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释义”生活在安定、平淡的环境中时,就会发现人生的真正境界;生活在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中时,就会体会到人性的真实面目。
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兼备宰相之器与将略之才,在他的鹅毛扇指挥之下,多少大将东征西讨,决胜于千里之外。读过诸葛亮《隆中对》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把全国的局势分析得多么透彻,对未来历史走向的预见又是多么准确深远,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勾画出三国鼎立的蓝图,这样的才能怎能不让人叹服。但是,有谁知道他超群的智慧、高远的眼界是怎样磨炼出来的呢?
在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观点是:大丈夫立身处世,应该用“静”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应该用朴素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只有生活在恬淡朴素的环境下,才能够做到清心寡欲,也才能显示志趣,陶冶心性。
无常心无以养性
炎热的夏日已来临,但是庙里的草地上依旧是枯黄一片。
为了给枯黄的草地添一些生机,小和尚跑到老和尚的禅房说:“师父,咱们在草地上撒点草籽儿吧!那片枯黄的草地实在:太难看了。”师父赞许地看着小和尚说:“可以,等天气凉快一点吧!”
转眼间中秋到了,小和尚跑到老和尚的禅房去要草籽。小和尚接过老和尚手里的草籽快乐地跑了出去。当小和尚打开草籽袋子时,一阵秋风吹过,草籽儿被风吹落了一地,随即不知道飘到了何方。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父,不好了!好多草籽儿都叫风给吹走了!”
看着小和尚着急的模样,老和尚不动声色地说:“没关系,留下来的是最好的,被风吹走的大多数是空的,种下去也不会发芽,随它去吧!”
小和尚听完师父的教导,又开心地跑了出去,准备把剩下的种子播种下去。可谁知,刚刚种下的种子又引来了一大群麻雀。小和尚急得直跺脚,跑着去告诉师父:“师父,不好了,不好了,刚刚种下的草籽儿又遭遇到麻雀的袭击,让它们给吃了,这下可完了。”师父和颜悦色地说:“不用担心,麻雀吃去的只是一小部分,那么多的种子,麻雀是吃不完的,顺其自然吧!”
播种那天夜里,忽然下了一阵暴雨。小和尚早早地起来去看他昨天种下的草籽,看后马上返回去找老和尚,说:“师父,这下儿可完了,草籽儿都让雨水给冲走了!”
老和尚温和地说:“没关系,冲到哪儿就让它在哪儿发芽儿生根,一切都让它顺其自然吧!”
半个月后,小和尚惊奇地发现,原来那片枯黄的草地上居然长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绿色小苗,而且以前没有撒种的地方也有绿意泛出。
小和尚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想尽快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师父。于是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了师父的房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咱们种下的草籽发芽了,而且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有小草长出来。”
师父眯起笑眼,慢慢地点着头说:“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凡事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别把生活限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标准上,一切顺其自然,摒除生活中令自己不快的事,在平凡中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这样我们就可以收获幸福和喜悦。
做人的智慧
人只有在精神专一不杂的情况下,安定冷静的心境下,才能够尽显高深的修养和深远的见识。而如果在轻浮懈怠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思虑深远,在心境险恶烦躁的时候,就谈不上陶冶性情。