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朔师
13627200000116

第116章 情系朔师

周丽娜

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眼前熟悉的一切将我带回深深的记忆里。还记得那年我们刚入学,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聚在一起,用不着太多的介绍,因为来这儿的都是怀着同样的梦想与希望。从那一刻起,我们都属于朔师这个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大集体。五年来,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课堂上,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课下,我们追逐、嬉戏,图书馆里,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考场上,我们严于律己,书写青春,憧憬未来。

在朔师,我亲眼见证了她的成熟与强大,从一届届学生的扩招,到校园的重新修建,再到成为朔州第一所专科学校的审批。作为朔师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校领导的治校有方,教师们的孜孜以求以及学生们的刻苦努力。

永远忘不了那优雅的教学环境。还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是作为一名新生踏上了朔师这片沃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整齐的教学楼,它用它那特有的庄严与雄伟书写着“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高尚品质,激励着每一位莘莘学子。教学楼后面是两幢学生宿舍楼,粉红色的墙体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宿舍楼的两侧是操场,每年夏季,操场绿草如茵,百花绽放。每每课下与周末,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看书,运动,聊天,弹吉他,画画,好不热闹。宿舍楼的东侧则是食堂,一日三餐,饭盒与筷勺演奏着一曲曲动人的美妙的乐曲。三年的生活是在这样祥和快乐的环境中度过的。尔后的大专生活,学校进行了扩建、整修,在原有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实验楼、图书楼、艺术楼和大专教学楼。一幢幢整齐的大楼拔地而起,那种感慨油然而生,内心中多了一份决心,一份责任,一份承担。

永远忘不了那亲如兄妹的同学。因为共同的梦想我们曾相聚在朔师,从那一天开始,我们把彼此视同一家人,不论谁生病,不论谁有困难,我们都互相帮助,互勉互励,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我因不慎将脚扭伤了,痛得我彻夜难眠,一大早起来,看望我的同学挤满了宿舍,地上的罐头堆成了“山”,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慰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你们知道吗?当时不是我不坚强,而是你们的真诚使然。如今,我们已各奔东西,很久都没联系了,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过得好吧!

更忘不了那些孜孜不倦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教不严,师之惰”、“授之以鱼,须先授之以渔也”……很多古语都是记述着教师之责任重大。我们那些可爱的老师们都不孚众望,从早操到晚自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紧紧陪伴着我们,课上为我们传授讲解,课下又对我们悉心教导,他们是我终身的导师,是我迷途中的灯塔,是他们的言行举止指引了我,是他们以身作则精神教育了我。毕业后,我荣幸地成为了朔州市双语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牢记母校的校训,严记老师的教诲,把我的学生视如己出,对工作的态度严谨认真,不敢有半点马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我所有的成绩都是母校给予的,对于母校的感激之情怎一句感谢了得?再多奢华的词语都无法表达我对母校、对恩师的那种感激之情。

朔师,我知道你想要看到我们走入更高学府的欣喜,你想要得到社会、家长的信赖与支持。你细心呵护着每一届学生。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做一个有用之人是你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回想起“专升本”的那段日子,学校里除了参加“专升本”的师生补课外,其他师生都放假了,北方的七月份像个大蒸笼,热得人受不了,但为了共同的理想,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一句怨言。老师们的激励,同学的互勉,终于和平度过了考试前的浮躁期,每位同学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离校时,师长们的语重心长,让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如今又是绿树成荫、百花盛开之际,这个季节总是那么短暂,总是那么让人留恋。此时,学弟学妹们应该正处于“专升本”的紧张复习与毕业的准备中了吧,我真心祝福他们能顺利考入更高学府,希望他们在未来的路上谨记母校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论身在何方,都要秀出自己最美、最亮的风采。

在此,我也祝愿我的“母亲”——朔师,扬帆起航,越走越好!

2010年6月

作者简介:周丽娜,女,1983年10月出生,平鲁区人。1999—2004年在朔师学习,为朔师首届大专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