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家庭健康生活)
13629600000021

第21章 家庭常见疾病(20)

(3)怀孕后腿肚子抽筋:怀孕后容易出现腿肚子抽筋,尤其是到怀孕末期就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体内缺钙所致。因为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骨骼发育,母体需要的钙质就要明显的增加。如果所吃的食物中的钙质不足,体内血钙就会低,而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强,所以就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另外,劳累、下肢受凉、潮湿和体内缺乏维生素B、C、D等,都可引起腿肚子抽筋。因此这种现象不是大病,对身体不会有大的影响。只要平时多吃含钙的食品如粗粮、鱼、虾和青菜等就行了。如果出现频繁的抽筋,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适量的钙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劳累和受凉。

(4)怀孕后腿起青筋:有的人怀孕后阴部和小腿起青筋,医学上称为静脉曲张。这主要是怀孕后全身血量增多,使血管内的压力增高,四肢末梢血管扩张,再加上怀孕后子宫体积增大而压迫盆腔血管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轻者可感到小腿发胀、发沉,重者还可出现浮肿,对此无须进行治疗,因为大部分静脉曲张在产后都能自然消失,恢复原状。只要晚上睡觉时把下肢适当垫高些,使下肢静脉血回流通畅就行了。对于静脉曲张严重的,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走路,劳动时注意不要将曲张部位磨破。如发生在阴部,可用软的布或棉花把阴部垫好。一旦磨破后,可局部涂抗生素药膏,然后用绷带包扎,并卧床休息几天,以防止感染。

(5)怀孕后下腰痛:在怀孕后期常可出现下腰部痛,这是因为增大的子宫压迫骨盆关节所致。因为怀孕后期子宫的重量可达6千克左右,这些重量全靠骨盆来负担。另外,骨盆各关节和韧带在怀孕后也变松弛,再加上子宫的压迫,致使骨盆关节和韧带受牵拉,所以在怀孕后期会出现下腰痛。如果劳累或食物中缺钙,痛的就会更重些。对此思想上无须忧虑,待孩生下来后自然会好的。对于疼痛明显的,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一下,以便排除其他疾病。如妊娠期耻骨联合分离时也可出现类似现象。对于原患脊椎、骨盆、下肢关节疾病者,应根据情况给予治疗。月台位不正

1.疾病特点:

胎儿在子宫内有各式各样的姿势和位置,前者称胎势,后者称胎方位。正常的胎位是指胎势和胎方位都是正常。正常的胎势是胎头俯屈着,躯干和四肢紧靠拢在一起。正常的胎方位不仅头部朝下,而且胎头的枕部(后脑勺)必须朝向母体骨盆的左前方,前者称左枕前胎方位,后者称枕右前胎方位。只有这样的胎势和胎方位才算正常的胎位。

2.区别要点:

胎位不正,是指胎头不俯屈,如颜面位和额位等;有的虽然胎头朝正,但胎头枕部却朝向母亲骨盆的其他方向,如左横方、右横方、左后方、右后方等。至于臀部(立坐、坐盘生)或横位,当然更属于胎位不正了。

3.家庭治疗:

(1)一般处理:胎位不正的主要危害是临产时造成难产,如果处理不当,还可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怀孕后必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怀孕6~7个月以前,发现胎位不正,一般关系不大。因此阶段胎儿体积还小,而且羊水多,胎儿在子宫活动范围较大,胎位往往不固定,多数能自行转过来,不需做任何处理。对于怀孕7个月以后的胎位不正,就应采取下述方法转正过来。如属于臀位的,可叫孕妇采用膝胸卧位,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或用手法进行转位;如为横位,则应请医生进行手法转位;若是怀孕9~10个月,尤其是临产前发现胎位不正,此时因胎儿较大,胎儿与子宫壁贴近,胎位比较恒定,自然转正的机会很少,对此应及时送医院进行处理。

(2)中医中药:

方一:生姜30克。用水洗净,然后捣成泥状,分别贴敷于双侧“至阴穴”处,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使姜泥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如干燥后,可重新更换,自敷贴24小时后,做B超检查,如果未矫正,可连续用3~5日,至矫正为止。

方二:当归12克,川芎9克,升麻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日后进行胎位检查,如已转成横位时,加用怀牛膝6~9克,助其归正;如已转成正位后,则用宽布条或长毛巾缠裹腹部使其稳定。

方三:当归、焦白术、白芍、茯苓、泽泻、川断、菟丝子、大腹皮各9克,川芎、紫苏叶、陈皮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体息2日后复查,胎位尚未转正者,可再服3剂。

方四:生黄芪、荆芥、川贝母各3克,川芎、当归各4.5克,羌活、甘草各1.5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妊娠6~7个月者服1剂;7~8个月者服2剂;8~9个月者服3剂。服药10日后复查胎位,如果转为正常胎位后又异常者,可按月份大小再服数剂。

方五:桑寄生15克、炒黄芩、炙黄芪各12克,苏梗3克,党参、炒白术、当归、枳壳各9克,川芎4.5克,升麻1克,炙甘草、砂仁各2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一般连用5~13剂可见效。

方六:当归、川芎、党参、白术、白芍、川断、枳壳、熟地、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大多数服2~3剂胎位即可转正,一般在服第2剂时,腹部可有隐隐胎动感。在服完3~5剂后,应进行复查胎位。

简易疗法:用艾条灸“至阴”、“窍阴”二穴,每次灸30分钟,每日2次。灸时患者的裤带应放松。胎位转正后,如腹壁松弛,可用布包扎。

4.家庭护理:

怀孕后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时,应注意有无骨盆异常、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腹壁松弛、腹内或子宫内肿瘤、前置胎盘等。初产妇更应注意骨盆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病情,发现以上异常变化,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流产

妊娠不满20周,胎儿不能存活而中断妊娠者,称为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者称为早期流产,12周以后者为晚期流产。其中以早期流产发生率高。流产不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而且可因急性出血或严重感染而危及孕妇生命。孕卵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0%;另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体内孕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不足等;全身性疾病,如急慢性传染病、心脏病、肾炎、高血压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糖尿病等;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炎症、子宫肌瘤、畸形等;精神和神经因素,如因精神创伤而过度悲伤、恐惧等;外伤以及母儿间血型不合都可引起流产。

1.疾病特点:

流产的主要特点是阴道流血和下腹痛。一般早期流产常是先有阴道流血,后有下腹痛;晚期流产是先有下腹痛,后出现阴道流血。

2.区别要点:

根据流产的病症经过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先兆流产:停经后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无血块,伴有下腹轻微胀痛或无腹痛。早孕反应仍存在。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大,未破膜,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等,尿妊娠试验阳性。如胚胎正常,经治疗妊娠可以继续。

(2)难免流产:阴道流血量较多,常伴有血块,下腹阵发性剧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开大,或已破膜,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稍小。流产已不可避免,妊娠已不能继续。

(3)完全流产:多发生于妊娠2个月内,由于绒毛易从子宫壁分离,胚胎组织完整排出,下腹痛消失,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4)不全流产:多发生于妊娠2个月以上,下腹部剧烈疼痛,部分胚胎组织从阴道流出,部分仍残留于子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致出血不止,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如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孕妇生命。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开大,子宫小于停经月份,妊娠试验多呈阴性。

(5)过期流产:指胚胎死亡存留于子宫内2个月未排出者。初起时流血不多,时有时无,有时流黑褐色血水,有轻微下腹痛或无腹痛。子宫体不见长大,怀孕5~6个月而无胎动感。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停经月份,子宫颈口不开大,尿妊娠试验阴性。

(6)感染性流产:在流产过程中,子宫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可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流出脓血样有臭味的分泌物,严重时可导致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可危及孕妇生命。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松,子宫稍大,子宫及附件有压痛。

(7)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流产经过依妊娠时间的长短,与其他一般流产相同。

3.家庭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先兆流产:主要是缓解子宫收缩,使妊娠得以继续。应适当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减少妇科检查;可选用鲁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口服,予以镇静;黄体酮20毫克,每日1~2次肌注,用到出血停止后一周左右再停药;维生素E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有助于胚胎的发育。

②难免流产:主要是促使胚胎组织全部排出,及早结束流产。子宫小于妊娠12周者,可做吸宫术,术前肌注催产素10单位,以减少出血;子宫大于妊娠12周者,每30分钟肌注催产素5单位,连用4次,并配合针刺合谷、关元、三阴交穴,以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胎儿及胎盘;如出血多时,应做钳刮术。术后应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③不全流产:应立即进行吸宫术或刮宫术,迅速止血,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出现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④完全流产:如能确定胚胎组织已完全排出,一般不需要治疗。

⑤过期流产:主要是促进子宫收缩,排除胚胎组织。可用强刺激手法针刺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或口服己烯雌酚每次5毫克,日服3次,连用3日后,再用催产素10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内静滴,胚胎多可排出。无效时,可行刮宫术。

⑥感染性流产:应先控制感染,出血量不多者应先给予青、链霉素肌注,待体温正常后再做刮宫术;出血量多者可先挟出官腔内胚胎组织,同注射催产素,但不可刮宫,待感染控制后再做刮宫手术,并继续应用抗生素。

⑦习惯性流产:月经未按期来潮而怀疑妊娠时,应避免劳累,禁止性交,并肌注黄体酮10~20毫克,每周3~4次;维生素E每次200毫克,日服3次。

(2)中医中药:对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可酌情选用以下方药治疗,以达到保胎目的。对于上述其他流产,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①治疗先兆流产方药:

方一: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白芍、阿胶珠、杜仲各12克,白术、当归、熟地、川断、黄芩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二:桑寄生18克,山药、菟丝子各15克,川断、自术、黄芩、阿胶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阴道流血多者,加侧柏炭、莲房炭各9克。

方三:苎麻根、莲籽肉、糯米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治疗习惯流产方药:

方一:怀山药、杜仲、川断各60克。共研成细粉和匀,每日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冲服。

方二:当归9克,川芎4.5克,川贝、厚朴、羌活、艾叶炭、炒芥穗、炙甘草各3克,白芍、菟丝子、炙黄芪、枳壳、益母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三:当归、川芎、白芍、炒黄芩、炒白术、阿胶珠、艾叶各10克,菟丝子15克,砂仁6克,黄连8克,甘草3克。于怀孕后5~8周,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以后每月服1剂,直至分娩。

方四:炙黄芪、怀山药各15克,党参、熟地各12克,鹿角片、巴戟天、仙灵脾、山萸肉、杜仲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流产后未怀孕和怀孕后未见阴道出血者,都应每月服15剂,服至前几次流产的月份后递减;如已见阴道出血,则服止血药,血止后再服本方。

(3)简易疗法:

方一:艾叶15克,苎麻根50克。加水适量,煮鸡蛋3个,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二:南瓜蒂7个,紫苏壳2个。加水适量,煮鸡蛋2个,早、晚各服1个。

方三:葡萄干适量,随意吃。

方四:鲜芦根60克,净母鸡一只。加水适量炖汤,待鸡熟后,喝汤吃肉。适用于先兆流产。

方五:老南瓜蒂30克。水煎,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适用于习惯性流产,本方有安胎作用。

方六:莲子肉50克,猪肚一个。共入锅中,加水适量,待肚熟后食。每剂可服2~3日。适用于习惯性流产伴有腰痛者。

4.家庭护理:

(1)流产前的护理:注意适当休息,不做剧烈活动,并注意解除思想顾虑,防止精神过度紧张。禁止性生活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如阴道出血量及腹痛情况。对于流血量多,如果超过月经量时,应仔细检查有无组织物排出,以便及时找医生诊治。

(2)流产后的护理:流产后病人应安静休息2周,注意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在此期间要注意外阴清洁,要用干净的纸和布,垫好全阴部,并要勤换,并注意勤换洗内裤,以免引起生殖器官发炎。为预防感染,应按治疗方法中要求,按时按量应用抗生素。在流产后,最好在半年之内不要再怀孕,如属习惯性流产者,流产后2年不要再次怀孕,这样既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也利于预防下次怀孕时再次发生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