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13627800000029

第29章 急处站稳,险处回首(1)

常言道:“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后退,才明白前进。什么事情都死撑着,“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人勇气可嘉,但方法笨拙,所以难成大器。成功处世,必须因势而变,因变而通。

经验可鉴,不可依赖

经历是一种财富。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许多时候,经验可以告诉你别去做什么,但无法告诉你该怎么做。例如,你恭维人很有一套,只要你亲自出马,三句恭维的话就可以把对方“摆平”。这自然算是一种能耐,但是当你碰到一个务实的人呢?那么经验也许会告诉你:“对这样的人不能老调重弹。”接下来你就需要动动脑子,想出一个新的取悦对方的办法。

做事情也不例外,一回生,两回熟,做的次数多了自己会积累经验。但是,经验大多时候在重复劳动或是工作中更有效,而真正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更可怕的是,这时过分依赖经验反倒会束缚自己的思维,错失摆在眼前的机会。

花钱买东西,总得先交货再交钱。买房子也不例外,原来都是先盖好房子,再出售,但是,霍英东却不想走这条老路,他反问自己:“先出售,再盖房不行吗?”

当其他开发商都想如何节省预算,把房子盖得既漂亮,又能提升房价时,霍英东却摆脱了这种束缚,他通过预售得到了大笔资金,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如果说其他开发商可以凭借经验生存的话,那么霍英东却能凭借脑子发展。所以,凭经验做事,还是凭脑子做事,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事的关键。

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西武集团老板堤清二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堤清二有一次发现旗下一家经营面包的商店生意不太好,于是指示商店下回不到原先的厂家进货了,最好换一家。于是,商店老板就照着指示更换了一家供货商,结果,商店的营业额因此剧增。其他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纷纷仿效——堤清二的商店卖什么货,他们就卖什么货。堤清二非常生气:“这哪里是做生意,分明是抢生意。”说是这样说,但堤清二还是指示属下再一次更换供货商,销量却稳中有升,反观其他店铺,连获得稳定的利润都很难。堤清二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把握住了顾客喜欢新鲜的这一特点,所以他打破常规,适时地变换产品种类,以此获得顾客的青睐。

做生意须动点脑子,死货可以变成活钱,平时做事情该变也得变,变化才会有机会。有一位村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方子——将玉米秆和树叶加工成饲料,猪不但爱吃,而且还上膘。于是,他兴冲冲地去申请专利。几个专家还没听他把话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什么玩意儿,你这不是寒碜人吗?告诉你吧,我们搞相关研究都20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这也能申请专利。”村民不服气,请来了专业机构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这种饲料不仅加工成本低,而且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可以申请专利。”最终专利申请成功,这个村民也因此富裕起来了。

有时,做事就得不认这个理儿,如果这个村民只知凭经验喂猪,不知道申请专利,如果他只知道被回绝后像其他人一样知趣地离开,那么,他就不会获得这个专利。这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简单,不要轻信专家,大多专家都是经验主义者;不要过分依赖经验,经验只是做事的参考。

人情突变,防患未然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朋友所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意领受他的情。

张小姐“要好”的朋友小晔,曾经是她高中时的同学。她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了同一家公司。进入公司后不久,小晔就因为表现出色被晋升为部门主管。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这话在张小姐眼中一点不假,自从小晔上任后,见到张小姐,不再像从前那样热情,总是爱理不理的。日子久了,双方关系就变得疏远了。

但有时出于无奈,小晔也会向张小姐寻求帮助。出于同学关系,张小姐面子上挂不住,经常会尽力去帮助对方。可事后,总是觉得自己被对方利用了,又由于自己心肠太软,只能把苦水往自己肚里倒。偶尔,她会把这些事情告诉其他朋友,大家都劝她放弃这份友情。当张小姐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小晔却伤心地流下了泪,因为她除了张小姐,竟没有一个朋友。

这真是一个两难的事情!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术”的。比如说,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伤人自尊;施恩于人不可一次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很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生活中,为了避免出现张小姐与其朋友小晔之间的友情危机,一定要学会理智地处理人情关系。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与朋友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

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走边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不了交流体会和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是一种信息和思想观点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觉得受益匪浅。时间长了,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不约而同准时到这里会合。后来,王教员调到北京,高教员还经常打电话来问候,他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与朋友在一起,多“泡苦水”,少显示优越感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连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渡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山南海北,做了什么工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段感情。

共事时间长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只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彼此关照,能引起对方的好感,同样可以建立难忘的交情。有这样两个军人,一个在司令部当参谋,另一个在政治部当干事,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有一次部队拉练,他们两人作为工作组成员被分到了一个连队。部队每天走百里路,行军路上,他们互通情况,搜集材料,一起帮助连队组织好行军,为解除战士行军的疲劳,还轮流做宣传鼓动;脚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帮助对方挑泡,买了吃的一起分享。就这样,行程千里,圆满完成任务,两个人也结下了深深的友情。20年后,当了部长的参谋到外地开会,还专门绕道到某陆军学院去看战友。两人见面,忆起当年一起行军、分吃一个苹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别提有多高兴了。你看,10天的交情,记了一辈子。

放弃“一次性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而不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有人”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但你的行为风范,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有时我们说,做人要方圆一点,并不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多耍心眼,多动脑子,怎样从别人那里捞到好处,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人根本没有交际,他不是利用别人,就是被人利用。方圆就是要使自己灵活应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其宗旨是建立、维护一段友情。

得理让人,失理容人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时候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是一方得理不饶人,要占更大的理,而另一方则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的冲突会不断升级。

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情,如小两口吵架,一方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那么另一方往往也不会轻易让步,谁也不愿主动妥协,最终很可能酿成一场家庭暴力。下面是一对夫妻从茶杯开始一直摔到彩电的经过,很有值得借鉴之处。

星期天,妻子小王和丈夫都在家。由于工作不顺心,丈夫最近的情绪比较低落。小王一上午忙着打扫房间,收拾家具,丈夫拿着一张报纸斜靠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看。小王知道丈夫最近不顺心,也就没让他帮着做家务。小王收拾小茶几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丈夫放在上面的茶杯碰到地上摔碎了。说来也巧,就在昨天,小王刚打碎了一个杯子,没想到今天又打碎了一个。这套茶具是丈夫一位老同学从国外带回来送他的,做工非常精致,丈夫很珍爱,时常一边把玩,一边赞叹这套茶具“确非寻常俗物”。

平时丈夫几乎舍不得使用,就是怕被摔碎了,最近由于心境不佳,才拿出来独自享用的。没想到让妻子两天打碎了两个,丈夫当时就变了脸。小王也不依不饶:“不就是两个杯子,至于这样吗。不要在外面受了气,回来拿老婆当出气筒。真有本事的,也不至于把两个杯子看得比老婆还重要。”

妻子的一番嘲讽挖苦使丈夫非常生气:“外面有本事的男人多的是,遗憾的是你没那享福的命,只好找我这个没本事的男人做丈夫。”

妻子也不甘示弱:“狗眼看人低,说不定哪天我就找一个有本事的男人给你看看。”

随着情绪的失控,双方便开始摔打起家具来。丈夫抄起茶几上的水瓶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小王觉得心都快碎了,绝望且毫无理智地哭骂:“摔吧!有种的把东西都摔完!”

此时,丈夫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疯狂地摔打着家具,很快,一个刚买不到一个月的进口大屏幕液晶电视被砸坏了。等双方恢复了理智,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种类型的吵架,在夫妻战争中最普遍,由于其心理动机的隐蔽性,往往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工作中的麻烦导致的情绪低落是这场战争的潜在心理因素,加之妻子打碎了一个杯子,而使这种压抑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

唯一可以避免这种后果的方法是,其中一方必须主动退让。这是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度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影子,与同事关系相处不融洽,与人发生口角,与朋友关系恶化,许多时候,都是由于你不善于在一些小问题上主动让步,而喜欢坚持一些死原则,顾及自己的面子,从而让双方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化。

以这个故事为例子,如果当丈夫责怪小王的时候,小王主动退让的话,丈夫立即就会觉得这样对待妻子是不公平的,会觉得内疚和后悔。同样,当妻子埋怨:“你别说话那么难听好不好,我又不是故意的。”这时候丈夫主动退让的话,妻子就会体谅到:丈夫的心境不太好,我应该理解他,甚至为自己不小心打碎了杯子而感到自责。所以,许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做错了什么,而在于谁更善于去积极地反省自己,从而打通双方的心结。

这样,非但不会丢面子、失原则,相反,你的大度与涵养会赢得对方从心理上对你的尊重。我们身边人气较高的朋友,无一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会强词夺理,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他们善于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而会及早将一些潜在的矛盾化解掉。

决断要准,行动要快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孔子说过:“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世上许多事都是这样,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失去。

患得患失,左右为难时,中庸处世采取的方法是“折中”。朱熹说:“凡物皆有两端,大小厚薄之类;于类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又说:“若与之二百则过,与之五十则少,只是百元便恰好。”意思是,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个极端,好比大小厚薄之类,在每一类中又可以区分它的两个极端,通过量度得出它的中点,然后加以采用。好比给一个人钱,如果给他200块钱太多了,给他50块钱又太小了,那么给他100块钱就是恰到好处。

只有你不怕失去与敢于得到,才是心理平衡的前提;否则你做出折中的决定也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