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13629500000012

第12章

黄帝说:诊脉时,其心脉劲急,这是什么病?病的症状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这种病名叫心疝,少腹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现。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心为阳脏,心与小肠为表里,今与病传于腑,小肠受之,为疝而痛,小肠居于少腹,所以少腹当有病形。黄帝说:诊察到胃脉有病,会出现什么病变呢?岐伯说:胃脉实则邪气有余,将出现腹胀满病;胃脉虚则胃气不足,将出现泄泻病。黄帝说:疾病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又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因于风邪,可变为寒热病;瘅热既久,可成为消中病;气逆上而不已,可成为癫癫病;风气通于肝,风邪经久不愈,木邪侮土,可成为飧泄病;风邪客于脉,留而不去则成为疠风病;疾病的发展变化是不能够数清的。黄帝说:各种痈肿、筋挛、骨痛的病变,是怎样产生的呢?岐伯说:这都是因为寒气聚集和八风邪气侵犯人体后而发生的变化。黄帝说:怎样进行治疗呢?岐伯说:由于四时偏胜之邪气所引起的病变,根据五行相胜的规律确定治则去治疗就会痊愈。

黄帝说:有旧病从五脏发动,都会影响到脉色而发生变化,怎样区别它是久病还是新病呢?岐伯说:你问的很详细啊!只要验看它脉色就可以区别开来:如脉虽小而气色不失于正常的,是为新病;如脉不失于正常而色已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脉象与气色均失于正常状态的,也是久病;如脉象与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脉见沉弦,是肝脉与肾脉并至,若面现苍赤色的,是因为有毁伤瘀血所致,而外部没有见血,或外部已见血,其经脉必滞,血气必凝,血凝经滞,形体必肿,有似乎因湿邪或水气中伤的现象,成为一种瘀血肿胀。

尺脉两旁的内侧候于季胁部,外侧候于肾脏,中间候于腹部。尺肤部的中段、左臂的外侧候于肝脏,内侧候于膈部;右臂的外侧候于胃腑,内侧候于脾脏。尺肤部的上段,右臂外侧候于肺脏,内侧候于胸中;左臂外侧候于心脏,内侧候于膻中。尺肤部的前面,候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候身后即背部。从尺肤上段直达鱼际处,主胸部与喉中的疾病;从尺肤部的下段直达肘横纹处,主少腹、腰、股、膝、胫、足等处的疾病。

脉象洪大的,是由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故发为热中之病。脉象来时急疾而去时徐缓,这是由于上部实而下部虚,气逆于上,多好发为癫仆一类的疾病。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这是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多好发为疠风之病。患这种病的原因,是因为阳气虚而失去捍卫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气而发病。有两手脉均见沉细数的,沉细为肾之脉体,数为热,故发为少阴之阳厥;如见脉沉细数散,为阴血亏损,多发为阴虚阳亢之虚劳寒热病。脉浮而散,好发为眩晕仆倒之病。凡见浮脉而不躁急,其病在阳分,则出现发热的症状,病在足三阳经;如浮而躁急的,则病在手三阳经。凡见细脉而沉,其病在阴分,发为骨节疼痛,病在手三阴经;如果脉细沉而静,其病在足三阴经。发现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是病在阳分,为阳热郁滞的脉象,可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诊察到各种有病的脉象而切按时,如见涩脉是阳气有余;滑脉,为阴气有余。阳热有余则身热而无汗;阴寒有余则多汗而身寒,阴气阳气均有余,则无汗而身寒。按脉浮取不见,沉取则脉沉迟不浮,是病在内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积聚病。按脉沉取不显,浮取则脉浮数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内,当有身发热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上部,只见于上部,下部脉弱的,这是上实下虚,故出现腰足清冷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下部,只见于下部,而上部脉弱的,这是上虚下实,故出现头项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脉气少的,是生阳之气不足,故可出现腰脊疼痛及身体痹证。

平人气象论

本篇要点

一、说明正常人的脉息至数及从至数的变化诊断疾病。

二、说明脉来应有胃气,有胃气的为平脉,胃气少的为病脉,无胃气的为死脉。而人体与天地、四时相应,故具体指出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

三、叙述了胃之大络“虚里”在切诊上的价值。

四、提出多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并举水肿、黄疸的特征,以及妊娠的脉象等。

【原文】

黄帝问日:平人何如?

岐伯对日: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日病温,尺不热脉滑日病风,脉涩日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日死,脉绝不至日死,乍踈乍数日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日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无胃日死,胃而有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日平,钩多胃少日心病,但钩无胃日死;胃而有石日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耍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脾病,但代无胃日死;冥弱有石日冬病,弱甚日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病,但毛无胃日死;毛而有弦日春病,弦甚日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日平,石多胃少日肾病,但石无胃日死;石而有钩日夏病,钩甚日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日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日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日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日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日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日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日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日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日寒热。脉盛滑坚者,日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日疝瘕少腹痛。脉滑日风,脉涩日痹。缓而滑日热中。盛而紧日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日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日难已。

臂多青脉,日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尽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日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伏,日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日风,足胫肿日水,目黄者日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日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日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歼,日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日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日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日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日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日肺死。

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日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渭,如循长竿,日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日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散,如鸡举足,日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日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