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茂
母校丁老师来电话,约我写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放下电话,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30年前两年短暂的母校生活不断浮现在脑海,如品一杯清茶,如吟一首小诗,更像喝一杯咖啡,让我激动不已、兴奋不已……
母校——朔县师范,是雁同地区一所很有名的师范学校,有60年的历史。有人说:她是雁同朔地区教师的摇篮,而我却注意到,她不仅为雁同朔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也为雁同朔地区培养了大批的校长、局长、县长、市长,所以我想说,我的母校,她是雁同朔地区人才的摇篮。
当我脱离中学的稚嫩,满怀抱负步入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新阶段时,我们憧憬的未来该多么美好。当我被母校录取时,当我知道我新的生活和学习的学校在农村时,我也没有对母校的建筑和设施有太多的苛求,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我知道农村是啥样的。但是,当我第一次步入母校大门,当母校就活生生地摆在我的面前时,我的心就怦怦直跳,这是我的母校吗?这不正是一个世外桃源吗?
母校的正门是一座用古砖砌成的圆门洞,仿佛森严壁垒的古城门。步入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书馆正面墙壁上写着毛主席的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足足得仰视45度角才能尽收眼底。院的两侧则是高大的柏树、杨树和一丛丛的丁香树。往前走进入二门洞,便是德国洋教士建设的教堂,虽是平房,但属欧式建筑,一个长廊,南北两排平房,青砖碧瓦木地板,冬暖夏凉,宽敞明亮。走廊里时不时传出呜哩哇啦的脚踏琴声和西洋乐器声,哦,那是音乐教室在上课,偶尔还能听到清纯刚劲的钢琴声和银铃般的歌唱声,那是靳老师在自弹自唱,唱得是那样忘情,悠闲自在,唱得是那样的自信,旁若无人。出了二门洞,前面便是一排排的教室。右侧面则是一大片菜园地,春天到来,白菜、菠菜、小葱、西红柿、西葫芦、豆角等,油绿张扬、招人喜爱。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校园,争香斗艳。桃花粉、杏花白、丁香花粉红加乳白,整个校园的空气香气浓郁、沁人心脾,叫人难以“喘息”。
再往前走,便是大礼堂和操场,大礼堂除了开全校大会外,平时多用做饭厅,操场虽是土操场,但在当时也是很不错的了,很大,是个标准田径场。西边两个篮球场,左云的冯志斌同学荡秋千能把5米多高的秋千荡平。长跑名将王永,每次校运会都拿第一,难怪解说员为他的跑姿解说时,都激动地说成是“他跑的步伐是特点大”(应该说他跑的特点是步伐大,呵呵)。还有西北院、柏树院、家属院、农场、水塔、后勤砖楼、附小……
母校美、母校的人更美。无论老师、无论同学,情深意长、团结友爱,几十年过去了,大小型聚会不下百次,娶媳妇、聘闺女、迁新居、上大学,无不有同学和老师的道贺。无论南来北往,无论代过课的和没有代过课的,只要师生能够会面,总是那样的亲热,那样的千言万语,那样的不愿离别。老师敬业、同学勤奋,母校为塞外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光辉乐章。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母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由农村搬迁进了市区。前不久,专程去母校旧址走了一趟,校院没有了原来的靓丽,好多建筑和设施都显得十分疲惫,只有那一丛丛的丁香树仍然面带微笑,一棵棵葱郁挺拔的柏树向我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老同学,谢谢你还记得我们。今年秋季开学,母校不仅由师范学校升格为朔州师范专科学校,而且又要迁入新校,听说新校的教学大楼是我省大学里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大楼,我也懒得去考证,但是我知道,肯定是朔州大地最宏伟、最具规模、首屈一指的教学大楼。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大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母校的专升本的升学率连续在全省夺冠……
母校啊母校,我真是千言万语说不完对你的眷恋。总而言之,你在大踏步地发展和进步,我为你祝福,我会永远为你大唱赞歌……
作者简介:王志茂,男,1980—1982年在朔县师范111班学习。现任朔州市体育局副调研员、朔州市体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朔州市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