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13627200000124

第124章 新形势下学院生存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尚连山

近年来,我院按照“依章治校,量化考核,情感辅助”的十二字方针办学,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朔师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日渐提高,朔师人开始扬眉吐气。

目前,我院正处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时期,现在虽与雁北师范学院联合办学,但名不符实。我院要自主生存发展,必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

六月二日,我来雁北师院朔州分院上任时,高厚副市长围绕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主题,讲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他要求我们抓班子,带队伍,搞改革,创一流,并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一流的业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按照高市长的要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的学院向何处去,或者换一句话说,我们将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学院,怎样建设这样的学院?我认为,师范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是我院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化解矛盾,乘势而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如果说,我院由乱到治叫做第一次创业的话,今后我们将实现由治到兴的跨越,可以叫做第二次创业。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想法和思考,共十个方面。

一、关于办学思想的问题

办学的根本问题首先是办学思想问题。办学思想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下来的以学校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深刻的理论内涵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是一种深厚的学校文化。

办学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统帅,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学思想具有传承性、时代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学校只有用先进的办学思想来引领全校师生的思想、精神和行动,才能形成有效地办学合力,促使学校不断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那么,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应该是什么呢?我有个粗线条的想法,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靠特色求发展,不断扩大我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我院的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关于目标定位的问题

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是一所学校的方向标(或叫旗帜,或叫航标)。它是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学校的期望等,来确定在什么领域、层次、地域范围作自己的贡献。

依据这样的概念定义,对我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办学目标定位,我有这样一个初步想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我院办成面向朔州,服务周边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多元化高等师范院校”。

对以上定位,我想作个简单的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个纲,是准绳,是统领办学的一个理念或指导思想。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在肯定和保持我院教学活动、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科学可行的部分的同时,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院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制度,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坚持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就是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确立“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的思想,以适度的办学规模求得最佳办学质量。如果在生源看好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是“自杀”。

把我院办成“面向朔州,服务周边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多元化高等师范院校”,就是要解决我院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师范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这对基本矛盾和办学条件与五年制专科师范办学任务的严重不适应这对主要矛盾”,逐步改变我院师范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创我院“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

这当中“面向朔州,服务周边”比较直白无须说明。对“多元化”需要做个解释,国内外师范类大学的办学经验验证,学校要生存与发展,单打一不行,平行发展也不行,必须一元为主,多元发展。

三、关于办学模式的问题

这是个动态性的课题。时下,应该是沿用定向师范教育模式。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准备,创造条件,使办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设想,今后应该逐步建立三大教育模式:

一是强化“定向教育模式”。就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四、五年级,不仅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更要强化师范教育。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增设新专业,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划分现有各专业的侧重方向,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条件成熟时可创办自己的附小乃至附中,建立自己的教育实习基地,加强毕业生教育实习工作,让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前就有一技之长。

二是探索“非定向师范教育模式”。在适当的时候,有计划、有重点地创办、联办、合办一些非师范教育专业,例如煤炭生产营销管理、绿色食品加工、美术装潢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旅游等方向的专业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人可能说我现在讲这些话有点为时过早。其实处于竞争这样激烈的时代,就得未雨绸缪,不仅要醒得早,而且要起得快,否则见事迟,行动慢,就会被动落伍。

三是完善“终身教育模式”。基于我市没有教师进修院校的实际,我院要积极承担这部分职能,与教育局联系,定期举办各种师训班。此外也可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各种成人教育辅导班,促进我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四、关于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院现行管理体制,从校一级层面上看,有校务委员会,党委会;从中层层面上看,设置了八个处室。下一步,要根据学校升格后的校情,科学设置机构,准确界定职能(职能相称),在此基础上,敲定合格的中层干部人选,进而做到为政有体,和谐有序运转。这当中,要重点研究这样几件事:一是让校务委员会、党委会各司其职,有名有实,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规则,在制度的范畴内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与接受党组织监督的关系。二是调整充实中层机构,为建立高等师范学院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奠基。总的想法是:在编制允许的范围内,整合一些科室,增设一些科室,取消一些科室。并且要规范好各科室的职能。拿教务处作个例证,其职能可以有许多条,但核心的只有一点,就是要按照“教书育人、质量第一”的目标,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可分设基础部、大专部,也可以叫做一部、二部。其职能,一部组织管理好一、二、三年级文科、英语、理科几个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二部组织管理好四、五年级全部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二部在五年级可根据需要,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分设专升本强化班和普通班两大类别,担负不同的教学管理任务。三是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所作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中层管理岗位。我院中层干部十多年来未作调整。不管有多少原因,都是推诿的遁词。如果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作为校长是严重的渎职。有这样一个基本(不成熟)的考虑,行政方面的中层干部实行校长聘任制,党群方面的中层干部实行党委委任制(也叫任命制),基层干部(象教研组组长一级)实行民主推荐制。不管采用哪种“制”,都要按照干部人事的有关规定,拟定科学、公平、合理的任选条件,做到在规定和条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班主任队伍建设,前几年实行学年年级淘汰制是可行的,今后政教处每学年按比例有计划地培养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充实班主任队伍,防止出现断档、后继乏人的现象。另外,我们的中层干部,凡占用教师职称编制,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必须承担学校交给的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任务(这个任务不能计入工作量,领取超量津贴费),作为兼职条件之一,不愿承担者请主动出让职称指标。四是密切配合、精诚团结问题。来校工作以来,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各科室基本都有能力独立负责行使工作职能,这是应该肯定的,但相对来说,各科室在工作上的沟通、配合做得不到位,有的同志没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必须认真改进。我希望各科室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既分工又合作,同舟共济;全体教职工要以学校集体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

理顺管理体制是篇大文章,我们不期望谁来定调调、画道道,而是要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让组织和社会打对号。

五、关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问题

实践表明,学院要健康、有序、长足发展,必须用体制理顺工作,用制度规范行为。这几年,学校积极探索,初步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一笔财富,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这些天我抽时间研读了这些制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一步我们要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完善,提高。其实质,既不能搞一成不变,也不能搞推倒重来,而是要有所扬弃,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提高。这样做,既顺应了事物发展规律,也符合目前我校的校情。

那么,如何完善提高呢?我看应有个尺度,需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①以人为本原则;②科学理性原则,不与国家法律、法规与规定相悖;③公平公正原则;④便于操作原则;⑤和谐有序原则。一句话,要实事求是。

全校上下,要根据以上原则,从实际出发,进行回头看,客观审视我们现有的规章制度,看哪些能够继续坚持,哪些需要修订完善,哪些需要改革提高。说到改革,我有这样一点体会,在实践中,必须把握节奏和力度,最彻底的改革风险最大,最积极稳妥的是渐进式的变革。

在暑假期间,我们将组织人力,对现行的各项制度进行修订,要在充分征求、合理采纳广大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重点研究管的强制性和理的疏导性的有机结合问题,在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上下工夫,以此为着力点,充实、完善我们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院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逐步走出一条依法治校、依章治校和依德治校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之路。

六、关于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和配置问题。

如果按照全日制专科学校的标准来要求,我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相差甚远。如果按3000在校生计;教室需要7140平方米、图书馆7050平方米、实验室1722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3900平方米、教工食堂690平方米,其他设备还缺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当务之急,是风雨操场问题和图书信息问题。

关于风雨操场的征地问题,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从1998年至现在,7年来,历任校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学院也付出335万元的沉重代价。近日,我和学院其他领导找了市领导,城区书记、区长以及土地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他们表示大力支持。我想,操场用地问题的解决是指日可待的。

关于图书馆建设问题,现代学校的三大支柱是师资、设备、图书。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是我校发展的重要标志,我想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做好几件事:①增加点藏书,现有的藏书不足3万册,少得可怜。雁北师院的藏书40万册。②库本期刊建立检测设备。③图书借阅实行全开架,像图书超市那样。④要很好地研究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问题。这是个趋势,要积极应对发展。

七、关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兴校强校之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的教师队伍是一项艰苦的战略任务。

目前,我校的师资总体上讲,数量少、质量低、结构失衡,能代表学科水平的名师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声望,制约着办学水平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只能脚踏实地。

我想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即“育强自己的”、“引进外来的”、“共用社会的”。这三者并举,滚动发展,经过3到5年的努力,我院的师资质量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育强自己的,就是要求现有教师加强学习、加强教研,学院要强化岗位培训,使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同时,要不惜血本选派一些教师外出进修提高。要在以下几点有所突破:一是教师的在岗学习。我觉得,学习不仅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也是永恒的课题。教师单凭学历教育获取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重中之重,是干中学。起码要做到“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学习的平台是什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说“三网”是最好的学习平台:地网——开通校园网络,让教师在互联网上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天网——收看教育广播电视节目;人网——人与人交流、切磋教艺。二是教育科研要正式起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学校品味高低的一个标志。这方面、我院相对来说是逊色的。虽有机构,虽搞了些活动,但似有不伦不类之嫌。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既要盖庙,还要安神,更要叫神显灵。机构名称叫什么,这个可以讨论。但职能是要搞好教材、教法、教学研究。浑源师范注重教育科研工作,既有机构,又有项目,还有成果,2004年,经全国师训计划领导小组审议,被正式授予“全国科学教育基地”称号。太谷师范大力提倡和引导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走进小学,研究小学教学,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改的大潮中去,创办了《教科研动态》和《小学教育通讯》。他们的做法我们要借鉴。三是重点搞好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大家知道,目前我校的情况是不能满足大批的教师离职外出学习的。现实的选择,只能把在职学习作为主渠道。学校6月29日做出决定,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不脱产提高。规定:凡自愿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在编和长期聘用教师,学校负责一半的学费。附带条件是,在取得结业证之后,最少服务本校三年。本学期已有多人报名参加,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学校经费再紧,也要保证这部分投入。

“引进外来的”,就是除了逐年从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聘一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外,还要用事业、情感、环境、待遇等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最起码的,要定期聘用一些外教来校讲学。

“共用社会的”,就是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建姊妹校、结帮扶对,千方百计聘请省内外、国内外愿为我校发展出力的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或兼职、或客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们自信,打起杏黄旗,就有应征人。

八、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这是个关键性的话题。质量是立校之本,是我们办学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要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必须立足我校的实际,仅仅停留在留住或管住学生阶段是不够的,要研究管好以及如何成才的问题。这里,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在于管理,在于教学。

第一,要把好学生入口关。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今年,由于市政府对高中进行控轨、控容,严审补习班办学,这在大的环境方面对我们招生是有利的。在招生工作上,我们需要确定这样一个战略,一是搞面的扩张,在形势好的情况下,顺势而上,有意识地扩大我们的招生覆盖面,在周边上做文章。二是搞质的提高,不能降格以求,要改变以往“朔州师范是个筐,破破烂烂都可装”的状况。

第二,要把好教学管理关。学校的管理,我认为核心的是教学管理,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务处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少做事务性的工作和务虚的工作,重点研究课程的设置、教材、教法、第二课堂的活动、教学监管督促以及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的问题。

第三,要把好课堂教学关。这里重要的在于课程改革,重点是创出师范特色。一、二、三年级的课程开设,主干课程全部使用高中教材,同时,注重音体美、三笔、普通话、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四、五年级的课程开设,要搞分班教学,专升本班应围绕应试教育开展,其他班应朝专业方向发展。试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试行学生教学技能基本功的训练过关测试制度,同时利用假期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要通过以上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出我们学院的特色。

九、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

时下,和谐一词在共和国使用频率最高,中央要构建全国的和谐社会,省要构建和谐的省份,依次类推,和谐乡和谐机关的提法比比皆是。我讲构建和谐校园,一不是个人的创造,二不是赶时髦,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这是个定义层面上的话题。我重点想谈谈如何构成的问题。一要依法依章治校。我们的一切工作,一切规章制度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条例的允可范围内实行。二要大兴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塑造学校个性、凝聚师生员工的内核。校园文化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办学理念、校训是一种文化,营造“四化”校园,打造人文校园(塑像、屏风、字画、橱窗、警句、勉励碑、学生社团)、诚信校园、科学校园、数字校园也是一种文化。三要创造平安校园。这一条主要是政教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的任务。

十、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

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政治待遇上,我们一方面要求大家按照《教师法》行事,履行六项义务。此外,在入党、提干等方面,注重年轻优秀教师群体。

在经济待遇方面,主要是房子、票子、位子、孩子。我讲的位子,特指编制、职称。马克思有个物质利益原则,我有个体会,利益是最有力的杠杆。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泛说教永远不会有市场。

对于房子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欠账太多,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三代同堂者大有人在,赶不上全市的平均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征回四十亩操场地后,想法变通一下,盖点教师住房。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将来的新校区争取搞个家属区。反正,不管怎样,学校是下了决心要解决这一难题的。

对于票子来说,除了工资外,学校的津贴、补助只增不减。并且在发放的过程中,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让每个教职工都能享受到我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对编制来说,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待省里批回之后,尽量取得市政府的同意,分期分批解决部分同志的编制问题。这可能是学校的一厢情愿。近来听说,对于编制,市政府要统筹解决,统一组织考试、面试,统一录取。不过,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总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学校在这方面是要竭尽全力地、尽量不让同志们吃亏。

对职称的聘任问题。现在,在职称问题上是评聘分离,我校有部分同志没能聘任,其中有九个同志是高级职称。大家对聘任有想法,这是正常的,学校正在和人事部门联系,要给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孩子问题,我的想法是,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如果需要工勤人员,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会给予一定的照顾,这一点请大家放心,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以上十个问题,是我来学校工作以后一直在重点思考的问题,它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因自己的阅历和水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有偏见,也可能挂一漏万。望大家要围绕兴校育人这个总目标,不吝赐教。

我认准这样一个理:机遇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只要我们把握好发展这个硬道理,增强开拓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未来意识,在稳中求变,变中求实,实中求新,新中求活,我院这艘教育航母,一定能够做强、做大。

2005年7月3日

此文是作者在出任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校长(学校当时名为雁北师院朔州分院)后,第一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作者简介:尚连山,男,汉族,1958年生,山西应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3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历任应县县委政研室副主任、县委办副主任和县委政研室主任,乡党委书记,中共朔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2005年6月至今任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校长。著有《中国古代兵制发展史》、《历史上的朔州》、《当代科技基础知识》、《理综秘典》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政治、经济、文史、教学等研究文章60多篇。论文《产业化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然途径》获2010年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