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9则年轻人必知的哲理
13627300000110

第110章

有一位长者,为人忠厚,处事宽容,堪称是集仁、义、礼、智、信与温、良、恭、俭、让于一身,不久前却不幸自杀身亡。因为死于非命,家属总疑虑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因素造成的,所以愈是悔恨不已,愈是悲痛欲绝。

在这种场合,死因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不少亲友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一进门便追问:“老首长怎么了?他为什么走这条路?”问者无心,听者有意,每来一批人,全家人就痛哭一场,一连几天,老伴和三个女儿哭得死去活来。

人生莫测,不如意的事很多。因此,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我们的义务。可是,为什么面对千般万状的不幸、千差万别的痛苦,人们却往往使用千篇一律的安慰话呢?

能不能换个角度安慰呢?下面提供两点参考:

第一,不提之慰。安慰一个死者的家属,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提及死者,让他暂时忘记那些无可挽回的不幸。何必为表示你的惋惜而重又撩起别人的悲哀呢!有人对死者家属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80%的人感到一些充满同情的话却不能提供帮助。减轻他们痛苦的比较好的方法,便是真诚地洗耳恭听以及问问对方今后生活怎么办。

看望病人也应以不提或少提病情为好。如果你的朋友虽然不能走路,但却有谈话的精力,那么你去探望病者不一定要直接地说安慰话。因为那些安慰话也许他听得太厌烦了。病榻的生活是最无聊最枯燥的,给他说外面的有趣的新闻,一些幽默的生活描述,让他从你的探视中得到一点愉快,这对他来说也许就是最大的安慰。

最好不要絮叨地去直接问病人关于他的详细的病状和调治方法,他也许已经对别人说过不少遍了,为什么你还要麻烦他呢,关于这些事情,你还是问他的家人为好,不要以为直接问病人是表示关心,其实这只是骚扰罢了。

第二,不劝之慰。需要安慰别人的机会很多,一个女孩子受不了苦恼的折磨哭起来了,你不要立即过去劝她不要哭,这是不能解除他的痛苦的。让她好好地哭一会儿,使她的感情得到宣泄以后,你的几句勉励就胜过那许多空泛的劝她不要哭的话了。

对他人的不幸和痛苦表示同情,也是给人安慰。“这算得了什么呢?”“何必为此而苦恼呢?”如果你仅仅说这两句话,而不能解释这为什么算不了什么,那么你还是不说为佳。因为他心里可能会说:“你懂得什么?你只会说风凉话,难道我是为了不值得的事情自寻烦恼吗?”因此,安慰的首要条件是同情。“我明白你的痛苦,不过在人生的旅程中,偶然的苦恼是难免的,我们希望四季皆春,今天虽然下雨,明天阳光依然会照临大地。”这样的话不是更为具体吗?

简单化的安慰于人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