以替你提供下述建议——其中有一些是警告——以便你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时作参考:

1.阅读并研究下列有关选择职业的建议

这些建议是由最权威人士提供的。由美国最成大事者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基森教授所拟定。

(1)倘若有人告诉你,你有一套神奇的制度,可指示出你的“职业倾向”,千万不要找他。这些人包括摸骨家、星相家、“个性分析家”、笔迹分析家。他们的法子不灵。

(2)不要听信那些说他们可以给你作一番测验,然后指出你该选择哪一种职业的人。这种人根本就已违背了职业辅导员的基本原则,职业辅导员必须考虑被辅导人的健康、社会、经济等各种情况;同时他还应该提供就业机会的具体资料。

(3)找一位拥有丰富的职业资料藏书的职业辅导员,并在辅导期间妥善利用这些资料和书籍。

(4)完全的就业辅导服务通常要面谈两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